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朋友,從我兒時的記憶中走來

朋友,從我兒時的記憶中走來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得得9

朋友,從我兒時的記憶中走來 標籤:復興中華,從我做起 青澀記憶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摯誠的朋友,莫過於是一件最幸運的事了,有朋友的人生也是多彩的人生,豐富的人生,更是快樂的人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和原則,對朋友的選擇也是各盡不同,選擇什麼性格的人做朋友,選擇什麼地方的人做朋友,也各盡不同。但跟許多人談論這個問題時,倒是有對那些過於精明的人不可結交過多,認同的人還是比較多。

  在我們這個地域範圍中,大家都說北鎮那個地域的人,不可過多交往,原因是什麼呢?都說那個地域的人交不透,用土話說就是太奸!在我們這兒,一談起那個地域的人,人們的嘴裡就會不約而同地說出流傳在民間的一句話:“三八兩毛六,兩毛五你拿去”!這句話是說,北鎮人在做生意的時候,經常用這樣錯誤的數學口訣矇混買主,既讓買主感到了便宜一分錢,實際上自己又多賺了一分錢,流傳時間長了,這句話就好像是北鎮人的標籤了,也成了一種戲談,當然了,這裡面的貶義居多。但我要為這句話的含義矯正,為北鎮人正名。這句話其實不也說明了北鎮人的精明嗎?精明有什麼不好哪!精明才會生活,才會勞動,才會勤奮,這些不正是北鎮人的優良品質嗎?

  殊不知,在我的人生中,朋友的概念,就是兒時從北鎮人的身上體現而形成的。

  從我記事兒的時候起,就記得爺爺有幾個北鎮的朋友,也感到爺爺的那幾個朋友很神秘,很有本事。神秘的原因,是一年中只有臨近年關了,才能看到爺爺的那幾個朋友,平時是看不到的;感到他們有本事,是因為他們一來就會引得全村的人的圍觀,人們對他們嘖嘖讚不絕口,我也從中感到很榮幸。

  那時,村裡的人管爺爺的那幾個朋友叫“老客”,就是做買賣的人。每到年關,爺爺的那幾個朋友就會每個人趕着一輛馬車,滿載北鎮當地的土特產,來到我們這做生意,讓我記得最深的是花生。他們到這主要是用當地的特產換大米,再把大米拉回去買給北鎮人。那個年代交通不發達,物產流通也不暢,幾乎是閉塞。爺爺的那幾個朋友來到村裡,就住在我們家,有時一住就是幾天。至於爺爺是怎麼跟他們交往上的,後來聽父親說,爺爺在舊社會就是給人家放馬、喂牲口的,反正打我記事的時候,就感覺爺爺一直在生產隊里喂牲口。北鎮的朋友來到這裡可能就是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車馬,需要找個“同行”之處落腳吧,一來二去,便成了朋友。

  那時,最讓我盼望爺爺的朋友們來的原因,主要是兩件事。一個是他們來到我家后,總要把帶來的花生捧上幾捧,讓我們炒熟了吃。那時,在我們這裡一年也見不到花生,家裡沒錢買,即使有錢也沒處買去,所以,看到花生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侈品。特別是咀嚼着花生,那滿嘴的香味,一直香到心裡,真是人間美味兒。村裡的人用大米換花生,也不多換,也就是換個一斤二斤的,留作過年吃,所以,我們吃到花生,就感覺是過年了。

  還有一件事就是,爺爺那些朋友們來了,我們全家都感到喜慶,真有種“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感覺。爺爺的那些朋友們的車馬,在我們這成了最受關注的,看人家那馬,毛稍鋥亮,個兒頭也大,讓人羨慕的是,這些車馬都是自己家的,說明北鎮人的生活要比我們這強百倍。我們家一下來了幾掛威風的馬車,不亞於還沒有家庭轎車的時候,誰家開來了幾輛轎車那樣的新奇。所以圍觀的人很多,這讓我幼小的心靈里也有種自豪感,在小朋友們面前也特神氣。

  後來才知道,那個時代,我們這是國營農場,一切都集體經營,北鎮那是公社,很多都屬於私有制,幾乎家家都有車馬,從歷史上,北鎮人就特別能幹,會經營,因為一切都是為了自已,自然調動了積極性。這也是後來我們這的人們比不了人家能幹、會賺錢,才用那句順口溜詼諧人家。

  爺爺的那些朋友們做完了生意,臨走了總要給我們家留下一些土特產,當然了,爺爺也不會虧待他們,總要比他們的東西更多,饋贈給他們。我也就是從那時起,從爺爺那感到了朋友之間的交往是怎麼做的,爺爺的那種交朋友的真誠和大度,也一直影響着我,一直滲透到我與朋友的交往之中。

  從那個時候起,北鎮人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就很好,特別是他們的精明勁兒,會做生意,能幹,為人也真誠。那時,真不知道爺爺平時是怎麼跟他們聯繫的,可能根本就不聯繫,因為爺爺不識字,也沒看見爺爺求人給他們寫信。可每年他們來了,就像約好了似的,可能靠的就是一種默契,一種朋友之間的默契吧。看來朋友之間心靈的溝通是很重要的。

  爺爺年歲大了,爸爸就繼承了爺爺跟那些朋友們和他們的後代開始交往了,爸爸偶爾還給他們寫寫信,一直到很多年。

  我工作這些年以來,身邊也有一些從北鎮過來的人,也有同事,從他們的身上仍然看到北鎮人那種會過日子品德,生活精打細算,其實,這些都是勤儉樸實的好傳統。但我這些年來也許是受人們對北鎮人的偏見的影響吧,跟他們交往總是心存芥蒂,一直沒有個摯誠的北鎮朋友。

  這些年網絡發展很快,無獨有偶,在網絡上還真認識幾個北鎮的同行網友。雖然我不像一些人對網絡的偏見,但也很少跟北鎮的網友們溝通。其實,我始終認為,交友是多種方式的,網絡只是其中的一種罷了,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我反而認為,網絡更有靈活性,感覺對方不是你認為可交的,或者人品有問題的,你可以刪除,也不會感到尷尬。不像現實中,與人交往一段了,感覺不可交了,又不好意思拒絕,很尷尬。交什麼人關鍵在你自己,怪不得別人。

  一件偶然的事讓我對北鎮人改變了看法,去年去北鎮看梨花,我就是給未見過面的北鎮的朋友打個電話問問情況,結果朋友熱情引導和接待,那種真誠讓人感動。從他們(她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北鎮人的品質,從他們(她們)的言行中,也真正看到了北鎮人的精明,頭腦要比我們靈活的多。

  從兒時對朋友這個概念的了解開始,到我在生活中結交朋友,讓我悟到最深的就是,與朋友的交往要真誠、寬宏,要用心去交,只有這樣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不論是哪個地域的人,都有好有差,不能以偏概全,即使一個人的身上也不一定都是優點,人無完人,要看到每個人優點所在,有容乃大。

  有那句話: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遍天下不可能,但是朋友還是多多益善!

您正在瀏覽: 朋友,從我兒時的記憶中走來
網友評論
朋友,從我兒時的記憶中走來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