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心情散文 > 總在異鄉

總在異鄉

手機:M版  分類:心情散文  編輯:小景

  一部好的作品,總是有一個好聽的書名,恰如一個漂亮的女孩總有一頂漂亮的帽子或其它花飾點綴,看后讓人難以忘懷。在書店,看到了作家池莉的一本書,篇名就叫《總在異鄉》。不知為什麼我的心便被輕輕地觸碰了一下,彷彿心底正有一股溫暖的泉水淺淺的淌過,牽引出許多說不明道不盡的思緒,讓我心意難平。

  我不是那種容易傷感的人,但當我一個人踏上異鄉的行程時,心裡總是陰陰鬱郁,似被一塊石頭擠壓着,難以言笑。我知道,一個人在異鄉,那就沒有了家的庇護和親人的問候,落寞地一個人走在他鄉的街頭,看陌生的人,聽陌生的話語,望陌生的城市燈火,心裡的熟悉全被陌生替代,而腳步總是忙亂不定地奔波着。若沒有異鄉,古往今來能有那麼多的遊子曲、望鄉歌嗎?那麼多的詩詞曲賦,可是經歷幾千年歷史風雨的沖刷而淘洗出的真金啊。

  也許正因為異鄉,才叫遊子背上了滴血淌淚地沉重的思鄉包袱。即使是高興地愉快地歸家,也是那般的心有餘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首古詩,在唐朝已經流傳開來,但詩里蘊含的感覺剛是每個遠行人回家時都會有的感覺。怕自己一身風霜白髮,惹得故里鄉人驚問“客從何來?”不管怎麼說,回家總是令人高興的一件事。因為異鄉,才更顯出家的無奈與個人不一樣的深刻含義。

  也許正因為異鄉,才凸顯出家的溫暖與家的無奈。古人自不必說,交通郵遞都十分落後,單是我們現代,遠離家鄉,也總是讓一顆心歡顏不得。儘管有些人是出於對外面世界的新奇,而產生出一種遠走他鄉的浪子情懷,那該是一种放盪或走向遠方的果敢。再說出門不是飛機,就是火車,恐怕現代人是很難領略到古人那種長途跋涉、旅途艱險的漫漫遠行的。而今人的思鄉總是和古人的思鄉有着本質的不同。今人離鄉再遠,總是可以回家去看看,長天雲海,不再是古人詠唱得歸鄉不得,屍裹他鄉的悲涼和絕望。而是淡淡的一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憂傷罷了。回家來,還可以四處走走,有的還可以上電視上廣播,分明竟有了些榮耀。而古人,只是一種被流放與充軍的遠走,那是一種生死兩茫茫的未知與撕心裂肺的訣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酒喝得再多,註定也是前路孤旅,悲風涼意,徹骨入血。

  相比較,古人的異鄉,才是一種真正的飽含深厚哲學意味的異鄉,古人的思鄉望鄉,才更真情意切,如果不是這樣,他們怎能窮透千百年歷史風塵而愈發新鮮光亮,讓人詠嘆不已呢。面對蒙塵着歷史風塵的先賢聖人,我們現代人多了一份現代科技的通行證,而那思鄉也分明減去了許多情感與眼淚的分量,而變得不過是時間與路途的長短罷了。

  不管怎麼說,身在異鄉,才有了今天我們讀之不乏的千古佳句與人文軼事。無論是屈子離騷、東坡放歌、李白對月,異鄉與思鄉總是飄逸着一股淡淡的憂傷。異鄉總是把遠與近、生與死的時空溶合在一起。總是把一個遙遙萬里的小村抑或一塊石碑關聯在一起。恐怕這才是異鄉能夠讓今人古人共同對話的主題。

  畢竟現代人的異鄉不再是生離死別,他們的遠離大多是為了求學謀生,大多數是自主自願的。即使這樣,就多了一份輕鬆,多了一份發自內心的喜悅。儘管面對蒼老的父母容顏,眼裡也會模糊一陣,但心裡的喜悅總是有着“錯了我也不悔過”的理想信念作為情感的支點。所以,學成回來,受到的款待更是古人鞭長莫及的。

  不管怎麼說,現代人的異鄉就多了一種遠離家園的慈愛和關懷。對異鄉山水風物,總是能“他鄉當故鄉”地認同着,在他們眼裡的異鄉,更有一種“勝過故鄉”的喜悅和新奇,而升華出一篇篇異地華篇,來逗引得故鄉的人們產生了幸福總在山那邊的遐想。於是才有了三毛、尤今之類的暢銷書作家,當我們和他們共同品味那份異鄉情景時,多的也是一種發自女性內心母親般的溫和和關懷。這不能怪誰,只能怪歷史向前又行走了幾千前,自然,異鄉的滋味也就變了,變得多一些新奇,少一些淚水和悲涼。

  然而,亘古不變的,仍是異鄉那一輪明月下的酒杯,遊子心裡裝着的故土山水。

  本文作者:山西堯陽

您正在瀏覽: 總在異鄉
網友評論
總在異鄉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