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感覺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得得9
家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生活在遠古時期的人們,只有簡單的工具可用,在險惡的環境中很難獲得必要的食物,只靠單個人的力量無法生活下去,為了生存,只能過着共同勞動,共同享用勞動果實的群居生活。後來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才有了屬於自己的居所,才有了屬於自己的家。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家是每天都要在其中生活的地方。凡是涉及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的事情,無論是舉足輕重還是無關緊要,都與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家是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動,又是能夠在遇到惡劣天氣時遮蔽風雨躲避寒暑的地方。家是心靈的依託。溫馨的話語和其樂融融的氛圍,讓人在情感波動的時候,也能接收到語重心長的聲音。當遇到危險和災難無法繼續居住的非常時刻,為了有效應對面臨的事態,有關方面就會發出讓居民儘快撤離的警示。而在按照有關方面的要求,留在家中避險的時候,家就成了最後的城堡和港灣。在此前發生的那次災難中,許多人就是由於在第一時間採取了適當的措施,而在危急時刻脫離險境,保住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有些人由於種種原因,只有用於棲身的居所,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家。有的人是由於經濟方面的原因,難以支付購置房屋的費用,只能選擇臨時租房居住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則是由於親人遠去,不得不獨居單行。對於這些弱勢群體,至少應當在道義上理解和幫助他們,讓他們也能象其他人一樣,得到生活的便利和人格上的尊重。
家是國的組成部分。愛家的人也是關心自己國家前途的人。有了自由獨立民主富強的國,才會有溫馨友愛富裕舒適的家。正是為了讓這個大家裡的生活富足,才會有許多人聚集在革命的旗幟下,為國和家的發展和建設而前赴後繼不遺餘力。國際地位的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使許多人感到他們祖輩奮鬥過的地方才是他們的前途所在,並樂於在其中生活和工作。也因為國和家正處於危急狀態,才會有那麼多的人在保家衛國精神的感召下,奮起抗爭,經過浴血奮戰才換來了期待已久的和平。
對於生活在另一種氛圍的人來說,先前的家似乎是個可有可無的地方。一些為綠卡而生的人,離開了祖居的家園,到另外的世界去過他們的朝思暮想的富貴生活。在他們的眼中,異域的那片土地才是他們值得為之奮鬥貢獻的地方,才是他們要努力維繫的重心。而另外的一部分人,由於他們原本就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充滿夢幻的世界中,既沒有經歷過流離失所的苦難,也沒有對歷史的充分理解,更沒有對祖傳文化的熱情,所以他們把家看得很淡,有時甚至於淡漠到幾乎不屑一顧的地步。
然而有貢獻精神並且擁有了相當的經驗和能力,受到時代潮流的衝擊又想回來的人,也並非全都是不講條件的人。有的人在出於某種目的而回到故土的時候,儘管宣稱自己仍舊愛國愛家,心裡卻不喜歡祖上存留下來的規矩,仍會以慣例的名義依照帝國的方式行事,聲稱要保留此前的那些規則若干天不變云云。在愛家的人看來,歸來者初到故土人地兩生,當然要有個逐漸熟悉逐漸適應的過程。雖然洋服穿在身,也會有古樸的心,然而在新時期卻頑固堅持帝國時期習慣的人顯然具有離心的傾向。
作為對國和家負責任的人來說,用自己的滿腔熱忱來克服困難,發展當前的經濟和建設事業,提高民眾的精神和物質的生活水平,是義不容辭意義深遠的事情。為了國家民族的繁榮昌盛,為了全體人民的利益,而敢於承擔歷史的使命,在建設和保衛家園的過程中作出優異成績和傑出貢獻的人,才是最可推崇和尊敬的當代英雄。
不管怎樣看待家的作用,家都是人生中無法避開的地方。有家人的眷顧而不至於漂泊流浪的人,是能夠在生活中有更多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