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情感故事 > 有家的感覺真好

有家的感覺真好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pp958

  2008年6月29日是個天氣炎熱的日子。縣文聯組織我縣作家協會、詩詞學會部分會員,驅車前往羊山度假村,在那裡舉行作家協會、詩詞學會“羊山創作基地”掛牌儀式。作為旬陽縣作家協會會員、詩詞學會會員雙重身份的我也一同前往。就在掛牌儀式開始,鞭炮聲噼里啪啦響成一片,作家協會、詩詞學會“羊山創作基地”兩塊牌子上的紅綢被揭下來那一刻;我和許多在場的文友們當時的感受一樣,心就象要從胸腔里跳出來似的,眼睛也濕潤了。為什麼呢?也許就在紅綢被揭下來的瞬間,我們許多愛好文學的朋友們可能都會明白,從今以後,羊山創作基地就是我們的家了,我們終於有家了,有家的感覺真好。共進午餐后,在度假村的歌舞廳里,我真想唱潘美辰的那首歌名叫《我想有個家》的歌兒,把內心難以言狀的喜悅心情通過歌聲釋放的淋漓盡致。但因我記不住歌詞,只得作罷。於是,帶着微微的酒意,我坐在那裡盡興的聽着當地的民歌手和我的那些男女文友們扯起嗓門對唱、清唱着旬陽民歌,就象西安人喜歡聽人吼秦腔一樣。

  家的含義是什麼呢?社會家說家是社會的最小細胞,婚姻家說家是風雨相依、同甘苦共患難的兩人世界。其實我想說的是家是一個積累和宣洩情感的幸福港灣,是一個靈魂的棲息地,是一輛承載着溫馨、和諧、歡樂的幸福快車,是你和你的家人在一起時那種感情世界的全部。魯迅先生說過,世界上本沒有路,因為走的人多了,於是便有了路。同樣,世界上本沒有家,由男女兩人走在一起便有了家,但那是個小家。由許多人因多種或同樣的原因走到一起,於是便有了大家。例如我縣的文聯亦是如此。文聯就是一個由許許多多文學藝術愛好者組成的大家。是改革開放的那一縷溫暖春風,給人們期盼已久的、沉寂多年的文學藝術帶來了鮮活的生命力,使我們這一群愛好文學的人們為追尋夢想而聚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大家。而在文聯的帳下,有作家協會、詩詞學會等等許多小家。作為這個大家的一員,我很喜歡這個家,也很戀這個家;就象現在的小伙兒喜歡他心愛的姑娘那樣;甚至有時在我心緒欠佳時對這個家有一些依賴。就象毛阿敏唱的那首歌那樣,我在這個大家庭里相遇了不少老朋友,又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如喜歡研究山裡生長的白蠟樹,愛講山裡的故事的陳欣明、走出山坳后發現太極島始光的吳建華、喜歡躺在山坡看天空的魯緒剛、很有寬容心的楊常軍、喜歡探討人有幾種活法兒的姜華、忙於搭建自己《知心姐妹》舞台的郭華麗;有忙於在“太極城人家”家訪的黃振瓊、對文學和醫學都很專註的王娟;還有演講與文字俱佳的梁玲、喜歡在旬河、漢江邊上尋找樂趣的的魯延河,因了寫作,導致在旅途中“我遭遇你,卻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的石曉紅等等。還有許多是寫作高手的新朋友雖然叫不上名字,但因興趣愛好相同,倒也一切盡在不言中,一見如故。在這個大家庭里,特別是那些年輕的文學藝術愛好者,我對他(她)們有一種後生可畏的感嘆;他(她)們都可以做我的老師。我也感到很欣慰,因為我深信在不久的將來,我縣一個很有潛力的文學創作群體一定會異軍突起,越秦嶺跨長江過黃河,大展風采和宏圖,獨領陝西乃至全國文壇風騷。當然,我也會為他(她)們取得創作成果感到驕傲和自豪。你說,我們文聯這個家有多好啊!

  有家的感覺真好。這個感覺起源於我1974年春同6位懷揣着夢想的高、初中畢業同學到農村去插隊。就在到達生產隊當天我就想,從今後我們7個人就是一家人了。那個時代條件異常艱苦,我們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靠掙工分過日子,一個滿工才掙0。32元。文化生活也非常落後,一本借來的《群眾藝術》雜誌不知讓我們翻看了多少遍。後來我們幾位知青就在一起苦思慢想,怎樣才能幹輕一點的活兒又能掙到高工分呢?還是曹大銘主意多有辦法,農村文化生活落後,我們成立文藝宣傳隊演戲吧。當他向大隊王支書提出成立文藝宣傳隊演戲的事時,王支書滿口答應,並給我們所在的生產隊長也打了招呼;知識青年們排練一天節目記10分工,外出演一天戲也記10分工。但有個條件,只准把戲演好,不準把戲演砸了。就這樣,我們男女知青組加上幾位回鄉知青成立文藝宣傳隊后,便開始以我們插隊所在地的公社文藝宣傳隊的名義到全公社各個生產大隊巡迴演出;並且一直演到與我縣交界的湖北省一些公社和生產隊。1976年9月9日,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黨中央發出通知在舉行悼念活動期間不準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我們的文藝宣傳隊才宣告解散。現在,我已年過半百,也許是人上了年紀容易懷舊的緣故,我常回憶這段難忘的3年知青生活,也十分珍惜這段生活。當年,我和許多下鄉知青一樣,把插隊的知青點和公社都當成自己的家。同時也正是這3年艱苦的知青生活,使我在人生的旅途上有了一定的生活積澱,並在以後的文學創作和新聞寫作中得以蓬髮和釋放。3年的知青生活,使我懂得了怎樣做農村工作。改革開放30年,我在搞好本職工作同時,先後被縣上抽調搞過社教、扶貧、冬(春、秋)季群眾生產,生活安排、農田基本建設大會戰、計劃生育、農村黨建等多項農村工作,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受到縣上表彰,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91年秋,我被縣委社教辦選派到觀音鄉(現仙河鎮)搞社教工作,路過我插隊的村(機構改革時公社改為鄉,生產大隊改為村委會)時,老鄉們老遠就認出了我,老遠就喊着我的名字說“你又回來了”,我當時喉嚨就有些哽咽。“你又回來了”這5個字的一句話,使我感慨、感嘆、感動了好多年。當時,離開插隊的生產隊已15年了,但老鄉們還沒忘記我,還挂念着我。真正把我當成一家人,當成自己人。確切的說,仙河鎮應該是我的第二故鄉。如今,30多年過去了,隨着改革開放和黨的富民政策惠及着千家萬戶,仙河鎮群眾的生產、生活的水平和檔次與我插隊時的情形相比,早已是鳥槍換大炮今非昔比了。如今的仙河鎮不僅實現了水、電、路三通,有不少人還當上了闊老闆,而且經常投資支援家鄉的經濟建設如修路、架橋、建學校、幫扶貧困戶等等。每當我回憶起30多年前的往事,常常使我浮想聯翩夜不能寐。過去老鄉們出門辦事靠走山路爬坡,現在老鄉們出門辦事走平坦的公路坐小車;過去老鄉們開會商量事情扯起嗓門滿山大聲喊,現在老鄉們開會商量事情打開手機便知道會議內容;過去老鄉們看戲看電影走幾十里山路,現在是文化單位送戲送電影到家門口;過去老鄉們信息閉塞兩耳聞不到窗外事,現在老鄉們是打開電視機便知道天下事;過去老鄉們想念在外地的親人就看掛在牆壁上鏡框里的照片,現在老鄉們想念遠方的親人打開電腦便和遠方的親人視頻聊天說說家常話。太多的變化使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和表達。有一位仙河老鄉說的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好政策,才讓我們富起來,日子過的好起來,我們要用實際行動感謝共產黨呀”!你說,我們廣大農村這個大家有多好,我們的群眾對黨的恩情有多深,多麼感謝改革開放帶來的好機遇、好政策啊!

  有家的感覺真好。這個感覺使我想起了1983年7月31日的那場洪災。肆虐的洪水象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進村那樣突然襲擊了旬陽大地,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奮起抗洪搶險和災后重建。通過災后20多年的不懈努力,城鄉各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雖然縣、鄉兩級領導班子換了一屆又一屆,但每屆領導班子發揚“三創精神”、改變家鄉窮山惡水舊面貌的雄心始終矢志不渝。尤其是近幾年,隨着城市規模化建設不斷加強和擴大;城鄉交通樞紐不斷擴張和延伸;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硬件措施不斷強化和落實;文化、教育、旅遊業日新月異;工農業生產突飛猛進,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和高科技含量指數不斷上漲;旬陽這顆閃爍在秦巴山巒上空的耀眼新星,已經用讓人刮目相看的燦爛笑容出現在世人面前。你說,我們旬陽這個大家有多好啊!

  有家的感覺真好。有了這種感覺,使我經常喜歡哼唱《家是溫柔港灣》那首歌,儘管我老記不住歌詞兒。特別是在我出門遠行感到孤獨時;每當我離開家時間久后,和出門在外相遇的朋友聚會時;這種感覺就象我飲了一杯家鄉自產的甜桿兒酒,那味道兒愈香醇愈濃烈。

  現在,國家修建的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將在家鄉穿境而過,我和眾多的父老鄉親一樣,期盼着旬陽這個大家庭會變的越來越好。

  創作於2008年5月

您正在瀏覽: 有家的感覺真好
網友評論
有家的感覺真好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