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山丹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小景
品讀山丹
王振武
蹲踞在河西走廊蜂腰上的山丹,是很值得讓人們仔細品讀的地方。
對地道的民樂人而言,山丹就是我們的近鄰。山丹與民樂,肩並肩地匍匐於祁連山北麓,中間只隔着一條南北走向的土山丘而已。山丹人與民樂人,共飲祁連山的冰雪融水而繁衍生息,簡直就是名符其實的親兄弟。在一去不復返的歷史上,民樂與山丹恰如藕斷絲連的一對有情人,曾相依相偎過,也曾耳鬢廝磨過。現在山丹縣所管轄的東樂鄉,在過去其實就是民樂的地盤,並且是民樂人的縣府所在地。據史書記載,早在民國2年,東樂自張掖縣分離單獨設置縣府時起,東樂縣就是民樂縣的前身。到了民國18年,才將縣府遷治於洪水城,更名為民樂縣。不僅如此,當歷史的車輪駛入1958年底時,山丹與民樂兩縣曾合併於一體,同生息共患難。直至1962年元旦,山丹與民樂這一對有情人才難分難捨地另立門戶,開始了各自為政的風雨歷程。
親近山丹,緣於隴上久負盛名的《焉支山》文學筆會。迄今為止,該筆會已成功舉辦了九屆,對於土生土長的山丹作家群而言,收穫頗豐,受益匪淺。連續多屆的成功舉辦,已將筆會打造成了吸引知名文學大家、聚集文學創作人才、薈萃精品力作的文學窗口和宣傳山丹的靚麗名片。從中也可窺視出山丹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見證了歷屆黨政領導關心支持文藝事業的重視程度。由於工作的關係和愛好的相同,我曾心馳神往地有幸連續參加了四屆筆會。並在筆會上聆聽了何西來、雷達等著名文藝評論家的真知灼見,目睹了韓作榮、李小雨等資深編輯的精神風采,結識了部分隴上文學知名人士和一批來自最基層的鄉土文學愛好者。可以肯定地坦白,通過多次參加筆會,驅使我在心靈上捲起了層層漣漪,引動了強烈的震顫和共鳴,同時也啟迪和激勵着我向文學創作之路的逐步靠攏和永不歇息的繼續邁進。因為,文學的神燈一旦被星星之火點亮,它定會綻放出無量的光環。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應邀參加筆會,就等於參加了一次免費的風景旅遊。山丹的焉支山筆會也沒有突破這個俗套,至於恢宏大度的大佛寺、延綿雄壯的漢明長城、鍾靈毓秀的焉支山也就毫無例外地成了必須要觀光遊覽的品牌景點了。單就從近年來的起伏變化來衡量,大佛寺和焉支山的容顏真真切切地要讓遊客刮目相看了,起碼給我的感受就是如此啊!
山丹的大佛寺坐落在縣城西5公里處的嘹高山上,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大佛寺始建於北魏(約公元425年),歷經數代,多次遭逢戰亂兵燹,屢次修葺,幾番重建,方顯得規模宏大,壯觀無比。僅在明正統五年(1440年)至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的440多年間,就先後修繕過六次之多。其歷史的厚重感和時代的滄桑感,由此可見一斑。很早就根據民間傳說來判斷,該寺供奉的應該是坐佛爺。邁步大佛寺勝地,只見寺院山門前有大青石條鋪就的十八層台階,拾級而上,給人以威嚴之感。山門上方懸挂一塊大幅匾牌,其上鐫刻手寫體楷書“大佛寺”三字,門上鐫刻着一幅手寫體行楷對聯:“威猛二將神大金剛,匡扶三寶定國安邦。”門庭、過道里塑造有丈余高的哼哈二將和四大天王,形態各異,逼真傳神,呼之欲出。山門前的地勢平坦開闊,新添加的“九龍沐太子”景觀,是遊客關注的亮點。佛經上記載,佛祖降生時,向東西南北各走七步,每行一步地上就有蓮花湧出。然後眼觀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吾最真!”其時,地上忽涌二池,儲滿香水,又有九條龍吐水為其沐浴,世稱“九龍浴佛”或“九龍沐太子”。根據這個極其玄乎的記載,新添加的“九龍沐太子”景觀,就是由兩個圓形水池構成,內池的中央端立着豐滿大氣的“太子佛”,邊沿上安放了九條吐水的龍頭,而且所吐之水均斜射集中到“太子佛”的周身。在日光的映照下,“九龍沐太子”飛珠濺玉,內池中間端立的“太子佛”如真似幻。加之作美的天公又在“太子佛”的上空拋撒了縷縷白雲,愈加彰顯出了“太子佛”的空靈飄逸和神秘莫測之感。於是乎,藍天白雲烘托下的“九龍沐太子”,理所當然也就招惹得遊客紛紛拍照留影,流連忘返。供奉佛像的大雄寶殿高39米,平面呈長方形,為全木質結構、琉璃瓦蓋頂的七層樓閣,外觀飛檐陡壁,金碧輝煌,雄宏壯觀。自下而上依此懸挂着“大雄寶殿”、“慈悲喜捨”、“天下第一佛”、“法雨常注”等四塊大幅匾牌,手寫字體筆力厚重,體式各異。現在所看到的坐佛爺,其實就是釋迦摩尼講經說法的泥塑坐像,高35米,全身金錙彩繪,面部及手、足、胸部皆貼金而成,造型逼真,姿態優美,線條流暢,栩栩如生,顯得極其威嚴慈祥,據說還是世界室內坐佛之最。如果你拾級登臨嘹高山向四周眺望,只見恢宏大度的大佛寺,背靠高大的嘹高山,前迎綿亘數千里的龍首山,左傍碧波蕩漾的祁店水庫,右連流金瀉玉的良田沃野。寺前地勢平坦,視野較為開闊。由於近年來的傾力擴建和打造,裝扮一新的大佛寺愈顯得壯觀凝重。加之312國道和蘭新複線的擦身而過,大佛寺不愧是一處景色艷麗、交通便利、光顧便捷的旅遊勝地。不過,說得透徹點,寺院儘管建造得多麼富麗堂皇,佛像、天王的形象無論塑造得何等高大威嚴,它們僅僅是供人們遊覽觀光的風景而已。至於如個別對聯和匾牌所題“定國安邦”、“普渡眾生”、“佛法護國”之類的美譽,似乎就像是痴人說夢那樣可笑罷了。
地處山丹縣城南40公里的焉支山,因匈奴人一曲“亡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悲歌而聞名遐邇。於我而言,早已登臨造訪了好幾回了。每當盛夏,這裡重巒疊嶂,林海茫茫,松濤陣陣,野花次第綻放嬌艷,成群的蝴蝶上下翻飛。峽谷內溝壑縱橫,湍急的清流一路歡歌,濃蔭遮天蔽日,算得上涼爽宜人的避暑勝地。建造在山頂平坦處的寧濟公祠和鐘山寺,更是人頭攢動,香煙繚繞,香火日隆。加之近年的傾力建設,山丹人已將焉支山打造成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森林公園。特別是上山出峽的水泥通道和石質台階,上下一路貫通,給朝聖者和遊客們提供了諸多方便。說實在話,過去儘管多次造訪過焉支山,但僅僅是上得山來看看風景,拍拍照片,吃幾塊手抓羊肉,飲幾口青稞燒酒,趁着酒興高談闊論而已。至於峽谷內奇偉瑰麗的美景,由於沒有上下山的棧道因行走不便而終沒有探訪領略過。於是今年再次登臨焉支山時,便顧不上沐浴寺院的香火,就一門心思順着新建的陡峭石質台階依次下山,將新開闢的焉支峽谷景觀觀賞了個大概。從山頂一路下來,便經過了所謂的“陳昌浩游擊區”、“萬壽嶺”、“情人峰”、“壽星灘”、“滑道”、“瑤池”等自然人文景觀。一路大踏步穿越峽谷,深感松林、花海、溪流等自然景觀秀麗迷人。點綴在峽谷間的幾處木質亭台,白里透黃,明凈醒目,在這裡觀賞觀賞藍天白雲,歇息歇息疲憊的腳板,呼吸呼吸天然氧氣,也不啻是一種絕美的精神享受。蜿蜒盤旋的藍色鋼鐵滑道,猶如巨龍一樣纏繞在峽谷對面的山坡上,時不時還會從山頂上悠閑自得地滑落下來三三兩兩的紅塵男女,嘻嘻哈哈地大呼小叫着,給原本就略顯荒蕪的山坡增添了幾許活躍靈動的景象。滑道盡頭濃密的草地上,一匹膘肥體壯的紅馬正在有滋有味地啃食着嫩綠的青草,偶爾便抬起頭顱與遊客默默地對視一番,順便還要甩動修長的尾巴流露出大加歡迎的姿態來。不遠處還有一匹同樣膘肥體壯的白馬,馱着舊式的馬鞍,靜靜地站立着,它的主人正在拿着手機歪着脖頸與人對話交流,白馬似乎也側耳傾聽着主人的絮絮叨叨,顯得愈加寧靜而安詳了。一紅一白的馬匹儘管在焉支山下心安理得地覓食撒歡,但它們也絕不是人們心目中的過去有名的胡馬或汗血寶馬了。至於唐朝詩人韋應物《調笑令》中所描述的“放遠焉支山下”的胡馬、“跑沙跑雪獨嘶”的胡馬、“東望西望迷路”的胡馬,早已淹沒在悠久歷史的滾滾煙塵中而一去不復返了。就人文景觀而言,山丹人是在不惜重金大作山水旅遊文章,也是在戮力扮靚焉支山這張旅遊名片,甚至是在絞盡腦汁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以至於百計千方地讓每一處景觀都擁有歷史依據和文化內涵。但不言自明的是,紅西路軍將領陳昌浩並沒有在此打過游擊,僅僅是在鐘山寺附近的山洞裡避難養傷而已。至於因隋煬帝西巡而冠名的“國博故里”,就更有了些牽強附會的嫌疑了。假如人們要靜下心來冷靜思考的話,歷史記載儘管不夠十分真實,但也不是供人們隨意演繹任意打扮的擺設。不然的話,以訛傳訛定會遺害無窮。
作者: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協會員,甘肅省雜文學會會員。
地址:甘肅省民樂縣文聯
郵編:734500
電話:36——-
相關範文
- ·品讀山河書萬卷,可醫心靈片片傷
- ·品讀日誌與品讀好友
- ·山丹花
- ·山丹花
- ·永遠的的山丹丹
- ·讀山
- ·讀山丘
- ·從四大名著解讀山東人
- ·讀山
- ·《經典品讀》讀後感250字
- ·《經典品讀》讀後感
- ·最好的風水是人品讀後感
- ·解密無印良品讀後感
- ·林清玄作品讀後感
- ·魯迅作品讀後感
-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讀後感
- ·歐亨利作品讀後感
- ·巴金的作品讀後感
- ·小說贗品讀後感
- ·讀《師說教育智慧品讀》有感
- ·讀《經典品讀》有感
- ·莫言作品讀後感
- ·創京東讀後感:品讀《創京東》
- ·品讀毛主席詩詞有感
- ·廣播稿:品讀曹操《龜雖壽》
- ·雅舍小品讀書筆記---談寫字
- ·品讀好書、感悟人生、牽手幸福徵文
- ·讀書徵文:品讀書中千千結
- ·巴金作品讀後感
- ·韓寒作品讀後感
- ·品讀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