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莫言作品讀後感

莫言作品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莫言作品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篇一:莫言作品讀後感

  《紅高粱》是我讀的第一本書,很平淡的感覺,甚至覺得內容很醜陋。其實記憶已經不是很深刻了,可能因為只顧着想象裡面一段描述日本兵逼着孫五活剝羅漢大爺的場面, 割完耳朵,又割生殖器,之後又剝了皮,當時描述的場景讓我心驚膽戰,可還是忍不住去想象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場面,自己在場的話看了會不會得精神病,一直不停地想。之後的內容,幾乎是一邊還殘留着那個場景的恐懼,一邊往後看的。

  《豐乳肥臀》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雖然有時候感覺有些段落太過繁雜,或者場景切換得太快跟不上思路,但順着總體思路摸索下去,還是很震撼人心的。故事的一開頭就很吸引人:一個普通鄉鎮的一家以打鐵為生的普通家庭的普通產婦臨盆,於此同時,要生產的還有家裡的一頭驢。因為產婦之前生過7個女兒,而驢是第一次生產,因此全家的接生重點竟然放在了一頭牲畜身上而不是一個人身上。直到最後,驢難產經過請獸醫幫忙后順產了一頭騾子,產婦因難產而奄奄一息,最後請了接生婆,生出了一女一男,女孩被認為是多餘的;男孩,也就是男主角,被接生婆宣告死亡后又被闖進來的日本人救活了。從此開始了他漫長而又痛苦的人生。

  以前看過關於革命的小說或者故事,都是講主角如何的參軍,如果 英勇 的為祖國 奮鬥打勝仗,看得心血澎湃。而看這部從普通民眾視野寫出的小說,卻感到戰爭的無奈。無論是哪邊贏了,人民該活的還是要活下去,紅軍贏了,你掌權,可我還是照樣種我的菜吃我的飯;地主贏了,我還是一樣,甚至地主會把投影機給村民們放電影,還會讓村民們見識到人也能像小鳥一樣地在天上飛翔。

  戰爭並不能拯救任何人,人性的拯救才是最重要的。作者從日本侵略一直講到日本投降,解放戰爭,繼而到大生產運動以及文革等等,我對歷史並不了解,可我能看到小說中描繪人性的醜陋。戰爭並不是最讓人痛苦的,痛苦的是戰爭結束后的人性轉變!大生產時,文中的三姐自吹自噓,把牛的精子射到母羊里,把兔的精子射到牛里,期待着像騾子一樣的變種出現。大飢荒年代,每個人都吃不飽餓得前背貼後背,可還存在着 狼心狗肺 的人 利用炊事員的職務吃飽喝足后 把熱乎乎的饅頭當做誘餌誘姦了毫無反抗之力的女人。文中的四姐因家庭貧困自願賣身做妓女,積累了無數的珠寶后收手不幹想回家孝敬母親過上好日子,最後卻被公社的人挖去了珠寶進行了批鬥,被鐵拳狠狠地錘在了臉上。男主角唯唯諾諾,膽小懦弱,連母親死後,入土為安以後,還被一位“公家人”逼着要他挖出母親進行火葬,聲稱國家的神聖領土不許隨便亂埋屍體,而之後不到的幾個小時,有一年輕小伙跌入附近的沼澤池裡,陷了進去,救不上來,卻沒有“公家人”出現說不許亂埋屍體,兩者形成了強大的反差。

  總之,這是一部很沉重的小說,每往前一步,似乎都帶着沉重的腳鐐前進,社會在進步,人性的道德底線卻沒有跟着發展。

  篇二:莫言作品讀後感

  《蛙》描寫的是計劃生育抓得最緊的那些年代,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充滿着矛盾,一方面我很支持計劃生育,估計是一直以來在網上看到的中國人口局勢以及這幾個月來找工作遇到的太多競爭者的緣故,心裡真真恨過當初人們不節制的生育引起的後果。可一方面看到小說裡面描述的場景,只要是生過小孩的,一律結紮,僥倖懷孕的,無論幾個月大,一律抓去做流產手術,為此小說中男主角的老婆就因為流產手術而死在手術台上。其實這些事我小時候也聽說過,一個小學女同學,已經有個弟弟了,後來媽媽又懷了一個,計生辦的來抓,她媽媽就跑到深山裡面去。這是她跟我描述的,當時心裡也着急的幫着同學祈禱她媽媽不被抓住。不由得對小說裡面的孕婦多了幾分的同情,對小說里狠抓計劃生育的“姑姑”帶了些恨意。

  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完,只有一點感觸最深。當年毛主席說,必須生小孩,壯大中國人口,獎勵生完小孩的家庭。因此人們像得了命令一樣的毫無節制的生養小孩,我家當地還出現了生完10個小孩后的母親被封為“英雄母親”的事情。而後來又因為中央領導的一句話:必須控制人口增長。底下的人又領了聖旨一般,什麼狠、辣、毒的事情都做得出。因此,領導的政策是如此的重要,好的領導,不會一會兒東一會兒西, 不會讓底下的人左右動搖, 不會讓別人為他付出慘重的代價。

  以前只是在網上看到人們怎麼評論莫言,怎麼猜測他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看完他的小說之後,不由得很佩服他,能把人類的天性描述的如此的現實,完全的把人性中必須改變的地方赤裸裸地展現在了人的眼前。想起他說過的一段話:

  講故事是人類的天性。我們是聽着故事長大的,長大以後變成講故事的人。但是講故事變成一種職業以後,目的就不僅僅是愉悅他人,而是用自己的故事來表達對人生社會的種種看法,用故事來歌頌真善美,揭露和鞭撻假惡丑。所以講故事是件很嚴謹的事情。故事裡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最好的故事是讓每個讀者在故事裡都能看到他自己。所以我要向這個方向努力。

  篇三:莫言作品讀後感

  我讀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紅蘿蔔》,對於這篇文章,我有很多的感想,老鐵匠在那種年華老去,將為小鐵匠取而代之的悲慘命運下的苦苦掙扎,也是文章的動人之處。

  這裡我就選錄文中表現最激烈的兩處:

  “打得最精彩的時候,……也是老鐵匠最悲哀的時候,彷彿小鐵匠不是打鋼鑽而是打他的尊嚴。”“正當老鐵匠要為手中的鑽子淬火時,小鐵匠聳身一跳到了桶邊,非常迅速地把右手伸進了水桶。老鐵匠連想都沒想,就把鋼鑽戳到小夥子的右小臂上。……小鐵匠‘嗷’地號叫一聲,他直起腰,對着老鐵匠惡狠狠地笑着,大聲喊:”師傅,三年啦!‘……老鐵匠在霧中說:“記住吧’”鑽子的淬火權掌握在誰手中,誰就是今後的支配者,小鐵匠的挑戰和老鐵匠的頑守在這裡演繹地淋漓盡致。

  文中老鐵匠的歌,也是一首失落的輓歌。而這首歌正是在小鐵匠向黑孩表示他可以收他為徒時唱起的。能否收徒弟是技藝是否完成的標誌之一,小鐵匠的這種公然挑戰,到底使老鐵匠凄涼了。“戀着你刀馬嫻熟,通曉詩書,少年英武,跟着你闖蕩江湖,風餐露宿,受盡了世上千般苦——”“……你全不念三載共枕,如去如雨,一片恩情,當作糞土。奴為你夏夜打扇,冬夜暖足,懷中的香瓜,腹中的火爐……你駿馬高官,良田萬畝,丟棄奴家招贅相府,我我我我是苦命的奴呀…… ”一個似乎在說,三年啦,我還要處處受制於你這個沒用的老頭,該讓我獨立了;而另一個則心寒地哀嘆着,這三載來,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現在你翅膀張硬了,倒要把我這個恩人一腳踢開了。“三年”和“三載”的暗合正是小鐵匠與老鐵匠分別在自己立場上,對這種暗暗較量所做的註解。

  篇四:莫言作品讀後感

  因為我一直做圖書閱讀推薦和新書上架宣傳的緣故,再加上自己號稱不可一日不讀書,一周至少讀兩本,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后,很多讀者朋友、作家、編輯,再在QQ或電話里遭遇,就免不了問我:你覺得莫言的書寫得怎麼樣?

  實言以答:不好意思,莫言先生的書,我一本也沒讀過。嚴格來講,莫言先生的文章,我一篇,甚至一個字也沒看過,實在沒辦法評價。照例會得到一片驚訝之聲。於是,我不得不補充,但我肯定知道莫言,他是中國作家協會的副主席。這個補充答覆,總算是對提問者的一場安慰吧。

  於是,下決心讀一下莫言的書。在莫言文集中,我選擇了《檀香刑》。沒有任何理由,只是因為我自己偏好懸疑恐怖刑偵類的,所以就選擇了這一本來進行閱讀,這完全是根據讀者自己的喜好。

  讀莫言的書需要耐心

  這幾乎是純文學或者是經典文學一慣的情況,也是跟網絡文學一個顯着的區別。經典文學的語言,需要細細品味,不會像網絡文學一樣,一瀉千里,一目十行,甚至一頁的作法,也只存在於網絡文學作品閱讀上,經典文學,這樣做的後果是,你這樣看的兩個小時,還不如去逛街,純粹浪費時間。

  第二個是情節的耐心,《檀香刑》進入情節已經很快了,但還是擁有較長時間的鋪墊。如果不是真正的讀者,只是想淺談輒止的人,很難讀過這個精彩的鋪墊。而網絡文學,卻是一上來,就用大量目不瑕接的情節來吸引你,但它也只是吸引而已,虎頭蛇尾,之後的情節就嚴重拖沓,注水。而《檀香刑》絕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閱讀的過程,它就像剝洋蔥,一層一層,讓你的“讀感”越來越多,越來越濃厚。

  顯然,剝洋蔥,不僅是需要耐心,更需要方法和堅韌力的。

  莫言的寫作藝術手法很成熟

  光說作品的敘述角度和敘述時間,莫言這本《檀香刑》,就是一場第一、第二、第三等所有人稱,以及順敘、倒敘、插敘等所有的活教材了。讀完了這本書,這兩種主要的敘述功能,你就可以無師自通了。

  另外,他的場景描寫、人物心理描寫、細節情節描寫,真是達到了細緻入微的地步,讀起來,不僅感覺是作者親身經歷的,甚至我們也成了一個場景一個場景的親歷者。這種藝術的表現手段,對於一個作家來講,真是難能可貴。

  莫言的小說很完整,但欠缺高潮

  這幾年來,我們讀作家的書,下半程,俗點說,總會覺得尿急;雅點說,其實就是虎頭蛇尾。小說開篇開得宏大牛B,但結尾不僅做不到豹尾,甚至連畫龍點睛、錦上添花都很難,更缺乏開放式的聯想結尾。

  莫言的這本《檀香刑》,是完整的佳品。當有人推薦我讀一個作家的書時,我總是先問:完整嗎?這個是有雙重含義的,第一個完整,當然是指寫完了沒有,是不是全本。第二個,就是作品本身,是不是完整,有沒有尿急。

  這一個完整要求,中國現在很多着名的作家,都很難做到,而且做到的人,非常之少,少到用你的兩隻手的手指,就輕鬆數完了。莫言先生算一個。

  但細品《檀香型》,還是感覺有缺陷,缺陷就在於高潮,大家都知道,這個高潮,是層層遞進,在種種因素推動下,最終達到了一個高潮。雖然在《檀香型》里小高潮不斷,但我們期待的大高潮,卻在全書結束后,也沒有出現。並且,整本書的情節遞進,雖然也有扣人心弦處,但總得來講,還是失之平坦。

  令我們欣喜的是,莫言先生現在正處於創作的盛年期和高潮期,我想,在未來五年,十年,他們創作出更具人心震憾力的作品,而在人心震憾力這一點上,高潮的作用,顯然是必要條件。

  篇五:莫言作品讀後感

  我很喜歡莫言,可是我的老婆不喜歡,說他的小說沒有美感,難以卒讀。

  的確,莫言的小說“看上去很醜”,裡面的形象都不怎麼光鮮,甚至文學傳統里一向光明的母親形象,在他的筆下,也大打折扣。比如《歡樂》里的母親,說話漏風,形容邋遢,甚至滿身虱子,連老鼠都肆無忌憚地爬過她的身體。而他的鄉親,在他的筆下,都是滿嘴“豬屎牙”,長相難看,言辭鄙俗。他甚至詛咒他周遭的綠色,說它是最骯髒的顏色。

  可是,他的小說在暴露這些真實的外在的“醜陋”之後,所留下的些微的內在的美,不是更真實和可貴嗎?比如 言情小說網 《歡樂》里的母親,雖然形象委瑣,怕媳婦而且迷信,但是為了送她的小兒子上復讀班,去向人乞討;而且乞討時講述真實的情況,而不是撒謊來欺騙他人的同情;當她的兒子說她“丟人”時,憤怒地打了他。這不是美嗎?在那一刻,這個母親的形象,不比那個所謂的“風流倜儻”,綽號“大學生”的小兒子“永樂”美多了嗎?甚至在“他”看來可惡的哥嫂,在生活的重壓下,仍讓他再復讀一年(已經是第五年了),這不是人性的美嗎?讓他感到少有的溫暖,讓他欣賞自己的乳房,對所有人,包括他的母親和藹可親的魚翠翠,不美嗎?在 都市小說 的末尾,附上的中學生習作,正是通常所謂的“在生活中提煉出的美”。可是在這些文字里,哪裡有她母親真實的形象,哪裡有她滿腹的艱辛?這樣的美,是“隔”了一層的美,比正文里的“眾多卑微,醜陋掩蓋着的美”,深度差多了。

  不禁想起《莊子》里提到的很多身體殘缺,外形醜陋的高人。在這種“殘”“丑”映照下的“高尚”和“美”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以前,我認為莫言的“大雜燴” 總裁小說 文字還需要錘鍊,那個時候我想到的還只是文字的“精練,美化”;現在看來,這個問題更具有挑戰性,那就是不應該美化,而是“真實化”。“大雜燴”在某種形式上有所突破,展現出了部分的真實,但應該還可以進一步提高。

  以賽亞柏林說“真善美”其實並不是統一的,真的,往往不善,不美。但在更高的層次上,還是應該有所統一的。因為“假”的美,最終還是不美的。要美,還是離不開真。

您正在瀏覽: 莫言作品讀後感
網友評論
莫言作品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