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美散文 > 富人的圍屋平民的土樓

富人的圍屋平民的土樓

手機:M版  分類:優美散文  編輯:小景

  富人的圍屋 平民的土樓

  ——贛南客家圍屋與閩西客家土樓

  賴 建 青

  閩西的土樓和贛南的圍屋,是明清時期獨具特色的傳統民居,是客家古建築兩顆熠熠閃亮的“明珠”。

  圍屋與土樓,有很多大相徑庭之處,如都是“圍”起來的屋子,都具有“家、祠、堡”的功能,而且都是客家人的古民居,因此,很多人對圍屋與土樓的概念含混不清,往往都把圍屋當成土樓,這是因為土樓的宣傳比圍屋更早,更早地在人們印象中留下了概念。

  圍屋與土樓,更多的是不同之處:在建築風格上,土樓是圓形的,而圍屋是方形;在建築材料上,土樓主要是用土,而圍屋是用磚石;在建築規模上,土樓是四層,主房與圍牆連為一體;圍屋大都是兩層,與圍牆連為一體的是下房,主房建在中央,四角建有高於圍屋的炮樓;更為不同之處是土樓乃家族合力而建,每戶只住一間四層,一座土樓內住有幾十戶乃至上百戶,聚族而居;而圍屋都為一人所建,圍內只住一戶。如關西新圍系徐名鈞所建,燕翼圍系賴福之所建,烏石圍系賴景星所建,然後在圍繁衍子孫。

  因此,在圍屋與土樓的區分上有“富人的圍屋,平民的土樓”之說。

  再從建築的歷史來看,據現有史料記載和專家推斷,圍屋與土樓都始建於明代中期,而圍屋於清朝末年就已經基本停建,因此現在保存的圍屋數量不多,據第一次全國文物普查即上世紀80年代統計的數量顯示,整個贛南地區僅有600多座,而到今天,真正保存完好的圍屋實際上已不足百座,有很多沒有列入省市級文物保護的由於沒有維護資金,正在逐漸消失;同樣始建於明代中期的土樓建築時間比圍屋長得多,其建築一直延續至上世紀80年代末,比圍屋的建築時間足足長了近80年,而且後期建造的土樓由於沒有經歷戰爭,保存完好,所以僅福建永定現在的土樓數量就有一萬多座,而大部分都是近幾十年所建。

  因此,今天我們所見到的圍屋都是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建築,而土樓則大部分歷史都不長,真正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建築並不多,大多只是仿古建築的延續品。

  由於種種原因,圍屋與土樓所承載的歷史量也不同。土樓是舉家族之能合力而建,雖然工程浩大,可每戶人家只需承擔建築資金很小的部分;而圍屋系一人所建,需承擔整座圍屋建築的全部費用,這對個人來說則是巨額的資金。常言道: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建造圍屋的人一定有一段發家史,也就是說一座圍屋就有一個故事。如關西新圍徐名鈞捨身救人、巡撫知恩圖報……;烏石圍賴景星不畏豪強、王爺欽佩交友……;果龍圍袁公敬老、髯翁陳秘贈寶等故事。

  作為客家民系歷史文化的綜合載體,圍屋與土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百座古圍,彌足珍貴;萬座土樓,洋洋大觀。

您正在瀏覽: 富人的圍屋平民的土樓
網友評論
富人的圍屋平民的土樓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