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圐坓的故事

圐坓的故事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對於圐圙這兩個字,雖然從我牙牙學語時起就聽着和說著,但至今仍感陌生,原因是這兩字的生僻,在日常語言環境中很少能夠見到。再者是寫法與讀音的矛盾,這兩字讀作“庫略”(Ku Lue),在我的故鄉張家口地區,是把圐圙寫作囫圇(HuLun)的,雖然寫的是囫圇,但讀的是圐圙,久而久之真圐圙被假囫圇替代了,人們對圐圙的陌生也就可以理解了。

  圐字是四方框中圈着“四方”二字,圙字是四方框中圈着“八面”二字,四面八方被圈起來就是圐圙,勿用詳解,這圐圙是個什麼東西,所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就夠清楚了。

  圐圙是蒙語的譯音,也譯作庫倫,原意是“圍起來的草場”,但就現在的實際看,至少是在漢族地區,其內涵遠不止此。張家口壩上地區從地圖上看,像一隻榫頭,楔入了內蒙的中部,這裡具有農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相結合的地緣文化特點,因而,圐圙的含義也被歷史的由蒙意延伸開來,由“圍起來的草場”延伸到了“圍起來的存放物品或種植作物的露天場地”,這樣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圐圙,圈羊的叫羊圐圙,關牛的叫牛圐圙,存柴的叫柴圐圙,種菜的叫菜圐圙,放牧的叫草圐圙等等……如果一個村子被圍起來,就叫村圐圙,一座城市被圍起來,就叫城圐圙,比如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也是被叫作圐圙的,只不過因其是用城牆圍起來的,而且又足夠大,所以被尊稱為大圐圙。就是今天的一些老人們,還是只知大圐圙而不知烏蘭巴托。

  至於這圐圙是用什麼圍起來的,圍牆是高是矮,面積是大是小並不影響其稱呼,大到草圐圙,成千上萬畝,是用鐵絲網圍起來的,高到城圐圙,三四丈,是用磚石壘起來的。但一般情況下是用石頭或土坯壘成的,也有用挖壕溝的辦法圍起來的,最常見的壕溝圐圙是建在野外的牛營盤或羊營盤,這是用作牛羊臨時歇息的場所。

  圐圙的含義還能延伸,這就是當地人可以把所有圓圈形的物事都稱謂圐圙,天上的月暈叫月圐圙,彩虹叫絳圐圙,日暈叫太陽圐圙,手拉手跳圓圈舞的人叫人圐圙,表演雜技的火圈叫火圐圙,如果再小一點,就昵稱為圐圙圙,玉手鐲叫玉圐圙圙,金戒指叫金圐圙圙,麵包圈叫面圐圙圙等等。

  壩上地區地廣人稀,每家在蓋房子時,院子都圈的很大,少則三四分,多則一二畝,這圈起來的院子也叫圐圙,或用以存放柴草,或用以圈養牲畜,或用以種植作物。

  我家也有一個圐圙,不過面積不大,約有三四分,是專門用來種菜的。我家的圐圙成方形,用土坯壘成,牆高約一米,側面留着一個半米寬的半截豁口,豁口上裝着一個木頭柵欄,這就是圐圙門了。由於村裡家家戶戶都散養着雞,為了防雞進入圐圙內啄食蔬菜,特別是啄食那些剛出土的幼芽,土坯牆上再用樹枝插出一圈高約半米的籬笆,這圈籬笆向外傾斜三十多度,即使是雄壯的大公雞也難以逾越。

  壩上地區有農諺“穀雨前後,種瓜點豆”,每年臨近穀雨時分,父親就會率領我們兄弟幾個用鐵鍬把圐圙里的土翻一遍,這叫翻圐圙,同時打出菜畦來,菜畦打好后,便從一里多遠的水井裡擔來水洇菜畦,這洇菜畦擔水是件體力活,洇一遍需要二十多擔水,來回要二十多公里。之後就是下種了。

  由於父親的勤勞並有精湛的園丁技藝,我家菜圐圙的菜總是比別人家的長得好,在當年,這菜圐圙與豬雞和自留地成為了家中生活和經濟的三大支柱,幫助家裡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荒年。

  2013.6

您正在瀏覽: 圐坓的故事
網友評論
圐坓的故事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