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印象石城

印象石城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pp958

  總是喜歡,在深秋的黃昏,呆在小院,泡一杯怡心的茶,聽幾首溫婉的曲子,細數那流轉的光陰。

  還是鄧麗君,還是小城故事,還是單曲回放。“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看似一幅畫,聽像一首歌……”思緒隨着如歌如訴的旋律不住的跳動,自覺不自覺地便進入了石城。

  來到石城之前,我其實也是一個偶然的路人,卻不知早在四五十年前,就與它有過些許的緣分。大約是小時候愚頑的緣由吧,鄉鄰便送給我一個石頭的綽號,也就因了一個"石"字,讓我認定,我和石城是有着命定因果的。儘管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可心存這份感念,不免就多了幾分親切,於是,對於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便生出了許多不由自主的依戀。

  來過石城的人,一定忘不了那一江兩岸的夜景。要說這樣的景緻在許多城市都能看見,可只有石城的一江兩岸會令你一生難忘。因為它是那樣的精緻,又是那樣的舒暢,既有現代都市的大氣,又有江南水鄉的優雅。沿河的一邊是整齊劃一、青瓦白牆的別墅式徽派建築群和黛瓦粉牆、韻味十足的客家風情街,對岸是高樓林立的新城,分成商業區、文化區、休閑區三個片區,經營業主大致划行歸市,樓房立面造型錯落有致。每每華燈初上,兩岸的街燈、霓虹把一江兩岸裝點得金碧輝煌、熠熠生輝。人約黃昏后,在這樣的河堤上漫步,或找一僻靜處小憩,你可以靜靜地看兩岸燈火落在水中的影子,然後隨心地做夢,不必擔心會被任何現實的物象驚醒。只靜心感受流轉在江面上的風,吹拂着心底淡淡的清涼,而水鄉的畫卷、人生的故事,就這樣徐徐地舒展。

  關於石城的故事,有一個地方是一定要說的,那就是桂花屋了。

  桂花屋建於清道光末年,是當時石城富豪黃性存的私人住宅。走進這座清代建築,高牆深院,雕樑畫棟,從屋內木質隔牆和檐壁等精細雕刻當中,你就可以想象它在當時該有多麼的富麗堂皇。僅佔地就有一千四百多平米,分為前廳、中廳、后廳,兩側則是廂房。其實,桂花屋遠不止一個富麗堂皇這麼簡單,它的真正傳奇之處,還在於它同一個王朝的終結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史料記載,清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南京)淪陷。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洪秀全長子)在干王洪仁軒等人的保護下,率太平軍余部南下,十月途經廣昌與石城交界處楊家排古嶺腦時遭清軍席寶田部伏擊,最後潰散,幼天王成了階下囚。而當時,桂花屋剛剛落成,席寶田便駐進了桂花屋,這裡的西花廳也就成了囚禁幼天王的處所。

  除此之外,桂花屋與太平天國的興衰還有諸多的巧合。一是桂花屋於1851年開始興建,而洪秀全正是在這一年發動了金田起義。二是桂花屋於1864年落成,而太平天國運動又在這一年終結。三是太平天國運動是在廣西發起的,眾所周知,廣西的簡稱便是“桂”,而桂花屋同樣有個“桂”。四是桂花屋有五進馬頭牆,而在當時,這裡又恰好關押了天朝的“五王”。五是太平天國運動盛於石頭城(南京),而終結的地方則是石城。

  如果把這種種的巧合疊加在一起,人們不免要發出種種感嘆了,那就是萬事萬物似乎都有它命定的因果。想想這太平天國,當真是興也桂,亡也桂,成也石頭,敗也石頭。不論當年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聲勢有多麼浩大,也不管太平天國運動如何席捲了大清朝的半壁江山。而遠在石城的富豪黃性存,似乎早已導演好了太平天國那一段凄涼的謝幕。這座傳奇的桂花屋,原來就是太平天國的宿命圖,不論他怎麼沖怎麼突,也只有西花廳才是他真正的歸宿。

  聽說幼天王洪天貴福囚在西花廳時,曾在牆上寫下了“有志攘夷願未酬,七星苗革得難謀;足跟踏開雲山路,兩眼空懸海月秋。”的詩句,他分明是在向人們訴說,有一種心境叫無奈。離開西花廳,幼天王被押抵省城,不久在南昌被江西巡撫沈葆禎殺害。干王洪仁玕、尊王劉慶漢、昭王黃文英、恤王洪仁政也相繼蒙難,至此,歷時14年之久的太平天國運動徹底終結。

  如今,西花廳里早已沒有了幼天王的筆跡,這所昔日的豪宅經時間的打磨也褪盡了光華,作為一段重要歷史的實物見證和歷史信息的載體,只有當年的青磚還歷歷在目,也難怪人們要感嘆“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了。是啊,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要去的終究要去,會留的又一定會留。秦始皇去了,萬里長城還在,幼天王去了,桂花屋還在。其實,不管世事如何變遷,風雲如何變幻,似乎總有一處寧靜,要為歷史去守望。

  在石城,還有一處可以收藏靈魂的地方,那就是被譽為"閩粵通衢"的廓頭街。

  廓頭街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長約2.5公里,寬2至3米,順琴江水南北通向,分上、中、下三個街段。自唐宋以來,這裡一直是北方和中原客家人南遷廣東、福建的必由之路,南來北往的客商、車夫、挑夫等進了廓頭古街都要落腳歇息。狹窄古老的小街,就像是時光縫隙里遺落的一道往事,若隱若現間,彷彿沒有盡頭。一座長12米造型獨特的城樓,門額上刻有“閩粵通衢”四個大字。清代以前這其實就是石城舊城北關門樓,也叫鎮武樓,舊稱元帝閣。歲月的老牆承載着斑駁的記憶,可時光又將它們一片片剝落。也就是街邊的古水井和街心的青石板落下了永恆的記憶,收藏着古往今來雲水的漂泊。厚厚的石板路上,一些人的腳步悄悄走近,一些人的腳步已經匆匆走遠,只有無言的時光停留在這,從來都不問因果。當然,也有些不甘寂寞者要去踐行“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如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客家文化研究會知名學者廖鉞,來經此處就曾揮毫潑墨留下了“祖根中原地 搖籃客石城”的題詞。

  喜歡江南水鄉、愛蓮的人,我想愛蓮山莊一定是一個好去處吧。

  來過石城的人都知道,它又稱蓮鄉,因此,觀荷賞蓮的地方到處都是,但在我看來,愛蓮山莊的荷花池當屬首選了。在荷花池,接天的蓮葉,映日的荷花,尖尖的小荷,大珠小珠的翡翠玉盤,應有盡有。如若在一個深秋的黃昏,你宅在南廬古屋的綉樓,就着綿綿的細雨,望着窗外的秋池,大約也要“留得殘荷聽雨聲”了。即便你不是那麼愛蓮,來到這裡應該也不會有太多的失望。因為它就坐落在大畲村即通天寨的山腳下,離九寨溫泉也只有幾公里。都說仁者戀山,智者愛水,在這裡,可是既有山,又有水。

  我們還是先看看山吧。通天寨是省級森林、地質公園,以奇特的丹霞地貌著稱。從愛蓮山莊側面的山門攀爬而上,沿途風光旖旎,景色秀美,好一幅雄渾的水墨丹青,只是我的一支瘦筆不知怎樣去描繪罷了,其中的三絕更要讓你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一是大地之陽和大地之陰這兩座巨石同處一山的奇特景觀,大地之根,一柱擎天,生命之門,栩栩如生;二是完全不經人工雕琢的千佛丹霞,眾佛坐禪,氣定神閑;三是罕見的岩面龜裂地貌,天寨神龜,仙人犁田。

  都說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一點不假,離通天寨不遠處有一九寨溫泉。有逆流池、水療SPA區、艾草池、農家四合院、太極池、東巴水台、親親魚療池等等。你可以到逆流池感受水壓的衝擊,到水療SPA區體驗垂直瀑布浴、噴射浴和氣泡浴的驚奇,到太極池體會那種任憑激流將我們沖入漩渦卻依然屹立不倒的刺激。進入太極池你才會明白什麼叫太極,並讓你懂得凡事只能順勢而動,不可逆流而行,這大約也是如何從逆境中求生存的法則吧!你也可以到農家四合院,院內有牛奶池、中藥池、香薰玫瑰池,還有干蒸房,石板泉。在這裡,你可以泡泡溫泉,再到干蒸房裡出一身熱汗,最後躺在石板泉上小憩,一邊聽着舒緩的音樂,一邊喝着清香甘甜的菊花茶,那種閑適,那絲恬靜,那份愜意,當真快樂似神仙了!

  要說通天寨的腳下還有一條碧波蕩漾的小河,小河上有一座並不怎麼起眼的石拱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將軍橋”了。這將軍橋是有來由的,元末明初時,陳友諒兵敗退守通天寨,並派重兵把守此橋,朱元璋親率大軍追殺過來,雙方在此展開了慘烈的戰鬥,橋上頓時刀光劍影、血流成河,最後雙方各有多名將軍戰死於橋上。從此,人們便將此橋命名為將軍橋。

  關於橋的記憶,又讓我聯想起了連接石城新城老城的四座大橋,四座橋猶如橫卧在琴江之上的四條小龍,而添加在橋面上的仿真斜拉架和斜拉塔,雖然只是幾個裝飾的造型而已,看來儘管有些誇張,有些類似長江大橋模型的感慨,可對於橋下看風景的人來說,橋上的這種風景,又的確給橋身、給小城增添了更多雄偉的氣勢。

  我不管說石城是最宜居的城市,但我敢肯定它是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日出日落時分,如果你想爬爬山,那就上城北的李獵石吧,你盡可以坐在天然氧吧烈士紀念塔邊或休閑亭上,聽聽空山鳥語,數數中天星星。善男信女們還可以到山頂的寺廟求求神,拜拜佛,抑或去做佛前的一株青蓮,並從此青衣青燈相伴,去修那雲水禪心好了。

  我還迷醉於石城的小吃,它每次都能讓我吃到動情,後來我終於承認,我的喜歡石城其實有多半是為了這小吃了。沒有哪個城市的食物能讓我迷戀到這種程度,也沒有哪個賓館的早點有贛江源國際賓館的早點那麼豐盛,款款都精心,吃了這一款還有那一款。當然,吃到最讓我忘情還是炒粉和客家擂茶了,在石城的一個多月里,就這麼兩樣反正我是天天都要吃的,到了後來,早餐我甚至只吃這兩樣東西了……

  記得聽誰說過,說喜歡一座城,是因為城裡住着有你喜歡的人。在我看來,喜歡一座城,如同喜歡一個人一樣,不問因果,沒有理由,喜歡就是喜歡,比如石城,它就是我的夢,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的夢。儘管對於石城來說,我只不過是流水光陰里飄過的一粒沙塵,也許一轉身,它就忘記了我是誰。可我,始終會留下一雙心靈的眼睛,堅守它精緻的美麗。於是,我又想起了顧城的《我的夢是一座城》

  我的夢,是一座城,

  一座最小的城。

  沒有森嚴的殿堂,

  沒有神聖的墳陵,

  安安靜靜,

  安安靜靜。

  只有一團薄霧,

  只有一陣微風,

  還悄悄依戀着——

  童年的純真……

  (2013—10—12)

您正在瀏覽: 印象石城
網友評論
印象石城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