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優秀散文 > 中國思考之“大一統”

中國思考之“大一統”

手機:M版  分類:優秀散文  編輯:小景

中國思考之“大一統” 標籤:東方中國夢 中國夢 我的中國夢 感動中國

  公元前3000年前,兩河流域產生了強大的古埃及,她一開始就以強大身姿與周邊落後生態形成對比,一個區域文明一旦形成,她勢必會通過各種方式對周邊施加影響而同時周邊落後生態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向其靠攏,這好比是一團火,它的光和熱不斷向外輻射散發,同時周邊冷空氣也會不斷前來補充。文明是相對於蒙昧野蠻而說的,有的時候,具體的說是蒙昧野蠻會戰勝文明,縱觀世界幾大文明古國都難逃此命運,不同的只是度的問題。當文明自身結構不能有效的支撐帝國命運時,帝國大廈的轟然崩塌也就不可避免,顯得合乎情理而又充滿悲愴。世界幾大異域文明如今都沒能延續給後代,哪怕是斷斷續續也沒有,雖然古希臘文明並未消亡,或多或少的影響了後世。但其整體的文明氣氛、文明核心框架已不復存在。古希臘的先哲們讀書、思考、遠行考察造就了活氣蓬勃的文明氣氛,而如今的希臘,看到最多的是悠閑,生活的慢節奏,失去了先哲們富有競爭的學術氣氛。也許是遠年的輝煌使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輝煌了那麼久最終仍不能擺脫被周邊不同生態入侵的文明悲劇。

  文明整體框架決定了文明的命運,人類從原始社會後期開始就慢慢的凸顯之後各自文明的框架。現代學術界流行這樣一種模式:原始人類從一開始的以血緣關係逐漸演化了三種文明發展模式。一是淡化了血緣系統,二是強化了血緣系統,三是處於二者之間,既保留了部分血緣系統又發展了部分其他組織系統模式。想到此就不得不提到我們中國,而我們中國選擇了第二種模式。以強化了的血緣系統為社會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為“大一統”觀念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中國夏商周三朝實行的分封制,見諸於各種史料中周有800諸侯國,據此推之,夏商就更多了。分封制有點像現在美國的聯邦制。三朝選擇分封制度可以說有着社會的必然性。因為一開始各個諸侯國都有各自的族人,是原始社會末期以血緣系統為組織形式的進一步發展。三個王朝選擇分封制一定程度上順應了各諸侯國的族群心理共同價值趨向,這對於王朝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我們知道了此種模式經歷了3個王朝而終結,如果以一種未知推測,此種模式經歷多久是不能預言的。這就是說一種社會制度模式持續時間與社會各個方面的發展有關,主要的是社會綜合物質精神的發展。

  分封制度有其優越性,通過分封模式建立國家也是統一的政權。但又要知道現代國家版圖基本確定不變,國家與國家間的戰爭比起古代來可謂是一粒沙土比之高山。一個國家一種文明在戰火的衝擊下,如果其文明自身沒有一種抵抗戰火而存在的精神理念,那文明的悲愴就要顯現了。所以說戰爭頻繁的古代,分封制的功用得另說之。古代的好戰尚武民族通過發動戰爭毀滅或徹底毀滅一個國家文明的情況是頻繁的。異域民族以武力征服一個國家,必然會帶來其自身民族的文明,野蠻的蒙昧的抑或是更先進的文明。外來文明與本土文明的相互碰撞無外乎就三種情況。一是本土文明被徹底消滅;二是本土文明與外來文明相互融合,同化外來文明;三是外來同化本土文明。一種文明被徹底消滅是讓人心痛的。到此我們引出中國文明的同化力大一統。

  中國作為世界唯一一個文明古國文明沒中斷的國家,其中有眾多原因。文明的曲折延續同時,鮮血與汗水與苦難也會接踵而至,延續了其它文明古國所不能的事情,就必須為之付出代價。這可能是一個霸王邏輯,不合乎人情,但是這就是歷史的必然。其實中國成語“顧此失彼”有時用到分析國家問題上就顯得特別中肯。我想中華文明延續至今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大一統”觀念在中華文明中的確立。當一種觀念已融入成為一個民族共同的心理價值取向時,已成為這一文明的一部分時,已深入進文明的骨髓之時,那這一種觀念就會影響深遠。

  “大一統”觀念首先是一種觀念,進而轉變成一種精神。精神價值心理的延續往往是最有韌性最強悍的。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自秦始皇開創大一統文明之後,雖經多次戰亂,而最終仍走向統一。難怪歷史學家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來概況中國歷史。

  在古代中國“大一統”已作為一種民族精神融入了土地,只要有這一片土地“大一統”就不會消失,就會一直發揮作用。在“大一統”精神下,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有着共同的默契,最終促使文明的曲折延續。當然古代的“大一統”觀念對後世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專制及周期性動亂埋下伏筆。在此我們姑且做一次唯心主義,首先肯定其巨大作用,至於不利影響先暫放一邊,之後再做探討。我想我們中國有這個權利這個資格,中華文明歷經千年滄桑,一路風塵僕僕走到現在,難道我們為她說句好話都不可以嗎 而且還是一種客觀的好話,唯物主義好話。

您正在瀏覽: 中國思考之“大一統”
網友評論
中國思考之“大一統”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