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斷喙鳥》有感

讀《斷喙鳥》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讀《斷喙鳥》有感(一)

  讓人性不再冷漠

  在我11周歲生日的時候,爸爸送給我一個奇特的生日禮物——一本精美的繪本——《斷喙鳥》。據說這本書不但語言生動,圖片精美,還有着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呢!我興奮地抱着老爸送我的這本繪本,不由分說,生日那天晚上就把它讀了一遍。

  《斷喙鳥》的作者是美國的那桑尼·拉胥梅耶,圖的作者是澳大利亞的羅伯特。英潘。它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和澳大利亞多金龍獎,它甚至還被授予了澳大利亞的勳章。這本講述了一隻斷了喙的小鳥和一個流浪漢成為朋友的故事,到底有多大的哲理呢?

  我翻開繪本,眼前一幅的畫面令我震撼:一隻飢餓難耐的小鳥,伸長了脖子,用盡最後一點力氣,向坐在長椅上的人乞求食物。長椅上坐着兩個人,一個喝着可樂,另一個吃着漢堡,他們並沒有理解小鳥的難處,沒有給小鳥任何的幫助,任其自生自滅。我不禁發出了悲嘆:我們人類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冷漠自私了!連幫助一隻弱小的,將要死去的小鳥都不願意嗎?現代科技高度發達,人類的文明也高度發展,但同時各種明爭暗鬥,各種爾虞我詐層出不窮。人們因為自己一顆貪婪的心,為了更多的物質享受和利益,不惜讓自己惰落,變得冷酷無情。難道,你幫助了別人會損失什麼嗎?難道,你不幫助他人又可以得到什麼嗎?相反,如果你在他人有困難的時候伸出了援手,他人就會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還會對你無比的敬佩。俗話也說得好:"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繼續讀下去,我又看到這麼一句話,令我震驚:"陌生人也很幸福,因為他有了一個朋友".如果你聯繫上下文仔細看看,你必定也會與我一樣,驚訝無比。當這個陌生人撿到這塊麵包時,他自己一定也十分飢餓,不然也不會撿地上的東西吃。設想一下,如果是我們肚子餓得咕咕叫,身邊一分錢也沒有,撿到了一大塊新鮮的麵包,可能會一口吞掉,不會和別人分享。而陌生人卻沒有自己一個人獨享麵包,他分了一半給小鳥,並且感到非常幸福。陌生人用自己的行為打破了這樣的冷漠。而小鳥,在飢餓瀕死的邊緣,一定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分享是快樂的,分享是溫暖的。即使你是一個一無所有的流浪漢,但因為你的分享,你收穫了快樂,得到了朋友。

  在我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我通過奧數班,和小張小國成為好朋友后,我們互相分享學習經驗,探討解難題的方法,我的學習生活因為有了朋友的交流,而更加快樂了。

  做人,一定要樂於幫助他人,多給予,哪怕是自己僅有的半片麵包。因為給予,讓人性不再冷漠,因為分享,讓我們有更多的朋友。生日的這一天,讀到這本書,我想,我收穫的並不僅是一本書,而是如何讓人性不再冷漠的人與人交往方式。

  讀《斷喙鳥》有感(二)

  一隻年幼的小麻雀,一開始幸福的住在一座綠色公園的一棵巨大的樹上。如果時間就這樣定格下去,這種生活是每一個人都嚮往和希望擁有的!

  可是,生命卻突然出現了意外,就是這樣一個徹底的轉折,改變了年幼的小麻雀一生的命運。

  年幼的麻雀的喙在它睡覺時竟然不知不覺的斷掉了,這就意味着它再也吃不到美味的麵包屑了。它又驚又怕,可自己還是會餓,每次試圖啄起麵包屑,麵包屑又總會從嘴裡掉出來,這也導致了原本那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變得暗淡起來,一身的羽毛也不像原來那樣容光煥發,胸膛更因為肚子餓而凹陷了下去,只有那一雙腿還殘留着幾分力氣,可是恐懼和飢餓正在蠶食着那僅剩下不多的力氣,直到它遇到一位和自己一樣有一個"斷喙"的流浪漢。

  這個流浪漢和年幼的麻雀一樣,都對自己的斷喙感到無能為力,"原來,我們是同類啊!"

  流浪漢一邊笑着說,一邊撿起地上那一大塊新鮮的麵包,只見流浪漢把麵包分作兩半,迅速的把屬於自己的一半一口吞了下去,並用手護着年幼的麻雀,防着其它的麻雀來搶食。年幼的麻雀幸福的叫着,因為自己那扁扁的肚子終於填飽了。"該回家了。"流浪漢笑着說道。在返回公園的路上,人們看到了這樣驚奇的一幕:一隻小麻雀站在一位流浪漢的手上,如果走近一點,還能聽到流浪漢再跟小麻雀交談。回到公園的長凳,他們夢見了自己生活在一個沒有斷喙的世界里。

  生命對於我們來說,最無法自知的地方也許就是,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自己的生命之路上會發生什麼;自己來到后,為什麼又要離開這個世界。《斷喙鳥》這本書催促着我們在寧靜的審美感悟中去反覆沉思我們人類未盡的事業。更讓我們知道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有着"斷喙"的人們需要我們的關注和愛護!

  讀《斷喙鳥》有感(三)

  一次次翻閱繪本《斷喙鳥》,我越發覺得書中的每一個字眼、每一幅插圖都充滿了溫情,向人們昭示着人間的關愛。合上書本,眼前仍然浮現出書中的畫面,我的思緒也越飄越遠……

  《斷喙鳥》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原本年輕力壯的麻雀不幸地斷了喙,無法自己進食。當它陷入無人幫助的絕境時,一個流浪漢出現了,慷慨地分了撿到的麵包給它。從此,他們便相依為命。

  這個故事,使我開始了深深的思索。流浪漢與斷喙鳥,為何能走到一起,互相幫助呢?顯然,他們所在的群體已經無情地拋棄了他們,他們早已看不到任何關懷與希望,於是,便只能選擇了與對方相依為命。但可喜的是,斷喙鳥和流浪漢終究遇到了能幫助自己的對方,正是他們,給了對方溫暖、無私的關懷。

  其實,倘若流浪漢和斷喙鳥所在的群體給予他們以關愛,又何至於到如此地步呢?我們的生活中"斷喙鳥"和"流浪漢"比比皆是,他們有的是"縮影",有的是"放大版".遇到他們,我們更應該付出關愛,去幫助處在困境中的他們。

  我想起了幾年前發生的一幕。正是乍暖還寒的早春,老媽帶着我到天鶴公園遊玩。附近有個小弟弟在河邊興奮地玩耍,誰知一不小心"撲通"摔進了河裡。雖然河水很淺,但水寒刺骨,小弟弟不禁邊掙扎邊大叫了起來,我還沒反應過來,站在幾十米開外的老媽聽到后,立即沖了過來,二話不說就淌進了河水,伸手勾住弟弟的衣服,使勁把他拖拽上岸。老媽看着癱在地上的小弟弟,一邊幫他擰乾衣服,一邊急切地問:"小朋友,有沒有哪裡受傷?你的爸爸媽媽呢?"小弟弟受了驚嚇早已是泣不成聲。老媽耐心地勸慰,得知了他家長的電話,趕緊聯繫,等到小弟弟的媽媽趕到了我們才離開。一路上,回想着剛才發生的事情,我真為助人為樂的老媽感動。羅曼。羅蘭曾說:"只要有能力幫助別人,就沒有權利袖手旁觀。"我想,老媽是在用實際行動為我詮釋着這句話,我一定要向她學習。

  五年級時,同學周嘉瑋腳摔傷了,看到他行動不便,我主動照顧他。每逢體育課,我都留下來在教室陪他,幫他複習功課,或是幫他拿東西,攙扶他走路等,雖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也是我對需要幫助的人付出的關愛。"給,永遠比拿愉快。"儘管少了許多體育課時間,但我還是為我的付出而高興。

  如今的社會太冷漠,缺少關愛,所以才會產生"斷喙鳥"和"流浪漢"."愛人者,人恆愛之。"就讓我們用真誠的愛心,去關愛去幫助他人,給社會傳遞正能量吧!

您正在瀏覽: 讀《斷喙鳥》有感
網友評論
讀《斷喙鳥》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