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無夢到徽州

無夢到徽州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得得9

  三月的天氣,最美不過的是這江南纏纏綿綿的雨季。漫山遍野的新綠在微風的輕拂下,泛着跌宕起伏的波濤,彷彿是一彎潔凈的海水,來回拍打着承載它的大地。七彩的花兒,裝點成一隻只形色各樣的小船,在這綠色的海洋里泛舟航行,徜徉着的快樂美麗。

  天空中常常飄着蒙蒙的雨滴,而卻聽不見任何一絲雨落的聲音,只看見那輕盈的一滴落在新發的綠葉紅花上,便使得這天然的綠和紅顯得那麼的嬌嫩欲泣。細雨纏纏綿綿的不肯離去,整個大地都被潤濕,而被濕潤的水氣滯留在山間,遇着了清冷的空氣,便蒸騰起薄如蟬翼的雨霧來。這縈繞着翠綠山色的雨霧,像是一層輕薄的灰白色面紗,遮蓋了山色的譎奇,卻也給這原本的美麗風景增添了幾分神秘。遠遠望去,白色的雨霧飄蕩起伏着,墨綠的山巒若隱若現,倒也像是神話中的蓬萊仙境。

  天開神秀的無雙勝景里,不知埋藏着多少才子佳人的糾葛纏綿。千百年來,也不知這塊神秘的土地創造了多少驚世傳奇。

  徽州人便世世代代生活在這樣的人間仙境中。

  用今天人的眼光來看,能夠居住在這樣天造的美景中,是羨慕也得不來的福氣。可是上溯到千百年前,這裡的人們卻無暇眷戀這裡的美麗。農業文明高度發達的中國古代社會,似乎從來看重的都只有那些能夠養育自己的良田耕地。但是看似廣袤的徽州大地,擁有的卻只是在崇山峻岭中可憐的一點點盆地,而美麗的山色里卻難以種植金燦燦的稻米。

  勤勞的古徽州人在河湖經過的狹小平地細心開墾着每一寸田地,但每年的收穫卻也只能勉強糊口而已,“衣食無憂”都成了一種奢求。

  假如世世代代的徽州人真的就只是過着這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那便永遠也不會創造出驚艷後世、紛繁錦繡的地方文明。古徽州人從來都沒有向命運屈服,因為他們骨子裡擁有的不僅僅有堅韌不拔的精神,還流淌着銳利進取的沸騰血液。人們不甘於一輩子埋沒在深山老林中去開墾貧瘠的立錐土地,他們要追求富裕,追求幸福的生活。於是紛紛立志外出闖蕩,或是讀書、或是營商、或是其他行當,總之是要走出大山。而最終的事實是,不服輸的徽州人在他們從事的各個行業里都創造輝煌。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徽商曾經在明清兩代稱雄全國長達四百年,這已然是不朽的傳奇。直到如今,那段輝煌的往事也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沉澱而化作歷史的過眼煙雲。當你來到徽州大地,來到徽商巨賈們留下的豪宅華府里,你便依舊能夠感受到這裡的深厚氣息。

  徽州的古建築透露出的是一種秀外慧中的美。也許是因為徽州商人們從來不喜歡顯露自己的財富,於是我們看見的豪宅也大抵都是“青磚黛瓦馬頭牆”這樣的整齊劃一的外表。而這樸素中透露出來的卻是一種別樣的威嚴和華麗。各不相同的室內的布局與裝飾,卻又直接彰顯着主人的富足和品味。雕欄畫棟的巧奪天工,玉石金器的陳設,亭台樓閣的雅緻,花鳥魚蟲的點綴,無不投射出富商們嫻雅的生活情趣。而富麗堂皇的室內,卻怎麼也不會讓你感覺一絲充滿金銀氣息濃妝艷抹的俗氣。這不僅僅是因為徽州商人喜歡風雅之物,而最重要的是徽商們骨子裡流露出的文化氣息。

  中國古代的重農抑商和崇尚讀書的觀念在古徽州也留下很深的烙印。可偏偏是天運不祚,耕地在徽州太少也太珍貴了,以至於“早耕晚讀”的生活逐漸變成了一種幸福的理想。

  徽州有句流傳久遠的歌謠這樣唱到:“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不屈不撓的徽州人沒有選擇怨天尤人,他們懂得如果一味的守舊便意味着一輩子的貧困潦倒。於是他們篤信“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這樣的格言,不顧當時社會輿論的鄙夷,走出大山,開拓商路,默默的耕耘這條發家致富擺脫貧困的唯一出路。

  徽州古人們在崇山峻岭、斷崖峭壁間披霜露斬荊棘,不畏死傷之艱險,以開尺寸之路。而此羊腸小道,上通蘇杭,下抵閩粵,在祖祖輩輩的苦心經營下,最終達到往來商賈逐漸絡繹不絕,貿易遂日趨發達空前局面,成為徽商發跡的黃金商路。後世人讚譽說,這是徽州人獨有的一種“徽駱駝”精神創造的成功。“不服輸、不怕苦”是這種精神裡面最重要的部分。徽商成功的背後,蘊含著的血淚心酸也許只有真正了解這塊土地的人才能夠知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徽州人是被迫經商的,而他們骨子裡始終嚮往着的卻是讀書人的生活。從古至今,這塊神奇古老的土地可謂是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皖省歷史上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出自這塊風水寶地,其中不乏朱熹、戴震、胡適之類的學者大儒。

  自宋代以來,歷朝徽州府的狀元及第比比皆是,以致世人稱頌道“東南鄒魯”,“狀元故里”,總總美譽,名噪一時。想比與富甲天下的豪邁財氣,徽商們跟看重的卻是“天子門生”的光宗耀祖。即便是在徽商顯赫的明清兩代,讀書人取得的成功讓縱使是家財萬貫的巨商大股們也艷羨不已。

  在封建社會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是無論用多少錢也轉換不來的深刻印記。徽州商人們崇尚文化書理,他們不會僅僅滿足於在商界的馳騁逍遙,“讀書”也是他們一直長期堅持的東西。徽商們常常是手不釋卷,亦商亦儒,工於書畫,儼然文人人雅士。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富起來的商人們在故里興資辦學,崇文重道,推己及人,使得徽州大地文風盛行。這也就是徽州商人和文人一直都是翹楚華夏的重要原因。

  靠着勤奮和天資,徽州古人們在崇山峻岭里創造出了光輝燦爛的文明印記。時光荏苒,物是人非。今時不同往日,任何的顯赫輝煌的過去也可能化作塵埃被歷史的長河沖刷掩埋。走在這裡,踏着青石板鋪成的古路,尋訪曲徑通幽的小巷和歷經滄桑的石橋和依舊矗立的溪邊碼頭,這些古老的遺迹都在述說著這裡厚重的歷史沉積。也許每一塊石頭,每一條小巷,每一座石橋和碼頭,背後都會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千百年過去了,祖先們留下的這些東西卻從來沒有改變,人們依舊居住在祖先創造的環境里,只是增加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村落伴着河流井然有序的排列着,村子里的每一樣建築依舊還是鱗櫛次比。雖然現在已經不可能像古人那樣生活,但是傳統卻從來沒有被拋棄過。現在的徽州人依舊跟過去一樣,尊師重道,勤奮堅韌。

  崇山峻岭的阻隔,也使得徽州保留了完整的古代氣息。沒有繁華都市的熱鬧喧囂,只留下淡雅恬靜的自然風韻。在這裡,天人合一的哲學態度長久流傳着,保證了人和自然的琴瑟和諧。

  生活在其中,我們宛然發現,原來自己一直身處在中國國畫里的鄉村中,就和那筆尖留下的寫意墨水一樣,徜徉自由,無拘無束。我們逐漸明白,為什麼會有無數的文人墨客不惜筆墨,讚美徽州的美麗,這份美麗也不僅僅是天造地設的風景,還有住在這美景里的人。於是我們也不難理解,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您正在瀏覽: 無夢到徽州
網友評論
無夢到徽州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