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人生》有感

讀《人生》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人生》有感 標籤:人生不設限

  讀《人生》有感

  最近看完了《人生》一書,書中的很多描寫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鳴感。高加林那種知識分子下鄉勞動的羞恥感,那種希望在"城裡"的同學面前保留面子的局促感。就像如今的很多大學生一樣,初入職場,眼高手低的狀況。然而下鄉勞動並不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情啊,然而個人背景本就是無法改變的啊,人們又何必遮掩,又何必自卑呢?

  高加林那麼害怕別人的看不起他是農民,看不起他又回到農村勞作,我覺得是因為他自己本身也有這種觀念。人們觀念中的貧富之差、城鄉之差、地位之差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如果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能夠正確看待這些差異,平等地看待每一個人,尊重每一份工作,那麼他自己也就不會因為這些外物而困擾,那麼他將活得更加坦蕩,用自己的努力去換取想要的生活。這對於當代的知識分子也有很好的啟示意義。

  高加林後來所面臨的選擇也令我十分揪心。我想如果換做是我,我也會和他做出相同的選擇,當然,也會得到相同的下場。

  每個有追求有夢想有遠見的年輕人都有着與高加林不相上下的野心:想去遠方看看繁華的大都市;想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想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想用自己的滿腔熱血去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所以,當面臨沒有文化卻淳樸老實的巧珍,和即將要去大城市有見識有品位的亞萍之間的選擇時,他的內心是無比掙扎的。

  每個精神世界豐富的人都會想要亞萍那樣一個靈魂伴侶,你們可以暢談國際形勢和世界新能源,你們可以共同搭建一個詩意的精神世界,你們可以一起談人生談理想,多麼完美的組合!然而結婚必然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巧珍只能和你說農村裡的瑣事,她不能理解你豐富的精神世界,但她可以全心全意的照顧你,使你們的家庭平凡卻幸福美滿。我不知道為什麼書中的人都要責怪加林,在那樣的情況下誰又能真正的確定自己的心之所向?誰又能知道選擇哪一個才是對的呢?雖說書中最後給出的答案是巧珍,而高加林卻辜負了巧珍。但哪個年輕人不會為亞萍那樣的女生心動呢?哪個年輕人願意選擇平凡的巧珍在農村過一輩子呢?也許有人會說,他選擇巧珍,可他仍然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啊!沒錯,事實上這也的確是最正確的選項,但很難有人做得到無視自己理想中的"靈魂伴侶".我想這就是作者的厲害之處,將年輕人的心態弱點描寫得淋漓盡致。

  柳青在書的扉頁寫了一段著名的短評:"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以前看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有很好的理解,現在知道了這裡的"錯"不是說每次選擇中都有一個最佳選項,你不選它就是錯了。而是說原則性的錯誤,所謂"岔道口"也是指那些引誘你走上不歸路的選擇。比如書中高加林投機取巧的不正當做法,最終導致了他理想的崩塌。

  書中通過對主人公高加林的一段跌宕起伏的經歷的描寫,揭示了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他想告訴所有的年輕人,"土地"是最好的答案。以前看《亂世佳人》的時候,不明白女主角為什麼在最後捧着一g土說:"Home. I’ll go home. And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家,我要回家。我要想辦法讓他回來。不管怎樣,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現在發現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論年輕人的心有多高,理想有多麼遠大,終究離不開那養育他的土地。不論去哪,終究離不開踏踏實實的勞作,就像書中德順爺爺說的:"就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一代一代養活了我們。沒有這土地,世界上就什麼也不會有!是的,不會有!只要咱們愛勞動,一切都還會好起來的。"

您正在瀏覽: 讀《人生》有感
網友評論
讀《人生》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