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為奴隸的母親》有感

讀《為奴隸的母親》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讀《為奴隸的母親》有感 標籤:母親節

  讀《為奴隸的母親》有感

  李冬枚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是母親節,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由於離家較遠加上學習上的原因,我並沒有回去陪老媽子過節,儘管那晚我們聊了一個小時左右的電話,但依然能從老媽"沒關係,你放假早點回來"的話語間感覺到,她還是很希望我多回家陪陪她的。母親,永遠是那個最觸動人心、最溫暖的詞。但下面要提到的這位母親卻讓我覺得很同情、很悲哀。

  《為奴隸的母親》描寫一個農村皮販,在貧病交迫中出典妻子"阿秀"的悲慘故事,展現了在這種荒唐落後的陋俗背後的舊中國的時代特徵。阿秀在小說中是一個貧苦家庭中的小女人,為了丈夫和孩子辛勤勞作,任勞任怨,可惜,她有一個軟弱無能、不負責任的的丈夫以及生活在那一個女性地位卑微的年代,這給她的一生蓋上一層灰色的、悲劇的面紗。作為一個母親,她是偉大的,她對孩子的愛更是讓我深深地感動;但作為一個女性,她卻讓人又愛又恨,愛她的勤勞、善良,恨她的安分、屈服、不反抗。小說給人一種義憤填膺的憤怒情緒,但也給人一種無計可施的無奈。

  小說在藝術手法上師承魯迅,善於運用白描來表現人物關係,刻劃人物形象。作者從生活實際出發,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刻劃人物形象,既個性鮮明,又血肉豐滿,既有人情味,又有階級差別。無論是皮販的軟弱無能,春寶娘的勤勞善良、忍辱負重;還是秀才的偽善、溫情,大妻的嫉妒專橫,都寫得合情合理,很有分寸。比如皮販,曾用沸水溺死女嬰,又讓妻子出典,是其兇狠殘忍、軟弱無能的表現。但當他要向妻子 說明原委時,又羞愧、悔恨地低着頭說不出來。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寫出了一個性格被扭曲的被壓迫者的形象。對秀才的描寫,既着眼於他是一個地主,又沒有忽視他是被典者春寶娘的臨 時丈夫。這樣一種雙重身分,決定了秀才沒有虐待春寶娘,有時還向春寶娘獻媚。當春寶娘為他生了兒子時,更是欣喜若狂。然而,這種喜歡不僅目的明確,而且很有限度。特別是在大妻的監 視與挖苦下,秀才不能不放春寶娘回家。小說對大妻的描寫,主要是通過外在的語言行動,來顯示她的心理和性格。這個地主管家婆,專橫刻薄,尖牙利齒,由於自己生不出男孩,也有苦惱和矛盾。她對春寶娘是嫉妒多於友善,微笑中藏着刻毒。

  春寶娘與祥林嫂有異曲同工之妙。她勤勞樸實,善良安分,對生活的要求低微,但災難和打擊卻不放過她。小說著重描寫了她精神上所受 的折磨。她離開春寶到秀才家做生育的工具,處處受到大妻的監 視並遭到辱罵。當她可以回家與春寶團聚時,卻不得不與秋寶訣 別。而此時的春寶已經不認識自己的娘了。母愛是婦女的天性和權利,但"為奴隸的母親"卻被折傷了天性,被剝奪了權利。作者運用白描手形象地法刻劃人物形象,並根據不同人物採用不同的方法。對秀才、大妻側重於語言和動作描寫,對春寶娘則採用心理刻劃,表現人物複雜的思想感情活動。

  阿秀是那個時代一個悲慘的農村婦女,但也是一個偉大的母親。我雖然很痛恨那個"吃人"的舊封建社會體制,但卻無法痛恨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因為在那個時代,除了反抗,或許更多的還是無奈。只有社會進步了,人們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生活也才能變得更善良一些。

您正在瀏覽: 讀《為奴隸的母親》有感
網友評論
讀《為奴隸的母親》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