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敘事隨筆
手機:M版 分類:感想隨筆 編輯:pp958
教育敘事隨筆(一)
早晨課間操以後,我照常早早來到教室,坐在講台上翻看《黑與白》的備課簡案,忽然一本打開的作業本輕輕送到我眼前,遮住了我的備課簡案,我抬起頭,原來是惠文,她正理直氣壯的跟我理論:老師,我這幅畫是豎著看的,不是橫着的。在作業紙的右下角,我給她的評語是一個大大的優。惠文如此說來顯然是對這個評價不夠滿意了。(一般最高評價為優加)。
這孩子能主動的跟我交流使我滿心充滿歡喜,說明孩子對美術作業很重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所以對作業的評價會如此看重。惠文的作業我並不是如孩子所想的沒看清楚,所給的評語也是經過認真思考的。但孩子的着股認真勁兒,還是打動了我。我裝做又重新仔細欣賞了一遍的樣子,慢條斯理的說:哦!原來是這樣的哦!真漂亮啊!那你說說你的想法吧。於是這孩子便興緻勃勃的給我講起她的思路。真的是滿有意思的。我拿起筆爽快的給惠文的優後邊加了個加的符號。孩子的臉上綻放出快樂的笑容。她得到了滿意的答覆。很多時候,孩子需要教師的鼓勵。教師何嘗不需要孩子們的鼓勵啊。親愛的學生,你對待作業的認真,正是老師感到最欣慰的啊。
教育敘事隨筆(二)
學校逐步推行“導學、交流、釋疑、訓練”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已然兩年。雖然目前只是在初中部(七年級、八年級)全面施行,但是依然要求高中部(高一年級、高二年級)要學習並適當應用。說實話,自己對這一課堂模式相當排斥,也因着去年高三而一再不聞不問。本來嘛,從筆者從教起就被告知要個性化教學要不拘一格。而近幾年,從洋思到永威再到本校的“四環節”模式,哪個不是在挑戰十年來自己的教育理念?
但是,由於身為教研組長的緣故,一學期固定不固定地要聽很多節課,也因此,讓我逐漸感受到了這一模式的優點所在。
還記得強曉輝老師在講授《說“屏”》一文時,巧妙創設導學情境:假如你是屏風店老闆,現在我來買屏風,你該如何向我介紹?一個問題引得學生急欲了解“屏”的相關知識。一番小組研討之後,個個躍躍欲試要向老師這個買家推銷屏風。上台的四個老闆說的頭頭是道,搞得“顧客”都不知道該選哪家了。“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就不是王校長的奢求了!
還有張靜華老師的《核舟記》,在講授了第3、4段后,請了幾位同學上台,張老師自己猶如一位導演,拉着幾位同學分別擺出“核舟”上所刻幾人的動作情態。剛上初二的小朋友憨態可掬卻欲作嚴肅,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居然跟着張老師的說戲當堂完成了兩段文言文的背誦!
還有高中部的邱金華老師,她在小組合作研討環節可謂爐火純青。學生在她的鼓勵與指導下,自學意識極強,課堂研討的氣氛極濃。
凡此種種,讓我本來排斥的心理逐漸有了靠近之意,也開始躍躍欲試。我也將自己所帶的班級分成小組進行操作嘗試。
第一次是在講授《裝在套子里的人》時,要求小組合作為別里科夫的死做法醫鑒定,學生參與性較高,為別里科夫的死因找了若干種可能;第二次是《歸去來兮辭》小序翻譯,要求小組合作通譯並指出重點詞語。但這次嘗試效果不佳,由於所帶班級學生基礎較差,又是從高二接手,因此大多數學生對這個問題設計不感興趣;第三次是將《咬文嚼字》之後,出了幾道“咬文嚼字”的訓練題,允諾他們在討論之後記錄在作業本上就算作當天作業。也許是這個誘惑,學生的參與性很高,而且小組四人合作,靈感涌動,很多疑問同組同學即可解決,生教生師點撥,效果很好。
通過這幾次有成有敗的嘗試,我也思考着“四環節”模式的可行性與操作方式。但是不管怎樣,我已經看到了它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方面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只是,該怎樣靈活並有效的運用,還需要自己繼續觀摩學習深入揣摩。
教育敘事隨筆(三)
今天和幾名高三(5)班的嫡系同學閑聊,大家一致認為我又變胖了。只有高三(4)班的PW同學在黑暗中發現我變白了許多。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茫茫黑暗中,PW是如何發現我膚色的略微改變的呢?難道原來的我在黑暗之中竟無法被識別?不可思議,僅當作玩笑罷了。
在高一(5)班,我鼓勵N個同學把自己有疑問的句子寫到黑板上。然而,很多同學的疑問竟是如何翻譯這句話。突然間,我明白了我要給他們一座橋。他們擁有了思想中的橋便可以欣賞橋上的美景。
高三的同學詢問如何提高英語成績。我的答案是:了解你自己。如果連自己哪裡存在問題都一片茫然,那麼如何提高只是空談。我的思路是:了解自己——制定計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訓練——熟能生巧。這也是我所倡導的學會有視角的複習。
我選定了兩班的英語課代表。這讓我想起以前的我的那些英語課代表們。他們那時也像現在的我的課代表們一樣,擁有着花兒一樣的年齡,毫不世俗的面孔,無限美好的憧憬和遐想。希望他們過得愉快!
我也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