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工作體會 > 《紅旗渠》觀后感

《紅旗渠》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工作體會  編輯:得得9

《紅旗渠》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小時候,我就聽說過紅旗渠的故事,看過《紅旗渠》電影記錄片,唱過《紅旗渠》的電影主題歌——《定叫山河換新裝》,今日我們將在分局領導的帶領下去領會那條“幸福之渠”的豐富內涵,傾聽幾十年前艱苦歲月的動人故事。河南省林縣山多地少,石厚土薄,鑿井無泉,引水無源,自然條件十分惡劣。1960年,以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提出“用林縣人民勤勞的雙手,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誓言,他們決定在太行山開鑿一條引水渠,從山西省平順縣把漳河水引入林縣,並給這條渠取名為“紅旗渠”。紅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和“文革”的迷亂時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環境惡劣,技術裝備簡陋,資金和物資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兩糧食摻和着野菜充饑。20萬林縣民工克服種種困難在太行山上劈山開石,架起157個渡槽,打通211個隧道,終於修成寬8米,高6米,全長71公里的總乾渠,林縣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創造了這個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也堪稱為人力、人智、人氣的絕筆。不要說在當時那樣的條件,就以現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當因難的。紅旗渠蜿蜒於太行山區崇山峻岭之中的懸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縱貫林縣全境。它的建成,結束了林縣“水貴如油”的歷史,大大改變了林縣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還創造了聞名中外的一大觀景。紅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無私奉獻的精神。40年過去了,中國人民走過了艱苦的歲月。在現實的繁榮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紅旗和沸騰的人群,不由感慨萬分,似乎有一種精神力量吸引着我們,凝聚着我們,感召着我們。紅旗渠精神以其雄渾博大、蕩氣迴腸的魅力,融入我們的民族精神,也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創業時期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艱苦奮鬥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我們並不是要把艱苦奮鬥與改善物質文化生活對立起來,也不是要把艱苦奮鬥與貧窮落後等同起來,而是提倡積極向上,堅持與時俱進。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目標,需要我們繼續做好長期艱苦創業的準備,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需要教育我們的後代不懈奮鬥。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個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個時代需要有時代精神。新的歷史時期,雖然條件好了,但前進道路上還有高山險阻,還有激流險灘。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建設任務還很繁重,實現現代化的理想,還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的艱苦奮鬥。新世紀新階段,我們仍需呼喚紅旗渠精神,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化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力量。與當年林縣的幹部相比,現在幹部的工作環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開闊了,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幹部的群眾觀念淡了,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作風差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弱了。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引導和激勵廣大領導幹部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像當年組織修建紅旗渠的林縣縣委一班人那樣,團結實幹,無私奉獻。紅旗渠的修建,是當年林縣縣委和各級黨組織,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堅持執政為民的一個典範。當年的林縣縣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在這裡,黨的任務、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發展生產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把學習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先進典型學習結合起來,教育廣大領導幹部樹立做人民公僕、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要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聯繫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要牢記兩個務必,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使紅旗渠精神成為實現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動力。紅旗渠精神動人心弦,啟人思考,催人奮進。它反映了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紅旗渠精神不會隨着時代的遠去而疏逝,而是歷久彌新,光彩照人,長駐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紀新階段,讀一讀紅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們今天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要弘揚紅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職工作,為祖國的四化建設作出貢獻。

您正在瀏覽: 《紅旗渠》觀后感
網友評論
《紅旗渠》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