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錢文忠弟子規觀后感

錢文忠弟子規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錢文忠弟子規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弟子規

  錢文忠弟子規觀后感(一)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總序。

  張愛玲說,於千萬年之中,在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就趕上了……讀《錢文忠解讀<弟子規>》這本書,給我的就是“剛好趕上”的這種感覺。雖說《弟子規》是一本啟蒙讀物,不過我要是在孩提時代就已經讀過的話,恐怕不會有多麼深刻的見解,甚至於會因為半知半解而淺嘗輒止,錯過經典。誠然,在適當的年齡讀相應的書籍也是很重要的。

  以本人為例,相信現在很多學生跟我一樣,特別是理工類的學生,對文學經典幾乎沒有一點嗅覺,更別說文言文類的讀本了,平常肯定也沒怎麼讀過這類書籍,讀了也會是一知半解,很少會聯想到現實當中,產生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本書作者錢文忠先生風趣幽默,以全新的視角,藉助大量故事和案例,融入對現實的深層次思考,為我們解讀《弟子規》這一經典,使其所表達的思想更加淺顯易懂,耐人尋味。

  本書按照《弟子規》總序的順序為我們見解弟子規,分別詳細的講解“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這七個部分。百善孝為先,讀弟子規,我覺得關於孝,我還是做的不錯的,幾乎每兩天就給家裡打一次電話,跟爸爸媽媽聊聊身邊的人和發生的事,常常報喜不報憂,怕他們會過多擔心我,我希望他們過得開心幸福。在讀這部分時,常常不覺眼睛會澀澀的,覺得自己的父母很平凡但卻很偉大,老爸雖然會去小賭,但為人老實,勤奮,很愛我們,常常跟我說,“我努力賺錢,你也要努力讀書哦”。老媽每次吃飯都會把最好的夾給我們,雖然嗦,卻是滿滿的愛意,每次打電話,都會跟我說“別太省了,多吃點好吃的”,而我常常會回答“放心啦,你們在家才別太省,您兒子在學校生活的很好,一點都不省”。對他們的愛,我從不吝嗇表達,雖然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這着實會有點矯情,但我無所謂,因為我要讓他們感受到,他們兒子也是愛他們的。記得高中時每次回校前我都會給我媽媽和奶奶一個擁抱,記得去年幫老爸買了部手機后我在鎖屏界面上寫了“爸,我愛你”四個字。誠然,有一些方面我還是做的不夠好的,不過我會努力去做好,我知道《弟子規》教我們的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我們實實在在去做到,因為說容易,做不易,對父母的愛,有些人很難啟齒而我比較喜歡直率點的表達方式。

  《弟子規》幾乎囊括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事情,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大到為人處世,小到行走站立,無論社會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很高的指導意義,雖然有些部分已經不合時宜,當從中引申出來的思想精髓還是值得我們繼承發揚的。

  最後,以《弟子規》中,我最喜歡的一句很美的話作為結尾,“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錢文忠弟子規觀后感(二)

  放假后不久,偶然發現中央10套科教頻道每天中午開播的《百家講壇》在播放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弟子規》的節目。看了幾集后覺得不錯,便日日堅持,越看越覺得講得好。好在哪呢?

  一是因為《弟子規》本身內容好。它是繼《三字經》之後對弟子進行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一個讀本,雖說是中國 傳統的啟蒙教材,但它對現代青少年從小明白為人處事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修身養性,同樣有重要作用。它要求弟子所遵循的規範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到早起洗漱、便后洗手,從怎樣穿衣戴帽、吃飯夾菜,到如何坐立行走、言語應答等等,非常細緻。它語言簡練,通俗易懂,易記易誦,是對青少年進行品德品性教育的一本極好的讀本。如果眾“弟子”能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去做,一定能成為一名文質彬彬、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

  二是錢文忠教授解讀得好。他不是簡單地講解意思,而是幾乎每講一句都有一個小故事,通過故事闡明道理,生動形象,特別適合年齡小的“弟子”們聽。如他在解讀《弟子規》“泛愛眾”之一時通過一個這樣的故事來說明“人所能 勿輕訾”的道理。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公孫龍的人,很有學問。他有很多弟子,都各有特殊才能。有一天,一個相貌平平的人過來也想做公孫龍的弟子。公孫龍就問他有什麼才能。他說“我嗓門大,很多人都比不過我。”公孫龍就問眾弟子誰有大嗓門,弟子們都說有,公孫龍就讓眾弟子和那個人比一比。於是他們跑到500米開外的一座小山後,朝着公孫龍大聲喊。可是弟子們的叫聲一句也聽不見,那個人卻聲音洪亮,聽得清清楚楚,公孫龍就收他為弟子。其他弟子見比不贏,就經常欺負他、嘲笑他,說嗓門大算什麼才能呢,我們老師可是個斯文人,他要你這個嗓門大的人有什麼用呢?有一天,公孫龍去拜見燕王,要過一條河,河面很寬,可是河邊一條船也沒有,對岸倒是有一條小漁船,怎麼辦呢?如果不能及時過河可是要耽誤拜見燕王啊。公孫龍就叫那個嗓門大的人叫,對岸的船夫聽見了,就過來載他們過了河。通過這個故事,錢文忠教授指出那種“笑人無,恨人有”的心態是不對的,告誡弟子們要尊重別人的才能,哪怕這個才能表面看起來是多麼微不足道,它有時也能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基本上都是一些是歷史故事,聽着這些故事,讓人強烈地感到我國是一個文明之邦、禮儀之國。每天聽他解讀《弟子規》,不但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感受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當然更可以通過這些故事明白生活中應遵循的規範,懂得為人處事的道理。

  錢文忠弟子規觀后感(三)

  勞累了一天,終於又了看書的閑情,回回拿起書,便有了”如對故人“的快樂,那是一種恬淡寧適,心安理得的快樂。

  <弟子規>在几案上已經放了幾天,因為忙碌一直忽略了它。今日里,翻開書頁,隨着錢文忠穿越時空,與清朝的李毓秀夫子有了第一次的”會面“。

  <弟子規>裡面的內容是從聖人的教誨中汲取出來的,可謂古聖先賢智慧的結晶。目光落於”首孝弟“,僅僅三個字,卻讓我陷入深思。這個”首“字讓我感悟到做人的根本在孝道跟悌道。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他很會賺錢,而是 他懂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突然想到,不經意間,四十個春秋在晃眼之間劃過了。回首望望,父母的付出點點滴滴盡在眼前。

  我想起了,每年春節將至,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守在一起。母親又開始忙着趕製我們姐弟倆的新衣了,毛衣針伴着精彩的電視節目,一上一 下有規則地編排出那濃濃的愛意。父親會圍着灶台忙個不停,做蛋餃,腌醬油肉,一竹竿的魚、鴨、雞倒掛着,里裡外外都已塗上了佐料。當我們進入夢鄉時,父親依然在廚房做他的拿手菜DD熏魚,因為加入了過多的糖,那熏魚入盤時,像塗了油一樣亮。母親還在不緊不慢的趕最後一個袖管。

  現在,我們都大了,這也成了最美好的回憶。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曾在心底 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而今,因為忙碌,忽略了父母的需求,孝道似乎就在話起話落之間,孝道似乎又在沉甸甸的禮盒間。

  懊惱之間,明白了”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弟子規>很沉很沉,有些拿捏不住了。

  此時的我很想回家,握住老人的手,陪他們慢慢的走。

您正在瀏覽: 錢文忠弟子規觀后感
網友評論
錢文忠弟子規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