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告白觀后感

告白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告白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電影告白觀后感

  這已經是第四遍看《告白》了吧,我有個習慣,喜歡的電影會時不時去溫習,喜歡的音樂會單曲循環很久。好東西就是每重溫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這也是我喜歡看經典電影,經典着作以及挺經典音樂的原因,他們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去品味和推敲,不會讓人產生浪費時間的感覺,不像質量差的作品細節處理的並不好,如果深入去看其實就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尤其是讀書更應當讀經典之作。

  一直都很想寫一篇關於《告白》的讀後感,但是因為自己拖延的毛病,當然更重要的是恐懼寫作的心理在作祟。今天就狠下心來把已久的感受和感慨一併表述出來。因為並沒有對影片背後的社會背景進行考證,也沒有對電影的拍攝技術進行分析,全是自己的主觀感受而已,所以表達出來的東西可能會過於主觀,但也算是自己的深思過後的東西吧。等將來,在細細回味也是一種幸福。

  影片中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對那群學生不僅是其中幾個重要角色,而是全體學生充滿同情,我感受到他們的柔弱感和無助感。開始的悠子的一段對學生的告白,就輕易地讓那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受到極大的影響,以致後來的行為全是來自當初的那段告白的影響,這完全體現了來自成人世界的力量,這種力量一旦強加於未成年人中,作用是非常顯然的,從影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這一點,這完全是因為,青春時期甚至在20幾歲之前的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還處於一個發展階段,而在這個關鍵期,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力量的影響,很容易受到蠱惑。但如果用正確的價值觀來引導的話,那學生自然也能健康的成長,當然影片中反應的是錯誤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不正確引導。這也表明這個時期家長和老師以及社會對這個群體的引導責任,我們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社會媒體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大量報道以及對他們的譴責和抨擊,這完全會對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直接的消極結果就是造成其他未成年人的模仿,比如美月對露希娜的崇拜。此外,影片中的少年A和B的家庭教育都存在問題,前者是父母早年離婚,後者是過於溺愛。最明顯的是少年A的告白中有提到:“我知道殺人是不符合法律的,但從沒有人教過我殺人是錯誤的行為。這可以明顯感覺到,少年A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從小就缺乏引導和教育。在影片中,可以感受到這些學生他們可以任意地受到老師的擺布,很多人抨擊這一代的學生是多麼的險惡,學生時代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需要老師和家長來引導的,甚至需要同齡人的引導。

  影片的確凸顯了“引導”的作用。悠子老師和推特老師兩個人布下的局讓整個班級處於一片不正常的狀態,每個人都充滿着對小值和修哉慢慢的敵意,這也強烈的體現了青春期的孩子的心智的薄弱,這時候他們並沒有建立穩定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極容易受到外界尤其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即使到青年時期也是啊,不然五四運動怎麼能開展的那麼好,當然這個運動是體現的好的世界觀。

  這部影片應該值得所有老師去看,首先老師要反省自己是否做到真正的老師,影片中兩位老師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風格,一種是悠子老師代表的是與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為了避免自己處於風波之中,這是極自私的行為,影片中也通過一些細節體現了悠子老師完全不是一位合格的老師,從學生的口子就多次提到悠子老師的不負責態度,學生一出事就找其他老師去處理,甚至從不同人口中多次提到悠子老師愛孩子勝過愛孩子,當然愛自己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她的行為已經讓學生和家長明顯感到她因為愛孩子而忽視了學生,這就說明她只能是一位好的母親,而不能是一位好的老師。尤其是在那段她對班級所有同學做最後告白的那一段,她其實從內心裡就覺得這群孩子天性就是邪惡的,她根本沒有深入去了解學生的內心,從學生對於她的離開的歡呼也可以明顯感覺出悠子老師的失敗,其實很多老師都認為學生沒有感受,是群麻木的人群,就是因為那些所謂的大人們的這種刻板印象,導致他們不能和青春期的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不能正確地引導他們。

  而推特老師代表的是另一種致力於與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與學生建立朋友的關係而不是老師與學生的關係。這種教育態度是很好,但從影片中推特的各種行為來看,他只是一位不成熟的老師,他看起來像學生們的大哥哥,但是學生需要的不僅是一位能玩到一起的大哥哥,而是需要一位能進行心靈引導的長輩,他們需要的是一位能引導他們發展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長者。而推特並不能做到這樣,也因為他太年輕,本身的經歷就很少,只是一個照本宣科的老師而已。從他對少年B的處理方式來看,可以看出他也不是一位合格的老師,他都沒有去了解少年B為什麼會不來上學,而是一意孤行地按照所謂他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對待少年B,結果使結果更加糟糕,美月說的對,的確是推特間接害了少年B,使其作出殺母的極端行為。

  影片中一直被提到的另一位老師,即患有艾滋病的老師,這才是最理想的老師,他有着豐富的經歷,自己也是從叛逆期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的人,他因為有着深刻的轉變經歷,所以他更能理解學生,更能從學生的心靈需要出發,他是一位能深入到學生靈魂深處的老師,這樣一位成熟的老師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

  如果從劇中幾個重要學生角色來分析,他們完全不用走上歧路的,他們完全是可以受到引導從而走上另一條光明大道。

  拿修哉同學來說即少年A,首先講一下修哉的身世經歷,從小母親就離開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重要的親人沒有陪伴自己的成長,像這種極度缺乏母愛的小孩更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然而修哉並不是天生就是一個壞孩子,這是可以經過後天的引導來讓其走上正軌的,修哉最大的心理需要就是能得到母親的認可,從而回到自己的身邊,希望母親能以他為驕傲,而作為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並沒有成熟的處理方法來處理自己的這種需要,他容易受到外界社會的影響,比如他看到娜路希通過殺人來博得眼球,他就想到原來還可以通過殺人來得到關注,他只看到這樣能得到關注,卻沒有看到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之前他一直是拚命的發明東西,依靠自己的才能來得到關注。但失敗了,之前的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是沒有外界的鼓勵和引導,他尋找了另一條極端的路,在看到他很自豪的把他的發明介紹給悠子老師時,得到的卻是批評和譴責,連一句鼓勵的話都沒有,讓他產生不滿和受挫感,尤其是對方還是一位母親,讓他聯想到自己母親會有的反應。如果悠子老師是一位合格的老師,當時就應該鼓勵修哉,而不是一味的譴責,並且悠子老師當時完全從自己主觀的想法認為這個發明沒有人性。美月曾經對悠子說過:“修哉他只是太寂寞了,他愛他的母親,他只是想見到他的母親,得到他的母親的認可而已。”另外的少年B也不是一個天生就壞的孩子,他也只是想交朋友,想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已,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時候的孩子都是處於想得到別人認可的時期,他們需要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一句鼓勵的話可能就挽救他們的一生。

  總之,除了那些天生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孩子,後天的教育可能對他們起到的作用並不明顯,但大多數孩子都是需要細心的教育和正確的引導,他們需要的是心靈的滿足,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不要忽略孩子們的心靈教育,不要忽略他們的情緒,他們不是一張白紙,他們也是用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只是這個世界會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他們需要的是陽光和雨露的滋潤,而不是霧霾的侵襲。

您正在瀏覽: 告白觀后感
網友評論
告白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