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告白影評

告白影評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告白影評(一)

  看中島哲也執導的《告白》那天,恰好看過瑪麗·雪萊的句子——“一個人走向邪惡並不是因為嚮往邪惡,而是錯把邪惡當成了他所追逐的幸福。”這句話,似乎可以部分地用來印證《告白》中幾個人物的行為軌跡,至少在想獲得母親青睞的少年A渡邊修哉身上體現了這一點。

  影片和湊佳苗的同名原著一樣有着強烈的現實意義,在思考的縱深度和廣闊度方面,也和原著結合得較緊密。原著分六章,分別以神職者、殉教者、慈愛者、求道者、信奉者、傳道者為第一講述人,逐漸將發生在校園的殺人事件的起因延續和復仇展開來,並不斷敲打着讀者的觀感。當其光影再現時,一種壓抑又冷酷的氣息便被直接表現了出來,隨着劇情的推移,殺人者與復仇者的內心激變也輪番上演,不斷撞擊着觀眾的道德底線,如果還有底線的話。

  此番,中島再次施展了他的光影技法,且愈發純熟,緊繃的劇情、陰鬱的氛圍,精準的鏡頭,凌厲的剪輯,張弛有度的節奏、恰如其分的配樂……在片中,中島再次使用了暗喻隱喻的手法,如多次出現的天空景象,片中的天空常常是陰霾氤氳的,即使偶爾露出一點光,那也是被四周的雲氣所包圍着的,彷彿預示着人物內心的陰抑和事件的糾纏。再如,中島常常通過立於路旁或店內的凸面鏡來演示事件的發生髮展,片中人物鏡像地出現在凸面鏡中,形體有所變形,部分被誇大,部分被縮小,彷彿暗示着他們看待事物的視角,因為無法正確而全面的審視,當美好的事物消失后,心理畸變產生了。

  中島依舊擅用色彩,雖然《告白》中充斥着壓抑寂寥的冷色調,不似中島其他作品如《下妻物語》、《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帕高與魔法繪本》那般色彩鮮麗花團錦簇,卻在如此冷寂的襯托下,讓鮮血的顏色愈發刺目,讓爆炸的場面更加濃烈。如少年B下村直樹的刀刃劃過母親的咽喉時,那鮮血四溢的畫面有了片刻的停滯,木村佳乃甩起的頭部,彷彿一道短暫而凄絕的弧線,繼而血滴濺落……再如,讓少年A渡邊修哉以他自己製作的逆向時鐘的走向來回放他母親遭遇爆炸時的畫面,彷彿每一分每一秒的逆向都帶着股子悲愴和凄厲,繼而正向演繹時,讓這種悲愴和凄厲翻倍,且令片中爆炸的畫面很有層次感。

  松隆子奉獻了一次優秀的演技,《告白》中的森口老師於影片伊始的平靜內斂中隱着莫可名狀的心碎和憤怒,她冷靜的告白,平和的告誡,繼而瘋狂的“修復”,當她最後說出是這讓修哉重生的第一步時,又帶着一抹痛悟慘烈的氣息。較之成年演員,飾演小殺手渡邊修哉的西井幸人和下村直樹的藤原薰,更讓人眼前一亮,無論頭腦聰明的還是運動神經好的,片中這兩個不滿14歲的孩子心理都是扭曲的,成長環境都不適宜,一個母愛缺席,一個被過分溺愛,“錯把邪惡當成了所追逐的幸福”,為了這種幸福,不惜代價。西井幸人和藤原薰演出了這種人格的錯位,特別是西井幸人,他癲狂肆虐的笑聲,不穩定的情緒,時而冷漠時而狂熱的眼神,無不塑造出渡邊修哉所具有的那種異變,卻又異變得令人悲嘆。

  森口老師在黑板上寫下“命”字時,提示同學們,生命很重要,但她知道,他們不懂,也正因為她太了解她的學生們,所以她的計劃能進行下去。當美好的事物消失時,不是“啪”的一聲,而是“砰”地轟然倒塌無情摧毀,於是一連串追問便應聲而發,生命該如何得到尊重,親子師生的關係該如何相處,少年的人格教育、預防犯罪及少年犯罪在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衡量等等。

  告白影評(二)

  說到校園暴力、青年人的墮落、教育的變質等一類問題的電影,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一列可以列一大堆。比較出名的像《猜火車》,《夢之安魂曲》,《大象》之類的,都已經成了生命力長久的佳作。即使就是日本,這也是一個老話題了。2010年剛剛推出的這部《告白》在題材和內容上可以說沒有多少創新,但是卻在手法上讓人耳目一新,將這個故事講的無比壓抑、黑暗和絕望。這種觀影感受,已經很久沒有了。

  劇透文,未看電影的建議先看影片,這部黑暗透頂的懸疑劇絕對會是2010年度的一個巨大亮點。

  《告白》講述了一個普通中學里,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們都漸漸進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一個特殊時期。一個混亂的教室里,課堂上,所有的學生都在打鬧、喧嘩完全無視課堂的秩序和紀律。老師森口悠子也不管,只是自顧自的講述着自己的事情。她看似漫不經心的講出了自己上幼兒園的女兒在學校里被自己班上學生給殺死的事實,頓時如一顆炸彈在整個班級爆炸了。未滿18周歲的孩子殺人了也不會受到刑法的處分,所以森口老師也沒有辦法去追究兇手的責任,但是她卻執意要讓兩個誤入歧途的年輕孩子理解,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雖然這種絕望黑暗的作品,很難在世界的主要電影獎里撈到什麼好處,但是還是在觀眾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日本旬報》將其列為了年度十佳,與同期中國的《讓子彈飛》成了亞洲影展最大的兩顆明星。

  中島哲也曾經因為《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而聞名於世,《告白》延續了同樣的拍攝風格。他將過去拍攝MV的手法直接引入電影之中,小段小段的故事切換,大量的模仿MV的鏡頭處理以及切換,以不同人物的視角來敘述整個故事,以劇情碎片的重組來推進懸疑的發展,一層層剝離出事件的真相,揭露出事件的發展,這和《記憶碎片》十分相似,打破了電影的線性延續,所以整個故事的敘述顯得比較花哨和前衛。背景依靠持續的音樂推動,節奏感十足的音樂,和電影整體的氣氛絲絲緊扣。這一點,非常類似將遊戲引入電影的《羅拉快跑》。都體現出了一種很前衛、時尚、流行的非主流風格,個性十足,也很有代入感。許多慢鏡頭、快鏡頭的交替切換,對於雨水、血液的特寫處理,都有助於營造導演特殊的故事舞台,血腥場面的處理,用色的冷艷以及飛濺血滴的特寫,都顯出了一種扭曲陰暗的暴力之美。這些特殊的處理手段和傳統的電影非常不同,雖然新奇,但是還是引起了許多守舊人士的不滿,認為其花哨凌亂,不正統。我覺得這些都可以說多慮了。

  電影最大的主題還是在講述少年的墮落,青春的流失。影片中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完全就沒有正常孩子的樣子。影片剛剛開始,對於這樣一個普通的教室,進行了十分細緻的刻畫。雖然在上課,卻沒有一個學生聽課。有的在聊短信,詢問初吻的事情;有的在談論黃色碟片;有的在打鬧……整個課堂,一點秩序也不存在。之後,報紙上提到的少女無因殺人事件,成了全國學生的膜拜對象。再繼續向前,班級里居然也出現了殺人兇手……你可以發現,隨着整個電影的繼續,凡是出現過的學生,沒有一個是正常的,全部都是黑暗而扭曲。電影整個背景都用了濾鏡濾去了陽光的溫暖,所以無論天氣是陰是晴,電影的畫面都是一種陰靡和灰暗的。

  青少年為何墮落於此,電影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導演的看法。

  學校: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最重要的地方,但是學校的教育卻是嚴重失職的。整部電影,除了悠子和後面的男老師,沒有出現過任何一個學校的教育人員。裝修現代的學校,只是成了一群瘋狂少年的聚集地。缺位的教育,助長了學生的墮落和目無紀律,如同《大逃殺》里那樣的情況一樣。

  男老師以及悠子的丈夫,都是一種教育的理想主義的代表。用愛感化、耐心教導、稱職負責、平等交流等等。尤其對於年輕男老師的形象,就體現出了一種成人的理想主義和現實的嚴重脫離。成年人與孩子之間的巨大鴻溝。“溝通”一直是其教育的主張,也是現代教育的關鍵。“我會關注你們的哦”就是他的口頭禪。但是巨大的鴻溝,破壞了這種溝通的可能性。他的天真,被孩子們看不起,孩子們的心機,他也看不到。所以,溝通的不能夠,成了教育的最大失敗。他的關注和溝通,沒能發揮任何積極的意義,反而成了逼迫孩子的巨大壓力。

  悠子也曾經嚮往這樣的理想化的教育狀況,女兒死之前,她雖然理解了孩子們的心機,但是依然努力工作,試圖去靠近這種理想。當她明白了現實的無可奈何之後,愛的教育就基本在她心中死去了。丈夫的病重去世,無辜女兒的慘死,也就是那種美好希望的徹底破滅。她的觀念轉變了,她不再期望從正面去引導孩子們向上,她要從反面去讓孩子知道罪惡的真正恐怖所在。所以,她以自己對孩子們的了解,用更加黑暗和殘酷的手段,來教育迷途的孩子。女人可以很溫柔,也可以很毒辣。松隆子的絕妙演出,精彩的闡述了這個女性身上的二元對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告白影評
網友評論
告白影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