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心術觀后感

心術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心術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心術觀后感

  《心術》觀后感一

  在病患傷醫事件頻發的背景下,《心術》的熱播無疑是緩解醫患關係的一陣及時雨。它讓我們走近醫生的世界,讓我們知道病患和醫生並不是只有對立關係;它讓我們打破先入為主的醫德敗壞的觀念,更加理性客觀地去區別對待我們碰到的醫生,它讓我們認識到一棍子把人打死是不明智的,也是徒增煩惱的。它讓我們知道,社會上壞人是有的,但要相信好人還是更多的。

  本片不像一般的主流片,一味的宣揚真善美,對於醫院、醫生的犯的錯誤也敢於暴露。這個世界本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瑕不掩瑜,正是敢於揭露自身的不足,才讓大家感到真實,才讓大家敢於接近。片中幾位主人公的令人記憶猶新的台詞,穿插在故事的情節里,一點也不突兀,不像一些電視劇中主人公喊口號讓人質疑和生厭。

  在一些小情節里,劇中人物對社會問題的困惑和談話,也帶領着觀眾突破固有的思維,去思考隱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層次原因。這種令人深思的作品往往是經久不衰的。

  說點別的,很欣賞劇中劉晨曦的生活態度,面對病重的女兒,在一次次錯失腎源的情況下他能安慰自己和妻子:得知我幸、失之我命。面對日夜為女兒憂慮憔悴的妻子,他安慰妻子在困難也要樂觀、幽默的對待,生活的本質在尋找快樂。和同事探討生活時,他說幸福生活的根源,在於客觀真實的感受,不是這山覺得那山高,不是將自己的痛苦誇大,把自己的收穫當做是應得的,將心比心,懷着感恩的心去生活。

  最後說一下,劇中的插入廣告無疑是最大的敗筆。如果作品夠好無需廣告也能收穫大量的商業報酬,猶如畫蛇添足的廣告,無疑在無形中傷害了觀眾同時也貶低了自身的價值。

  北緯30°島

  2012.6.29

  電視劇《心術》觀后感二

  《心術》剛看了一集就被吊起了胃口,很想深入了解楊陽導演是如何解讀當下的醫患關係,到底能在多大層面上反映當前社會現實,也想通過這個電視劇更多地了解醫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他們的所思所想,探究醫院的診療流程和些許內幕。近期犧牲了十幾個晚上的睡眠時間,終於將這部由楊陽執導,六六編劇,吳秀波、海清、張嘉譯主演的《心術》看完,觸動很大,覺得自己有話要說,一吐為快!

  剛開始的時候,我的確很不感冒劇中對醫生某些方面的美化,感覺離我們現實生活有點遠,認為有點假,甚至懷疑該劇投資方是否接受了醫院的贊助,故意高大了醫生的形象。

  但隨着劇情的發展,我逐漸改變了我固有的看法,我感覺自己慢慢融入到了導演給我們編織的世界里,認同了導演想要表達的某種東西。

  我開始與劇中人物共悲喜,同甘苦,甚至在某些渲染的場景下不爭氣地流下了“久未謀面”的眼淚。

  楊陽導演說:“這世界有三樣東西對人類是最重要,那就是FAITH(信),HOPE(望),LOVE(愛)。我能看到的對這三個字最好的詮釋,就是醫院。”

  “信、望、愛,這是人類最重要也當下中國最被忽視的主題。”

  “讓患者和醫者清楚地看到對方平時不為人知的部分。換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我們要拿出絕對的誠意,使它成為一部真誠的作品。”

  “它是非常中國、非常當下的。醫院的味道、社會的味道、金錢的味道、人性的味道撲面而來。”

  我覺得楊導真的做到了,我確實感受到了導演所釋放出的那種召喚、那種希冀、那種追求、那種味道。從劇中我感覺到了人性的“真善美”,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所以更應該特別珍惜。“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每個人都嚮往“真善美”,內心深處我們都有成為善良的好人的願望,可無情的社會現實卻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大行其道,社會的誠信體系被破壞殆盡,道德底線也一再被突破和降低,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互相提防,使得我們只能用厚厚的盔甲將自己全副武裝起來,讓別人看不到我們的真面目,以免自己受到不應有的傷害。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每個人都有其人性善的一面,也必然有其人性惡的一面,我們既要看到人性惡的一面,及時予以批判和遏止,更要看到人性善的一面,大力加以讚美和宣揚,推動社會向“真善美”邁進。

  記得曾有人說過“人類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可是在某個歷史時期,這個人類最美好的東西卻慘遭蹂躪和拋棄,那個階段人性被摧殘扭曲,造成多少父子成仇、夫妻反目、人倫顛倒的悲劇,親情和倫理被踐踏,仇恨和恐懼被放大,人性的惡的潘多拉魔盒打開了,魔鬼蜂擁而出,禍害人間……社會發展到了今天,物質是極大的豐富了,但整個社會卻物慾橫流,金錢至上。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曾經的泱泱華夏禮儀之邦,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難道不值得我們深刻反思並採取行動嗎?

  現在該到我們覺悟和清醒的時候了,從自身做起,進行自我救贖。我相信因果循環,我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必須學會敬畏,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我們的心靈。這就是《心術》給我的啟示,願《心術》帶給人更多的思考和感動,願“信、望、愛”結出更好的果實,願《心術》能成為化解人們內心焦慮、對立、誤解和煩惱的一劑良藥。

  真誠地希望每個人都生活在陽光下,自由、平等、相互信任,每個人對未來都充滿希望,每個人內心滿溢而出的都是愛!

  “仁心、仁術、仁愛”——《心術》觀后感三

  今天終於暢快地把最近在各大電視台火熱播放的這部優秀電視劇,帶着複雜的情感觀看完了。它既扣人心弦又不乏幽默風趣,讓人情不自禁的引發出特定社會現象地思索。

  該片以上海某知名醫院的腦外科醫生們的生活、工作為視角切入點,試圖去揭開中國醫患關惡化的根源,了解醫患關係既依存又對立的關係。面對時下的住房、醫療、教育,已成為現時代老百姓最大的三件事,而看病難、葯價貴、醫療事故發生,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給了我們很好的詮釋。

  還記得片中霍醫生提到:作為一名醫生,不僅救死,還要扶傷。扶平患者及家屬心理上的創傷,這也是很重要的。這句崇高的誓言鞭策他們風風雨雨走過泥淋和曲折的道路。作為一名醫生,他們過着跟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喜怒哀愁裝扮着豐富多彩的人生,但他們更需要的是擁有更強的責任感、更大的社會壓力。大凡成為名醫的人,腳下都踩着不少犧牲品,所以醫生的壓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的。

  作為一名患者,他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關懷,更有資歷的醫生:作為一名醫生,他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但當這種平衡的砝碼偏向於一方時,患者將對醫生失去信任,醫生將對患者失去責任,我們將面臨“信任危機”,這或許並不是我們所期望和得到的最終結果。

  當下我們會時不時地聽到某醫院醫護人員被家屬毆打,還要更惡劣的行為攻擊醫護人員,讓我們防不慎防。曾幾何時,我們醫務工作者也成了弱勢群體。醫患糾紛每天都在上演,都在充斥着我們的眼帘,似乎是考驗作為醫務人員的我們最低心理承受防線。讓大家經常在是否要為醫療事業奉獻一生打上沉重的問號。當真到了拯救軀體的靈魂工程師銷聲匿跡的時候,那我們的健康又有誰來為我們保駕護航呢?

  為了緩和醫患關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作為一名醫生應該要深思,正如片中提到的:“怎麼樣才能夠做一個好醫生?”眾所周知,不僅要擁有淵博的學識、精湛的業務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應該關愛生命、愛護病人。就像片中所說:“很多時候,無關你們職業的判斷,有關你們語言的溫暖。你如果換一種柔和的語氣,多說哪怕一句關愛的話,病患和家屬,無論如何都對你恨不起來。”

  作為醫務人員的我們,每天都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前方的路雖然很坎坷和崎嶇,但只要我們用心去付出,終會哪天守候到黎明前的曙光。

  (創傷手外科護理組供稿)

您正在瀏覽: 心術觀后感
網友評論
心術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