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弦動我心觀后感

弦動我心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弦動我心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弦動我心觀后感(一)

  這是一個有關女性自我實現的故事。面對丈夫的背叛,羅伯塔的世界轟然坍塌了。多年來,她隨着在海軍服役的丈夫四處奔波,已毫無個人事業可言。現在這一切都幻滅了,她必須重新自食其力,同時還得撫育兩個幼子。背井離鄉的羅伯塔來到全國最亂的紐約東哈林區。除了資質、韌性和往日攢下的50把小提琴外,她已一無所有,教孩子們拉琴成了她謀生的惟一選擇,但來自各方的懷疑讓她苦惱。重壓當頭,羅伯塔的激情感染了學生,混亂不堪的街區里傳來了美妙的音樂,人們駐足凝聽。羅伯塔成功了。然而好景不長,音樂教室維持了10年後,校方突然決定撤資,羅伯塔面臨事業擱淺的危機……

  用內心的力量去飛翔 ——《弦動我心》觀后感

  在看過《弦動我心》之後,腦海里總縈繞着這樣的問題:有多少人能發現自己潛藏的力量而去追逐夢想?有多少女人能真正懂得自己需要什麼?在擁有物質與愛情的時候,女人們似乎自信擁有了一切。為了留住這所謂的一切,她們心甘情願地付出,這沉重的付出里還包含着她們原本能實現的夢。這樣看來,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羅波塔是一個幸運的女人。這幸運來自她的結髮丈夫頭也不回地丟下她和孩子走了,讓她沒有絲毫哀求挽留的餘地;她的幸運還來自於她由此堅強起來,發現自己擁有啟稟幼小心靈的天賦,並開始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失去和擁有真是一對有趣的矛盾。當羅波塔擁有一個完整的家時,她卻把青春和時間毫不保留地奉獻給了丈夫的事業,隨當海軍的丈夫四處搬遷,儘管她熱愛音樂,在希臘一口氣買下了五十把小提琴,可是她的音樂才華得不到展現,忙於相夫教子,小提琴夢四散在生活的瑣碎中,而她卻沒有意識到。忽然有一天,丈夫成了負心漢,愛情飛走了,生活的意義似乎被抽離,未來一片漆黑。面對殘缺的家庭,兩個尚未懂事的兒子,以及失去經濟來源的種種壓力,還有孤獨、困惑、衰老,一個女人在哭泣、企盼、失望之後還能做什麼?

  影片回答我們,這些深刻的痛苦背後隱匿着的是覺醒,是轉機,是一個嶄新的世界。換一個角度看,似乎失去了一切的羅波塔,其實卻從佔據一個小家變成了擁有整個世界,而且是空前的寬廣,只要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只要不失去生活的勇氣,一切新的開始都不晚。羅波塔的母親輕描淡寫地對女兒說了一句話:"明天你還要工作!"沒有過多的安慰,只有這一句帶點刺痛的提醒,使羅波塔的心震顫了一下,是的,十年在家相夫教子,外面的世界是多麼得陌生,是時候走出這小小的屋檐了,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

  羅波塔忐忑不安地揣着十年前的簡歷走進了一所貧民區小學的校長室應聘小提琴老師的崗位,可她離開教育事業太久了,校長愛莫能助。不過按照羅波塔的個性她並不甘心被輕易拒絕,她帶上兩個兒子,在校長面前做了個小小的小提琴表演,默契的配合感染了校長,她給了羅波塔一次寶貴的機會。於是,一個單身母親帶上了五十把小提琴和她的孩子,住進了混亂不堪的貧民區,期望能用音樂來啟發孩子們的心靈。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又會打開一扇窗。希望透過這扇窗露出了一縷金色的曙光。

  當然上帝沒有承諾這扇窗一定在你夠得着的地方,或許還得找把梯子才能看到窗外的美麗景緻。希望總是有的,成功也在某個地方等着,卻並不是唾手可得的。羅波塔遇到了很多困難:黑白黃混雜在一塊兒成長的孩子往往因為環境影響而特別頑劣;黑人家長不願意讓她"拯救"他們的孩子因為"小提琴是白人的玩意兒";還有糟糕的治安,不時響起的槍聲和不長眼睛的流彈,除此之外,她還有兩個缺少父愛的孩子需要安撫,壓力可想而知。然而羅波塔的個性是不服輸的,她篤信自己,用真誠化解誤會,用音樂澆灌心靈,漸漸地人們習慣了有琴聲的陪伴,每每經過學校都會駐足聆聽。羅波塔還遭遇了第二次愛情的來臨,激情過後卻得不到婚姻和安穩的承諾,於是她果斷地拒絕了這份飄移不定的感情。在受過傷之後,她清醒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一個全心全意愛她支持她事業的男人。一個人成熟的過程有時就是漸漸了解自己需要並堅持原則的過程。

  終於,出身卑微的孩子們在音樂的滋養下開啟了祈求聖潔的心靈,羅波塔也在孩子們的歡樂與不幸中洗卻了脆弱,激發出一個女人的堅強樂觀。孩子們的匯演很圓滿,證實了她的信念: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拉小提琴。追逐夢想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她默默耕耘了十年,直到更大的一個挑戰擺在她面前。政府撤資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們不需要學習音樂。羅波塔憤怒了,音樂滿足不了功利的需要,卻能滿足每一顆心靈對美好的渴望。她決定再次戰鬥,捍衛她的夢想,也是屬於許多孩子的夢想。這時的她,已經是一個沉着智慧的女人,不屈不撓,充滿活力。在她和很多勇於追夢的人們的努力下,小提琴課不僅有了經濟支持,更可喜的是,羅波塔得到了她想都不敢想的回報——攜同她的學生們與眾多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在卡耐基音樂廳同台演出。站在卡耐基的舞台上,她彷彿聽到百年來偉大的音樂家們在低聲訴說,熱淚盈眶。這是給一個堅持夢想的人最好的饋贈。

  羅波塔成功了,儘管她曾經是一隻折翅的鳥。她靠內心的巨大力量成功地活在夢想中,贏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關於一個女人自我實現的故事,講述如何實現理想,如何看待失去和擁有。女人是一片蘊藏豐富的土地,就看能挖掘多深;女人可以選擇緊緊抱住一棵樹不放,也可以選擇成長為一片森林。無論處在何種困境中,都不要輕言放棄,勇敢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請記住,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羅波塔就活在我們中間,或許是我,或許是你。

  弦動我心觀后感(二)

  這部影片可以看做是一個女性從人生的低谷,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自強自立,最終成就自己教育事業的典型事例。同時,從教育的觀點看,這又是一部弘揚女主人公教育精神,關注對下一代教育的先進理念,並且激勵人們為夢想終身奮鬥的佳作。

  影片女主人公洛碧蒂是一個被丈夫背叛,獨自撫養着兩個孩子的單身母親。婚姻的破碎,通常情況下,會導致妻子在失落、悲傷中彷徨,孩子們年幼的心會因此而有了缺口,變得不完整。這一切可能的結果在夏洛蒂的身上都發生了,她無助,覺得沒有了依靠,而年幼無知的孩子們把爸爸的離開都歸罪於夏洛蒂,大兒子力克更是摔壞了自己的小提琴對她表示不滿,這讓原本就痛苦不堪的洛碧蒂更加沮喪。可是洛碧蒂並沒有因此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她去東哈林學校要求開設小提琴課,並與自己培養的兩個兒子一起演奏小提琴,向校長證明自己有教課的能力,最終獲得臨時教書的機會。面對力克對自己的憤怒與責備,洛碧蒂毫不隱瞞地向他敞開心扉,告訴他父親有了別人,作為一個母親,毫無掩飾地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軟弱與無助,洛碧蒂贏得了力克的諒解和更加深刻的愛。洛碧蒂一直嚴格要求大兒子力克學習小提琴,對小兒子歷斯則尊重他的興趣愛好。十年後的一幕,她拉着小提琴,力克拉大提琴,歷斯彈鋼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家庭教育的優秀成果,更重要的是在父親缺失的單親家庭所折射出的深深的凝聚力。我為之動容。當兩個優秀的兒子忙着給洛碧蒂介紹對象的時候,我看到的不是他們的魯莽,不是幼稚,而是對母親深深的愛。如果說教育事業是洛碧蒂一生中最大的成就,那他的兩個兒子一定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財富。

  在教育自己的兒子上,洛碧蒂是真誠的。在學校教書時,她同樣真誠,並且因此而特別。還記得那個黑人小男孩兒納英,他十分熱愛拉小提琴,也很有天賦,但是他的媽媽卻不准他拉小提琴,並告訴洛碧蒂"黑人不學白人的東西",洛碧蒂實在不想放棄這個對音樂如此熱愛的小男孩,後來她又一次勸說納英的母親"我不是想拯救任何人,我是個單親母親,我需要這份工作,我知道你以為你在保護你兒子,其實不是,重要的是當納英拉小提琴的時候,他整個人就神采飛揚,你應該去看看。"這番話徹底征服了納英的母親,納英因此重返課堂。洛碧蒂的那番話顯示了她的真誠,她不是什麼救世主,沒有權力和能力改變任何人的命運,她只是一個同樣重視孩子教育問題的單親母親,她關心的不是種族矛盾與歧視,她只是希望每一個家長都能看到孩子的潛能,並替他們做出最好的選擇。當雙腿殘疾只能坐着拉小提琴的小女孩伊薩想要放棄夢想的時候,洛碧蒂蹲下身子,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和她談話,她告訴他有一個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像她一樣,坐在輪椅上,走路用拐杖,但卻依然能夠奏出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她還說:"你不能因為一件事困難就輕易放棄,站得穩不是光靠腿,憑意志也可以。"小女孩伊薩因此而受到了鼓舞。洛碧蒂以和伊薩有同樣身體殘疾的偉大音樂家為例,給一個弱小畏懼的心靈帶來了希望的光亮,同時,小伊薩和洛碧蒂老師之間的距離也被拉近了,因為一種因相互坦誠而帶來的心靈的契合。洛碧蒂在幫助孩子發揮潛能、繼續夢想上的作用是巨大的,更為可貴的是,她能關注孩子們的內心,照顧孩子們的情感世界。當她覺察到雷文因為賈斯汀的死亡而表現異常時,她及時去他家進行家訪,並開導他不要責怪自己,她說了一番動容的話讓這個把痛苦自責壓抑在心中的小男孩兒哭了。看到這兒,我覺得影片已經將一個合格的老師呈現在我們眼前了,也許她並非那麼完美,因為她的授課方式個性十足,但無奈那幫小傢伙就吃那一套,但她在孩子們潛能發揮以及爭取恢復小提琴課上所做的努力是值得所有人學習和尊敬的。

  從洛碧蒂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真正的教育精神,它不是對教育體制的唯唯諾諾,不是對學生的討好順從,而是從受教育者的角度出發,為怎樣才能實現他們最大的學習潛能而絞盡腦汁,並且敢於挑找舊的教育制度,時刻保持革新的思想,同時,老師應該以一種平等的姿態面對她的學生,以一種坦誠相待的態度來互相關愛、汲取溫暖。教育不是灌輸,教育需要互動,只有找到一種師生間最自然的關係,教育的內容才能被很好得傳達,教育的效果才能更加顯著。

您正在瀏覽: 弦動我心觀后感
網友評論
弦動我心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