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埃及王子觀后感

埃及王子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埃及王子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小王子

  篇一:埃及王子觀后感

  在剛開始播放《埃及王子》這部動畫時,我對它並沒有特別的印象,也沒有過多的興趣,可能是因為我對埃及的歷史了解得不深吧。對於埃及,我僅僅知道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

  但在後來,《埃及王子》卻以它高超的動畫技術和動聽的音樂漸漸吸引住我的目光。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逼真的獅身人面像、波濤洶湧的海洋和摩西的母親在用籃子把兒子送走時,所唱的那一首優美的歌。歌中飽含了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戀戀不捨於對兒子未來的希望與祝福。

  當然,《埃及王子》中並沒有缺少夢工廠動畫中慣用的搞笑情節。在沙漠中,駱駝把摩西的頭髮當做食草,結果把被埋在沙里的摩西拖了出來;紅海分開時,在兩側形成了兩堵高高的水牆,透過一側的水牆,觀眾看到一條遨遊的大魚……這些景象在我的腦海里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影片里的人物形象雖然並不像有些動漫里的人物唯美,卻很逼真,人物的性格也十分鮮明。

  埃及王子——摩西,在開始愛惡作劇,並沒有太多的責任感。在他了解到自己的身世后,一步一步地成長起來,奉了神的旨意,最終帶領希伯來人走向了自由幸福的道路。

  而他的哥哥,蘭姆西斯(拉美西斯二世)卻有着身為儲君應有的責任,每當摩西給蘭姆西斯惹下麻煩時,每當蘭姆西斯煩惱時,摩西會幫蘭姆西斯解圍。因此,蘭姆西斯和摩西的關係非常要好。但兩個人卻都有着自己的責任,於是生命的軌跡背道而馳。在兄弟倆的感情破裂時,我也為他們而感到惋惜。

  篇二:埃及王子觀后感

  埃及是一個奴隸制社會,但不是人人都是奴隸,只有與埃及人不同的希伯來人才來當奴隸,做苦工。

  那時候,希伯來人數量暴漲,法老王感覺有點恐慌,害怕奴隸推翻政權,因此就讓士兵把剛出生的希伯來人統統殺掉。而主人公摩西卻被母親放在籃子里順水漂流,最後被埃及王后見到了,她收留了他,他的姐姐看到了這一切,相信苦難總會結束,摩西會來解放他們。

  摩西想一個埃及王子一樣的成長着。當他成年後,除了王后國王和他的姐姐,沒有人知道他是希伯來人,而養父母細心的照料他,讓他也忘卻了從前的記憶。他的哥哥蘭姆西斯也不知道真相,與他玩得很開心。

  有一天,他的姐姐竟然遇到了他,千方百計的喚醒他的記憶,但他只保留着母親唱催眠曲的記憶。這一個小小的回憶在他眼前重現。他承受不了真相的打擊,離開了埃及。加入了米甸人的部落。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神靈耶和華,命令他使用它的神跡解放希伯來人。這是萊姆西斯已經成為法老,他不同意放走奴隸,於是,災禍不斷降臨到埃及。萊姆西斯最後沒辦法,只得把他們都放走了。神把大海劈開,讓他們到達了新的大陸。

  該片以聖經舊約中“出埃及記”為故事藍本,用音樂電影形式演繹。其中的歌曲動聽,緊扣故事情節,讓人能更加深入到電影中去,或是與電影發生同化。雖然整部電影對原故事的修改甚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還是回到了電影出發的原點。教育人們:他人永遠不能長久擁有我們;要勇於追求自由,保持自己的信仰。

  篇三:埃及王子觀后感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有其奮鬥的目標,沒有目標,人生的價值就顯得慘淡無光。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自己的人生信仰,也有宗教信仰。這些都給與人心靈上的蘊藉。《埃及王子》這部電影展講的是摩西帶領他的子民逃離苦海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支撐摩西的信念就是他心目中的神,神賜予他無盡的力量。雖然這是一部類似神話的故事,但從中折射出了信念對於一個人的意義。

  以前對宗教的了解不是很多,因此自己對於其他有宗教信仰的人的態度總是那麼不屑一顧。上了大學,每天都忙忙碌碌的,總覺得自己沒有干好一件事。有一次上課,老師提到了關於信仰的一些看法,這改變了我的一些看法。老師說,其實有自己的信仰也是一件好事。一個人可以為自己心目中的那個目標去努力。雖然自己不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但也可以在自己的心中去樹立一個信仰,它既可以是人生目標,也可以是一種信念。記得現代文學史老師說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毛主席大部分中國人的心目中就是一個神的形象,因此那時的人們態度很積極,甚至很瘋狂。這也許也是一種信仰的力量吧!

  信仰無所謂真假,有信仰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因為堅持這種信仰使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寄託。不管是宗教信仰還是一個人的理想,只要擁有就有他的意義,這賦予我們人生的意義,這樣人生也就有了價值。

您正在瀏覽: 埃及王子觀后感
網友評論
埃及王子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