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老縣長高德榮觀后感

老縣長高德榮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老縣長高德榮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老縣長高德榮觀后感(一)

  高德榮同志始終把黨和國家、始終把人民利益和本民族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這是我看后的第一感覺。解放后獨龍族實現了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千年跨越,隨着改革開放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推進,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實現了小康,但面對全國的發展,獨龍族卻未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落在了全國的後面,為了發展獨龍江的經濟,讓獨龍族早日擺脫貧困,與全國全省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實現獨龍江的二次跨越,高德榮上山下地過索道、跑省進京要項目,帶領群眾跟黨走、奔小康,把造福家鄉,奉獻人民作為他一生的追求。

  高德榮上山下地親自手把手教群眾栽培草果,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增加群眾收入,一個鄉長、縣長親自到田間地頭搞培訓,手把手教群眾種草果,免費為群眾發放數十萬棵草果苗,說明他關心群眾、熱愛群眾,把群眾當親人看,時刻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一心為民,說明他能與群眾在一起,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說明高德榮的作風優良。

  高德榮非常關心路的問題,一心想着儘早把路修通,他把路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說:“路對獨龍江來說就是一條大動脈,一條命根子,路修不好要想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小康那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他才把路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為了儘早修通路,他總是沖在修路第一線,當指揮員、當警報員,他時刻叮囑施工隊的人員要注意安全,處處為他人着想,但他卻不顧生命安危,曾被雪崩埋過,差點丟了性命,可他並不在呼。

  高德榮生活非常簡樸,不講穿、不講吃,他的衣服高領磨破了還捨不得換,洗凈後繼續穿,他去省里開會時穿了一套新衣服,他都非常不習貫;在群眾心中高德榮是一個慈祥大方的老人,他不管到那個群眾家中吃飯都不會白吃,吃的不管是洋芋、雞蛋、還是山中野菜,那怕只值幾元錢的菜飯,他都要給群眾兩三百元錢,從不白吃,他還經常用自己的工資救助那些生活比較困難的人,到群眾家家訪都要買上些禮品,家訪時遇到困難的群眾,還經常悄悄的在群眾家裡放下幾百塊錢,他對群眾特別大方捨得,但他對自己和家人卻非常小氣和苛刻,衣服破了捨不得買,他的工資多數為群眾花掉,留給家裡的不多;他被安排到省人大工作,按規定他可以分得一套房子或領一筆補助,但他都沒有要,為了獨龍江的發展,他又回到了獨龍江老家木屋裡,這允分說明高德榮的高風亮節,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清廉本色。

  高德榮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典範,他定期到群眾家中進行家訪,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群眾生活狀況,了解群眾疾苦,撐握第一手群眾資料,充分反映了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與群眾打成一片的群眾路線觀。只有心中有群眾,時刻貼記着群眾的冷暖,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才能不斷地到群眾中去,才能踐行好群眾路線。

  群眾說高得榮天不怕、地不怕,他上山下地過索道,跑省進京要項目,當問到高德榮怕什麼時,他說他也有怕的,最怕的就是老百姓窮,最不怕的就是老百性富起來。

  高德榮從獨龍江鄉黨委書記到貢山縣縣長再到努江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不管職位發生怎樣的變化,對他來說始終不變的是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對民族和家鄉的熱愛,對人民群眾的責任,高德榮工作和生活中的先進事迹,充分說明高德榮作為一名黨的優秀幹部,體現了他優秀的政治品格,一心為民的公朴本色,清政廉潔的廉政本色,是當代共產黨員的模範代表,值得我們每個黨員幹部學習。

  老縣長高德榮觀后感(二)

  高德榮的努力堅持了39年。他的很多經歷在媒體報道之前就已成為“故事”,被當地老百姓口耳相傳、津津樂道。從獨龍江走出去,當上州級幹部,卻偏偏不願離開獨龍江,把自己的辦公室搬到獨龍江鄉,帶領群眾修路、建房、種草果……

  他的理由是:“官當得再大,如果自己的同胞還窮得衣服都穿不起,別人照樣會笑話你。”

  高德榮,這位特別的獨龍族幹部,一生務實、一心為民、一身清廉,曾任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長,長期堅守在條件艱苦的獨龍江畔,全身心致力於家鄉建設發展,被當地群眾譽為“一心為民的好縣長”。他從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崗位轉任后,主動返鄉紮根獨龍江,一心撲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上,用實際行動努力改變着獨龍江貧窮落後的面貌。他的先進事迹在雲嶺大地上被黨員幹部和群眾廣為傳頌,再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永葆政治本色、永葆公僕本色、永葆清廉本色的“時代楷模”。

  不忘恩。“高黎貢山高,獨龍江水長,共產黨的恩情,比山高來比水長。”高德榮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常懷感恩、滿腔熾熱,愛黨、愛國、愛鄉、愛民的赤子之心和大愛情懷,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時代價值。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不論在什麼地方、在哪個崗位工作,都應該像他那樣時刻銘記黨的恩情,始終不忘組織培養,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忠實擁護者和踐行者,做對黨最忠誠、最牢靠的幹部……

  不忘本。“我退休了,但是,共產黨員的身份、責任和義務永遠不會退休!”簡單樸實的話語,確暖民心、催人進。高德榮同志始終把人民放在心裡、把百姓當作親人,與群眾心連心、共患難,勤勤懇懇幹事創業,真心實意為民謀福祉,鞠躬盡瘁、無私奉獻。我們有這樣的領導幹部,還有什麼困難戰勝不了?所以,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要把人民群眾放在心裡,真心實意,撲下身子,與群眾打成一片,扎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幫助群眾解決難題。

  不懈怠。高德榮同志主動放棄城市優越生活,辭去剛選上的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把辦公室搬到艱苦的獨龍江,帶領獨龍族同胞修路架橋、發展產業。為把獨龍江的產業發展搞起來,他建基地,搞培訓,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育苗試種,終於獲得成功,用事實說服了群眾。他這種奮發有為的精神,生動展現了新時期共產黨人的精氣神,傳遞了為民務實的正能量。

  不妄為。高德榮同志雖然是一縣之長,但是只有一套47平方米,沒有衛生間的房子,一住就是20多年。子女結婚他嚴格要求不能以他的名義宴請賓客。工作中始終做到講正氣、守紀律、懂規矩,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坦坦蕩蕩為官的崇高精神,為廣大黨員幹部樹立學習 的榜樣。

  高德榮為我們樹起了又一個示範的標杆,也為我們立起了又一面閃亮的鏡子。作為黨員幹部,就要不忘恩、不忘本、不懈怠、不妄為,就是要忠誠黨的信仰、奉行黨的宗旨,身懷愛民之心、為民之心、富民之心,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深入基層體驗民生,認認真真訪民情、誠誠懇懇解民憂、實實在在幫民富。

  老縣長高德榮觀后感(三)

  曾任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高德榮,為邊疆民族地區發展、為獨龍族群眾脫貧致富,竭盡全力、無怨無悔。他的事迹經媒體傳播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讀者、觀眾和網民在感動之餘紛紛表示,他的形象可親可敬、精神可感可學,既受到了強烈感染,又得到深刻啟發。

  高德榮本來有條件、有資格享受較好的物質待遇,但他捨棄了,甘願回到條件艱苦的山區去,和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奮鬥在一起,事事沖在第一線,以此為樂;他本來可以正當合理地搞搞“家庭建設”,讓自己和家人過得舒適一些,但他沒有,而是時刻挂念着國家、民族、家鄉和鄉親,只要“大家庭”過得好,他就開心;他本來可以含飴弄孫、旅遊消遣,但他選擇繼續發光發熱,把時間精力甚至工資花在為家鄉建設、幫助群眾脫貧致富上。

  這麼做的原因,在於他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更加透徹、更加深刻——生命的終極意義在於燃燒,人生的頂層快樂在於付出。

  支撐他人生選擇的動力,在於他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信念驅使他追求人的尊嚴、人格的完善、人性的溫暖、人生的充實;是信念塑造他執着無畏、無私無欲、真實質樸、敢作善為的性格。

  現實中,也相當普遍地存在汲汲於個人私利、單純追求個人物質享受的現象,存在利己、虛華、飄浮甚至醜惡的價值判斷。這些在高德榮精神世界的映襯下,就顯得蒼白和膚淺。

  人非聖賢,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完全可以有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但人生的境界沒有上限,卻有底線。人要知廉恥、懂敬畏,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牢道德底線,守住紀律紅線。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世界怎樣變遷,對人生價值的評判標準,應該是如一的。對於共產黨人來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句話,從來都不是生冷空洞的口號 。

  高德榮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幸福之上,把個人的尊嚴建立在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之上,他收穫了有意義的人生,收穫了群眾的擁護,收穫了同事和社會各界的尊敬。他的人生是有價值的,也是美麗的。

  一個人的氣質,不在他的形象和着裝;一個人的力量,與他的體格和身高無關;一個人是否高貴,不能看他擁有多少錢多少房,而要看他是否有尊嚴、有擔當、肯付出、重使命。

您正在瀏覽: 老縣長高德榮觀后感
網友評論
老縣長高德榮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