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名校長高級研究班的學習心得筆記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得得9
在長三角名校長高級研究班的學習心得筆記
(2012.09.14-12.14)
安徽省馬鞍山二中 汪正貴
學習筆記之一
我們正處於一個後現代社會,這是一個工具化的世界,充斥着功利和浮躁、短視和偏見。
我們正處在一個權威喪失的時代,失去了共同信服的權威。
我們正處在一個超驗的不可能性的時代。我們的孤獨感,來自於我們不能共同分享一個共同的世界。
我們正處在傳統破碎的時代。源於思想資源的貧乏和庸俗。
我們似乎並不存在一個共同的現實世界;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個共同的現實世界。
教育是國家控制思想的源頭,教育也是開啟創造共同的現實世界的源頭。在這種國家主義情況下人的自由發展和創造性如何可能。這是一個教育內在的悖論。
教育永遠是國家權力、官方知識和話語的體現。
教育不僅要教給學生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更要進行人文教育,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因為人文教育關注人的精神、人生的意義。
人文教育促進人的自由發展。人的自由隨時與義務相結合。要在人與人的關係中討論人的自由。自由意味着義務,選擇意味着責任。
多元課程的哲學意義,就在於為學生提供選擇,植入自由的種子。
馬克思說,教育就是給人的腦子裡安裝一個輪子,人離開了這個輪子,就不會說話了。我們現在要尋找教育的新的輪子。
制度能讓老師不打學生,但不能讓老師笑着對待學生,只有老師內心的溫暖才能讓她微笑着面對學生。制度讓人做不能做的事,文化讓人如何做得更好。
缺少的不是制度和規則,而是缺少制度和規則意識,以及對制度和規則的敬畏。
教育要用減法。減是為了做最重要的事。
教育要做正確的事,守正。
教育要靜下心來,靜等花開。學校不是跑馬場,師生都在忙碌地奔跑,確不知道方向。
教育要教真道德。寧可沉默,也不去講一些大話,空話;大話、空話講多了實際上也就成了假話。
要把校長的影響力減到最小。校長要學會走到幕後,讓老師和學生走向前台;校長要學會引領與喚醒,讓思想和理念影響師生;校長要製造“替身”和“影子”,這個“替身”和“影子”就是學校的制度、理念、精神和文化;校長不要走在變革的最前面,否則不是你脫離了群眾,就是群眾拋棄了你。
學校不能折騰、顛覆,而是傳承與創新、積澱和發展。
課程才是學校的產品。有人說學生是學校的產品,這是誤解。當學生成為產品,容易導致學校的工業化傾向:將學校看作工廠,經過流水線式的加工,生產出千人一面的產品(學生)。當學生成為產品,我們的教育就會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忽視學生的需求,忽視學生的成長。
當課程成為產品,就理解了教育的真諦:用課程這個產品,來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當課程成為產品,就理解了教育的屬性,教育成為服務業。
當課程成為產品,就必須學會開發我們的產品,注重產品的設計和加工。國家課程的校本化(二次開發)、校本課程的整體開發就成為必需。
當課程成為產品,要注重課程的多樣性、選擇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成長需求。不要把學生培養成和我們一樣的人,不要把學生培養成同樣的人。教育是讓不一樣的學生成為不一樣的自己,也幫助學生髮現自己。
當課程成為產品,教育更多的變為發展與生長、喚醒與激活、存養與涵蘊、幫助與扶持,而不僅是塑造、打造、外爍、規訓、管制、培養、灌輸之時,全面而有個性的學生就會有土壤。
藝術門類當中的合唱和戲劇是很好的教育形式與載體。戲劇中的角色扮演,能讓學生體驗不同的人生感受,有助於學生成長。而且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門類,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合唱也是如此,除了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外,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而不同的價值觀。
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奔跑的時代,速度給人們帶來壓力感。請放慢你的腳步,好讓靈魂跟上來。
教育是培養人還是培養才,需要我們思考。教育要順應人性,千百年來,人性的進化是很慢的,人性很少改變,或者可以說人性從無改變。改革和決策要順應人性。
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中國。我們的每一位學生,都是未來的中國人。我們今天給予他們什麼樣的教育,也就決定着我們有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中國。
城市裡的人生活在小圈子裡,世界很小。鄉村的人能看得見整個世界。在城市森林裡,我們仰望星空,星空很小,天空灰暗;我們腳踏實地,踩着的是堅硬的水泥地,而不是鬆軟的親切的土地。鄉村的天際線很遠,讓人相像到無限;鄉村的大地有着泥土的質感和味道。
學校的物理環境對人的性格、心情、氣質和行為有很大影響,對人的身心健康也至關重要。逼仄、擁擠、嘈雜的生活環境往往產生浮躁、緊張的心態,甚至是自我身心衝突,延及人際之間的思想和行為衝突;安寧、寬鬆的環境有利於形成從容、大度、深刻而平和、健康的身心狀態。
上海的市區學校相當一部分面積比較小,往往只有一棟樓,但很精緻、人文。這也符合上海人的性格,精細、人文,但略顯小氣。北京的學校面積相對要大一些。美國的中小學面積與學生人數之比要大得多。他們的教室面積一般在120平方米左右,學生數往往只有20幾個。國外有一位人士這樣說:“40個學生在84平方米教室學習,要有愛因斯坦智力的大腦,還要有蘇格拉底樣的老師。”聯想到我們的學校,五十多人一個班,確實太大了。我的夢想,是二中的班額數能控制在40人以內。當然小班制實行后,也要有相應的變化,比如教學方式的變化、課堂座位結構的變化等等。
所以我們在學校文化建設當中,要注重物理環境的建設,比如聲環境(隔音);熱環境(恆溫);光環境(明暗)的建設等。
學校是教師第一還是學生第一?李希貴校長說,教師第一,是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說;學生第一,是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說的。
我的理解,學校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集合體,師生在學校同樣都要得到發展和成長。學生作為未成年人和受教育者,到學校來接受教育,得到成長。毫無疑問學生的成長是學校的根本目的。
同時,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自身要得到發展;另一方面通過自身的發展,教書育人,使學生得到成長。根據康德的說法,人本身的價值是最重要的,人永遠不能成為手段和工具,人的發展就是目的本身。因此,我們不能認為,教師的發展只是學生成長的前提、條件和手段,教師的發展也是學校的目的之一。所以學校裡面“以人為本”就是“以師生為本”。教學相長,師生共同成長,將學校辦成老師發展、學生成長的樂園,是最理想的狀態。
當教師與學生的利益發生衝突時,視具體情況而定,總體上應該遵循這樣一個原則:維護未成年人利益優先的原則。
學習筆記之二
未來正撲面而來。過去我們講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其實我們已在世界之中,現在不僅要面向世界,而且要融入世界;未來正在逼近,教育要做好準備,迎接不斷成為現在的未來。
釋加牟尼問弟子:給你一滴水,如何讓它不幹?
弟子無言,佛祖自答:將它放進大海里。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團隊里,希望我們的老師能將我們的團隊看作自己的歸屬,將學校當作我們的精神家園。
一個人能走多遠,看他和誰同行;一個人能走多高,看他與誰結伴。合作與競爭的團隊建設是我們師資隊伍建設當下的重要內容。
現在中國已經有了“在家上學”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不相信學校教育,有人稱這是教育的自我救贖;在大城市,有真正的“家教”,有相當一批自由教育工作者,他們在探索因材施教,他們認為,正是中國公立學校教育質量的低下,才使他們有生存的空間,他們宣稱,“家教”也許使真正的教育成為可能;在上海北京等地,一大批優秀高中畢業生放棄國內高考,直接出國留學,反應他們對中國高等教育的不認同。我們教育工作者不由得深思:我們的教育究竟怎麼了,當我們審視當下的中國教育,發現存在着偽教育、負教育、甚至是反教育的現象;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追問:我們究竟應該以怎樣的姿態來歌唱?
在長三角名校長高級研究班的學習心得筆記 範文推薦:
相關範文
- ·全國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的學習體會
- ·打造“名師名校長名校”的體會思考
- ·打造“名師名校長名校”的體會思考
- ·名校與名校長的誕生讀後感
- ·赴北京大學基礎教育高級研修學習心得
- ·小學骨幹校長省級高級研修班培訓日誌
- ·校長管理心得體會:任校長三年來的體會
- ·長三角斷想
- ·參加"2015年語文主題學習高級研修
- ·學毛著心得筆記
- ·陶行知《小先生與民眾教育》讀書心得筆
- ·參加小學科研型班主任高級研修班培訓心
- ·學科帶頭人高級研修班教師培訓心得
- ·後備特級教師高級研修培訓心得體會
- ·參加市教科研高級研修班培訓心得
- ·中小學班主任高級研修培訓心得
- ·中小學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培訓心得
- ·“齊魯名師信息技術”高級研修班培訓心
- ·北師大高級研修培訓心得體會
- ·參加全國配售電高級研修班心得體會
- ·教師高級研修班集中培訓感悟
- ·骨幹教師個人高級研修方案
- ·企業家高級研修班上的講話
- ·醫院院長三嚴三實學習心得體會
- ·走進名校跟崗學習心得體會
- ·副校長高二學生演講稿:為了下一次的精
- ·田南三角班的前世今生
- ·在2001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在2001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 ·在2001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演講
- ·在2001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