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標籤:狼牙山五壯士 語文教學

  篇一: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狼牙山五壯士》是人教版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主力安全轉移,同敵人英勇奮戰,最後壯烈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和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獻身的精神。

  對於一個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二十多年的我,《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已經教學好幾遍了。以往教學這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課文,我總是課前深鑽教材,找出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發展、高潮)——結果”,把握教材內容,然後精心設計教案:“這堂課有哪幾個教學環節,每個環節有哪幾個問題,每個問題用什麼方法提問”都設計得非常細密,甚至連“學生用什麼句式,用哪幾個詞語來回答”都設計得有板有眼。教學過程中又執行得過於死板,每分每秒都是預先安排好了的。我一字一句地演示自己預先設計好的教案,來不得一點變更,容不下一絲偏差。學生的思維稍逾常規、回答稍偏教路,我就急忙點撥引導,生拉死拖地硬拽着學生往自己設計的“套兒”里鑽。

  今天回頭看以往的教學方法發現:課堂關注的焦點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教學手段,忽視了學生的思維、個性、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忽視了課堂真正的主人是學生、課堂主要的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

  在轟轟烈烈實施新一輪課改的今天,我探究性地研讀新課標,蕩滌舊觀念,催發新思維,形成了“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教學方式”,樹立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過程的觀念”。當我再次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老教材”時,摒棄以往的“墨守成規”、“話語霸權”,創新使用了以下新教法。

  篇二: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我力求使學生儘快進入情境,激發學生獲取知識 的強烈慾望,使學生在了解抗日戰爭中湧現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同時,又觀看了 《狼牙山五壯士》電影錄像,進一步體會五壯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后, 學生自讀課文,進入新課學習。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成功的地方是:

  通過學生對課題的理解,緊緊抓住“壯”字,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所在,便於學生牢牢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線索。教師再激情導入,生動形象的電影錄像比較好。尤其是故事高潮,五壯士壯烈跳崖的場面,把全部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五壯士那寧可死也不做敵人俘虜的英雄形象是多麼令學生佩服。

  這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實踐的樂園。對此,我頗有感慨。同樣的教材《狼牙山五壯士》,卻有不同的感受。以前的我費力地分析着故事情節,牽着學生的鼻子走,課堂平靜得如死水一潭。而今,我輕鬆地和學生在一起學習,興緻勃勃地探究着,回味着,激動着,課堂上智慧的火花四處飛濺。課後,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成功的原因:

  首先熟備課文。它使我在課堂上前後貫通,遊刃有餘。課前並非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框架,只要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完全可以隨機應變,以學定教。例如,我事先並不知道學生首先會彙報“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由於我能夠把握住課文的骨架,將各部分內容瞭然於心,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生想學、願學、樂學。

  其次,在情境中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種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形成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鬆的支持性環境中學習。如教學完“跳下懸崖”這部分內容后,讓學生質疑、答疑后,我問:“這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是五壯士喊的,為什麼說“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你們能幫助我解答這個問題嗎?學生當“老師”,自然不願被自己的“學生”問住,於是他們互相補充,爭相回答我的問題。(“五壯士的聲音代表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壯士的聲音,就是中國人民的聲音”。)在以上師生互動的情境中,師生之間既有信息的傳遞,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維的撞擊,師生完全處於平等狀態,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之花的理想場所。

  除此之外,這節課我做到了四“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有機會“問”;讓學生能經常“議”;讓學生能自由“講”。如我製作 “跳下懸崖”這燈片讓學生觀看后,提問“大家看了這幅圖想說點什麼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觸圖生情,紛紛舉起了手。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特別沒在老師意料之中的一幕催人淚下。一男生(中隊長)站起來領讀一段肺腑之言。然後,又讓全體隊員舉起右手向五位壯士敬隊禮!此時,全班同學哭了,聽課的老師流淚了,我也不由自主地舉起右手含着淚融入孩子們一員,此時,連手都不知道放下。這樣既表達了心聲,又張揚了學生個性,又激發了師生情感。

  一樣的教材,不一樣的教法。該片段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學習夥伴,在學生夥伴有疑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點撥、引導。只有老師把時間、空間慷慨地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其創造性才能真正釋放。

  篇三: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狼牙山五壯士》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誘敵上山,英勇殺敵,最後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壯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仇恨敵人、勇於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

  課後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有得有失,先談一下所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重視字詞教學。根據我班學生學情,我依然不敢放鬆字詞教學,但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對於學生自己容易出錯的字音、字形和詞語意思講解即可。例如字音方面“嗖”是平舌音,“墜、斬、仇”都是翹舌音。字形注意提醒 “葛”不要多寫一豎,“仇”不要多寫一點。注意區分:“寇”與“冠”、“晉”與“普”、“屍”與“戶”。詞義是先讓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大家討論,查查字典或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2. 理清文章的結構。這篇文章條理清晰。教學時,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每段的內容,老師幫助整理文章的提綱,(1 )接受任務。(2 )誘敵上山,痛擊敵人。(3 )把敵人引上絕路。(4 )頂峰殲敵。(5 )英勇跳崖。然後按提綱給課文分段。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篇課文內容,又可以教給學生布局謀篇的方法。

  3. 結合資料讓學生了解歷史。教學前,我先布置學生搜集查閱有關抗日戰爭的歷史資料,並引導學生進行初步的分類整理。這樣做既促發了課堂思考又引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還需改進的地方:

  1. 有感情的朗讀還不夠到位。由於課文比較長,課堂分析理解佔用時間較多,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做得還不夠。今後要加強朗讀訓練。

  2. 課文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學時對這個“壯”字沒有很好的理解,應啟發學生思考:“壯”是什麼意思?“五壯士”指誰?為什麼不用“戰士”,而用“壯士”?這個問題還必須補上。

  3. “明理”不夠深入。兩課時下來,感覺學生對五壯士跳崖當時的心情及其內心感受理解不夠,更不理解五壯士壯烈跳崖時發出豪邁的口號聲,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個道理。

  總之,上完這節課感覺遺憾頗多,這也提醒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不斷成長自己,不斷努力。

您正在瀏覽: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狼牙山五壯士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