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今天講授巴金的《短文兩篇》---《日》、《月》,巴金是我國着名作家,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講授此課我首先介紹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科的寫作背景、寫作時間,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其次我通過本文的關鍵詞語來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在文章中有一些關鍵詞語,如“日”“飛蛾”“夸父”“月”“娥”等,他們的含義不能僅僅按照本義來理解,而要在通讀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礎上來把握。這些人和物都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神話故事,進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在講課中,由於教師過於着急,對這些內容講解較少,而又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多說,所以此環節處理不好。

  “讀”和“寫”是兩項最基本的訓練,充分朗讀可以讓自己的讀音更準確,也可以深入的了解、感受課文,欣賞本文的鏗鏘之美,因此授課中我注意朗讀,讓學生多讀,在讀中讀准生字,了解內容。

  其實我們教師明明知道為了更好的突出課堂效應,加強課堂有效教學,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培養能力,但真正做起來就忘到了腦後,課堂上總怕學生掌握不好,而自己就為學生包辦一切,講個沒完。講完這一課我還是有這樣的體會,因此,今後的課堂我還是要多反思,認真備課,以更好的進行有效教學。

  篇二: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作為自讀課,本文着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習慣。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整體上把握兩篇短文的內容,比較兩篇短文的語言特點。授課之前,布置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讀書的名言,故事;授課之中,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交流,然後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後教師導入新課,學習第一篇。

  (一)、教師布置思考題:(1)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2)本文的結構層次如何劃分?

  (二)、探究《談讀書、》主要內容。整體感知:本文的中心話題“讀書”,圍繞這一話題,談了些什麼內容?在小組討論之後,讓一部分學生在全班陳述討論結果,老師做點撥補充。在分小組討論解疑,匯總,對得不到解決的疑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討,找出文中你認為富有哲理的話,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三)學習第二篇。(1)快速閱讀《不求甚解》,邊讀邊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義。(2)學生自主提出有關的問題,分小組研討。1、“好讀書’與“不求甚解”有什麼關係?2、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為什麼要反對馬馬虎虎的態度?3、本文主要討論了什麼問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四)、探討比較。兩篇文章在語言上的不同特點。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課後作業1——3題。

  以上是我的教學流程。從以上教學中,我充分認識到:關注學生即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對接,學生情感與外部世界對接,原有經驗與新鮮經驗對接,構築了師生交往對話的平台。另一方面,組織學生思維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和實踐,使學生在體驗中掌握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編寫《讀書名言警句》,與培根“對話”,比較閱讀,自擬名言等,促進了學生在體驗中自得自悟,在實踐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此次教學中,因為拓展遷移不夠,所以讓人感覺到學生學習空間窄了一些。但是,這節課上,的確為學生展示個人才華提供了較好的平台。

  篇三: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這兩篇課文內容都比較簡單。備課的時候,吸取了前古文教學的思路,認真備足課文的字詞,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掌握翻譯及字詞。關鍵的,就落在如何引導學生對古文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了。

  備課時所定下的學習目標是要學生掌握夸父和共工的人物形象,學會比較人物形象。哪知上《夸父逐日》的時候,有個學生忽然站起來問:“老師,夸父是不是很無聊,去追趕太陽?”我念頭一轉,剛好這個可以作為學生質疑的切入點,讓學生更好地對課文進行討論探究。於是我放下課本,請學生就“夸父是不是個無聊的人”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課堂的氣氛一下子扎開來。學生反應很激烈,甚至有學生說得很全面,既說到了夸父是盲目的,又說到他是勇敢的,敢於挑戰權威的。最後我再總結:從積極意義上看夸父,和從消極意義上看夸父,告訴學生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人物,就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在上到《共工怒觸不周山》一課時,吸取了前面的課堂經驗,我在分析了共工的身份以後,本想請同學分析共工的形象,也有同學舉手問:“共工這種行為是不是表現他是個失敗者?”他列出的理由是:一,本身和顓頊戰爭的過程中,他就已經失敗了;二,敗了還自己惱羞成怒撞不周山,這不是很奇怪嗎?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有值得討論的餘地的,於是也打亂了自己的思路,請同學來說說自己的意見“共工是不是英雄人物”這個問題來討論。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不僅平時成績好的舉手,平時成績比較差的同學,甚至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的同學也舉手發言。有的同學說,歷史上也有許多失敗者,但是他們也用自己勇敢的行為改造了當時的社會(她列舉的材料是陳勝吳廣),所以英雄應該是以他對社會作的貢獻來評價的;有的學生也說了,共工的脾氣太暴躁,真正的英雄應該廣納賢才(他列舉劉邦和曹操);還有同學說共工改造了自然界,這是英雄的表現。討論很激烈,一直到下課,大家都不肯停下。

  這節課下來,我覺得自己可以有幾點收穫:

  第一,課堂的討論一定要有收穫。討論一定要使圍繞課文的中心主題來討論的。學生有時候提的某個問題,可以作為導入,但是教師一定要把這個問題作為課文中心的切入點,這樣的討論才有意義。比如這一課的討論目的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人物的形象。兩篇課文在討論的過程中,一直都沒有離開課文的主題:兩位英雄人物犧牲自己,改造自然界的精神。

  第二,討論的問題一定要設置得有趣,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學生看問題的面才能廣,討論才能更激烈。在這次的討論中,學生列舉的材料都是信手拈來,調動學生本身學習過的知識,這才是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和分析課文能力的方法。

  第三,能夠利用學生的提問,及時和學生進行課堂的交流。學生覺得順理成章,在討論時,不會覺得只流於表面,這是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後得出的問題,更能引起其他學生的關注。

您正在瀏覽: 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短文兩篇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