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pp958
篇一:高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
高中語文第四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明代通俗小說家馮夢龍“三言”中的名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傑出的短篇小說之一。筆者在教讀時,試圖從語文教學的哲學基礎出發,作兩種不同方法、不同目標指歸的比較嘗試。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深深地感到:中學語文教學只有從人本出發,讓人性的光輝照耀課堂,撈起語文教學中失落已久的人文“百寶箱”,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打下人文精神的底子。
從哲學的文化類型上說,現今世界上有兩種哲學:一種是認識論哲學,一種是存在論哲學。認識論哲學的本質是知識論,折射到文學問題上面,就是模仿論流行,通過模仿對象世界獲得對對象世界的認識。認識論哲學發展的主要成果是西方現代科學技術變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學主義成為現代哲學的主流,它崇尚科學、理性,主張實證和精確,否認本體論,用科學的精神來解釋人的問題,如人的價值、自由等問題。比如影響到語文教學上,如分析典型人物性格形象是從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外貌描寫以及環境描寫來體現的。而存在論哲學與認識論不同,主張以人為本。在掌握世界的路徑上面,與認識論只相信事實、邏輯、判斷、推理、證明、分析、綜合等不同,存在論更相信人的感受、體會、直覺、體驗、想像、領悟、意會等等。在文學問題上,存在論擯棄模仿論,而主張顯隱論。模仿論關心的是模仿得真不真,顯隱論關心的是形象背後隱在的蘊含。在言語表達上面,與認識論的言必盡意的看法不同,存在論相信人的世界博大而深厚,往往是意猶未盡。影響到語文教學上,就是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人本主義,語文是心靈之學,文化是智慧的結晶,應當把人的精神作為觀照的核心。在教學中主張用人性、用心靈去感受語言文化、文學的精妙。
基於以上思考,筆者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文的自讀指導教學中。分別從語文教學的哲學基礎出發,在兩個班級作了不同教學目標指歸的設計及實踐。
一、以認識論、科學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知小說的故事情節;
2.欣賞杜十娘這個人物形象;
3.了解擬話本等相關文學常識。
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播放《杜十娘》歌曲,以激發興趣;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2.理清故事情節,編寫20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3.分析杜十娘的形象。
①最顯着的外貌特徵。(美麗)
②杜十娘資助李甲的情節及體觀的品質。(善良)
③怒沉百寶箱的意義。(反抗)
④悲劇的原因探討。(李甲負心,孫富無恥,封建世俗觀念,制度黑暗。)
二、以存在論、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鑒賞杜十娘形象的人性美;
2.設計避免悲劇的“良方”;
3.杜十娘、琵琶女的人格魅力比較。
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播放《千古絕唱》,歌中引用了六個民間故事以引出文本。
2.自讀課文。討論:
①杜十娘的悲劇與哪些人有關?
②你是同情還是鄙夷現實中杜十娘式的人?你會是李甲嗎?
③杜十娘的悲劇是個人悲劇還是社會悲劇?
④你能給杜十娘指一條出路嗎?
⑤一個民族該讓民眾樹立起怎樣的道德觀?
3.比較杜十娘、琵琶女的人格魅力。
4.寫一篇讀後感。
比較兩堂課,從教學過程和課後反映看,第二種設計學生的興趣更濃,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高。第一種設計固然也能調動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但整個教學過程略顯凝滯,學生學到的是以諸如常識、情節、人物形象的機械認知等知識和概念。在此恕不贅述。而第二種設計,學生更多地是站在審美的角度、欣賞的角度與自我與文本人物作心靈的碰撞。
課堂上,學生們為了拯救杜十娘紛紛開出自己的良方:她“久有從良之志”,希望過一種正常“人”的生活。她自知身份低微,在當時的世俗社會,男人只要有錢就可以隨意欺辱她。因此她慘淡經營:七年時間苦心積攢“百寶箱”,希望用“百寶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她之所以不告訴李甲自己有百寶箱,只不過是不願在愛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顆金錢的砝碼。就算李甲負心負義,杜十娘大可不必投水,她有青春、美麗,還有金錢,就算獨自一人也可以生存下去。她還可以像琵琶女一樣嫁作“商人婦”。也可以隱姓埋名像白娘子那樣找一個相知的人過完一生。經過討論,大家逐漸認同:杜下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寶箱”,是人性,是道義,是良知,是人心,因為社會容不下這些東西。在那個批俗羅織的禮教的網裡,她的投江實在是喚起人性的義舉。那悲壯的一幕儘管是凄慘的,卻更是美的,留給人間一份至真至純的情感美。
通過杜十娘與琵琶女人格魅力的比較,學生更加明白杜十娘比琵琶女有一種覺醒意識,更具人性的光輝。她的死不是軟弱無能,不是怯儒輕生,而是一種不屈人格的體現,是向那個社會、那個時代發出抗議的最強音,成就的是一曲千古絕唱!一位學生在課後的讀後感中寫道:
到此為止,說的都是文學鑒賞方面的的內容。若她們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又會抱怎樣的態度呢?當老師的問題一提出,我就呆住了,我從未思考這個問題。一直以來,文學是文學、生活是生活,進入故事情節是投入,走出來就為了考試。卻不曾想過扣心自問,叩問自己的心靈,難道我們付人生的痛苦感受已經麻木?
由此可見,中學語文教學應特別考慮學生的人格發展及學科特點,落在人的內心發展上,落在對人格的魅力、人性的含義的深層理解上,撈起失落已久的人文“百寶箱”,我們的語文才有陽光燦爛的日子!
篇二:高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后,上課時就盡量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去掌握內容,我按照課堂教學設計布置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學生的表現令我大吃一驚,他們很多時間在互相推諉:你讓他先說,他讓她說說,並沒有陳述有關學習的內容或見解,表達自己讀書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組在不斷分工:你讀第一段,他讀第二段 …… 幾分鐘過去了,有的組還沒有確定誰來發言,沒有開展有實質意義上的學習;有的小組一直由學習好的同學在唱“獨角戲”,而其他人則無動於衷,充當看客。
小組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而且學生更多的擁有了自由組合、分工協作的機會,擁有了評價和討論他人觀點的機會以及空間和時間。所以,教師必須深入思考以下問題:
如何讓學生去進行合作,去開展有意義的合作,教師如何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據個人個性、特長等開展合理的分工,給所有學生都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等等。所以我認為,小組交流應涵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見解看法;二是傾聽他人的意見。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分享合作的愉悅。這樣才能培養合作意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學習成果。
學生已經習慣而且總想着怎樣去做一個旁觀者,這種現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舊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師的教學行為。那就是表揚正確,呵斥錯誤。優秀生在老師不斷的表揚聲中信心十足,表現欲更強;而大多數學生卻在無數次的呵斥下戰戰兢兢,他們不敢多嘴,怕別人譏笑,怕老師棒殺,怕說不好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快,乾脆充當看客,什麼也不說。這樣的教學行為扼殺了個性,壓抑了思想,泯滅了個人發言的積極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全員參與,也包括教師參與,教師的角色不要只局限於討論的組織者,教師如果能經常性地參與到學生的探討之中,和他們一起學習,並指導他們如何發表自我見解,或者以自己的發言暗示誘導學生如何發言,教給學生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和學生一起討論,逐漸培養學生髮言的習慣和興趣。當然,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經過一個教師耐心輔導的過程。
另外,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也決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訓練。沒有經過訓練的合作小組是散亂的,這樣的學習肯定是低效的,最起碼對大多數學生是沒有效果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在無數次反覆演練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或者說去適應某個角色。比如進行記錄,代表小組發言等。 在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多數的小組學習,形式大於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經常是某幾個人在表演,學生回答學習的結果時,根本沒有用“我們小組有人認為 …… ,有的人認為 …… ,最後一致認為是 …… ”的方式彙報交流的結果。而只是說“我認為 …… ”“我覺得 …… ”小組學習只是反映在形式上,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這樣的小組學習是不成功的。
關注教與學的過程是新課改的基本課題,也是新課改能否成功的關鍵。經歷了一個過程之後,這個過程就是無形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主動性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素質的變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我們組織課堂教學的唯一出發點。要最大程度盡最大能力關注學生學習狀態、思考狀態以及學習方式。某些好看的東西未必實用,這是生活中的常理。
相關範文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案例
- ·語文教學反思案例
- ·高中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 ·高中數學教學反思案例
-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
- ·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 ·高中語文教學實習心得
-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 ·高中語文教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 ·初中語文教學的反思
- ·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深刻反思
- ·小學教學反思案例
- ·大班教學反思案例
- ·英語課教學反思案例
-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案例
- ·教育教學反思案例
- ·科學教學反思案例
- ·體育教學反思案例
- ·幼兒教學反思案例
- ·數學教學反思案例
- ·初中英語教學反思案例
- ·英語教學反思案例
- ·思品教學反思案例
- ·教學反思案例
-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案例
- ·政治教學反思案例
- ·物理教學反思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