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小鼓響咚咚教學反思

小鼓響咚咚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小景

小鼓響咚咚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小鼓響咚咚教學反思

  歌曲《小鼓響咚咚》是一首由四個樂句構成的一段童謠風格的兒童歌曲,五聲C宮調式,3/4拍。歌曲的節奏舒展,全曲以xxxx|xxx-|節奏型貫穿始終,曲調流暢,音樂形象生動,富於兒童氣息。歌詞以第一人稱和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小主人公關心、愛護娃娃的好品質。

  一年級學生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可以讓他們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

  教學開始我設計音樂遊戲《鼓上的小米粒》導入,這是個有關感知音的強弱的音樂遊戲。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將聽覺與視覺印象相聯繫。我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個小米粒,認真聽老師敲鼓:老師敲幾聲就跟着跳幾下,老師敲得輕,自己就跳得輕,老師敲得重,自己就跳得高,以此來加強感受音的強弱變化。在活動中,學生通過模仿,不僅感受到鼓聲的力度、節奏等,更降低了學習難度,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在活動中輕鬆的掌握了力度、速度等音樂知識。

  教學歌曲時,我不僅教學生會唱歌曲,還充分啟發學生想象,小鼓響咚咚熱烈歡快,聲音要唱得響亮一些,小寶寶睡覺時聲音要唱的輕一些,我還注重自身的體態語,通過我的動作神態和表情,以無聲的語言向學生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我用表演唱的形式讓孩子對歌曲產生了興趣。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聽、去看,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興的情緒。總之,這節音樂課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篇二:小鼓響咚咚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一年級音樂課,音樂的三拍子強弱是一個重點,學生必須明確掌握。因此我循序漸進,從單小節的三拍子強弱(xxx)過渡到兩小節的三拍子強弱(xxxxxx潁,讓學生真正掌握起來。

  其次,這是一節新授課,讓學生學會演唱歌曲,學生還沒有完全做到,一年級的學生識字有些困難,在演唱過程中,有的學生的發聲感覺不好,聽上去好象是跑調,今後還要在學生咬字、吐字上加強訓練。

  另外,本課要求在欣賞《是誰在敲》時,認識強弱(F、P)兩個力度符號,並用兩種不同力度進行演唱。同時,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從中也感受到,進入他人房間要禮貌地敲門,聲音不能太強,從而使學生受到禮貌教育。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舉牌遊戲,讓學生提前製作兩個圓,並且標記上F和P,然後用不同方式鞏固。比如:手勢和聲勢,以及其他學生喜歡的方式。本環節不足是,上課前的打擊樂器準備不足,影響了教學開展,學生多,樂器少,雖然盡量讓學生都能敲一敲,聽一聽,試一試,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只拿到一種樂器,很遺憾。

  篇三:小鼓響咚咚教學反思

  這節音樂活動,歌曲叫《小鼓響咚咚》。我在幼兒對圓鼓、鈴鼓的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認識小鼓。但發現效果不怎麼理想。如果有一個小鼓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相信一定會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沒有實物,如果有一個圖片讓孩子們認識小鼓的模樣也是好的。可惜的是,我沒有為他們準備,這就是教師備課不充分。

  這節音樂活動上,孩子們的積極性不高。除了對小鼓感到陌生,另外音樂本身的節奏較慢,內容也不活潑,讓孩子覺得無趣。我在教唱的過程中,感到挺費力的,整首歌曲只是硬着讓幼兒引起注意力。在反覆唱中學會歌曲。這樣的教學活動連教師都感到無趣,更何況是小孩子呢?

  課後,我反思着,音樂活動該如何開展呢?我想:首先,幼兒歌曲本身也有很大的客觀因素。如果是活潑有趣,貼近孩子生活的歌曲。我想幼兒學起來肯更感興趣,積極性會更高些吧。所以,教師以後在選擇安排歌曲時,也應考慮到歌曲本身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其次,教師在開展音樂活動時,不能只是簡單地跟唱。音樂活動中也應與幼兒學習活動相結合。設計活動也要有趣活潑,能吸引幼兒樂於參與音樂活動中,並達到學會歌曲的目的。最後,我想教師本身的示範引導作用不可忽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師要學會大膽放開自己,讓自己充分為自己的教學活動服務。親切的態度,誇張的語態,優美的歌聲等等。這些都是一節好的音樂活動所必備的。

您正在瀏覽: 小鼓響咚咚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小鼓響咚咚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