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關雎教學反思

關雎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關雎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關雎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典型的愛情詩。對於初三的學生來學,他們(她們)正處於青春期,他們(她們)對愛情有着一種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時他們(她們)往往又體現出一種非常害羞的心理。

  所以我們面對這首詩絕對不能“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和學生一起探討這一古老而神聖的話題,尤其是通過這首描寫君子對淑女思念得輾轉反側並進而以琴瑟和鐘鼓追求的愛情詩。但是在探討的時候必須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膚淺了,否則就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基於這點考慮,這堂課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中產生正確的愛情觀。在解析《關雎》的基礎上,通過詩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詞過渡到對真正的愛情闡釋中。我先讓學生回歸中國古代社會的愛情故事。學生在搜集討論的基礎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台的愛情故事……然後我讓學生思索是什麼讓這些愛情能夠永恆。然後我進行總結:千年的歲月沒有抹去這些愛情的榮耀,空間的轉換也沒有褪去這些愛情的光環,風雨的歷練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與質感。每年的七夕我們都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雖然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是悲劇性的,然而“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依然昭示後人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梁山泊和朱英台的愛情化為了蝴蝶,穿越時空的隧道依舊飛舞於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說真正的愛情應該能夠經受住時空的考驗。最後學生自然而然將周圍同學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愛情愛情進行比較,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篇二:關雎教學反思

  《關雎》是一首古老經典的愛情詩歌,儘管其中有些詩句人們耳熟能詳,但對於初三學生來說,真正理解起來卻並非易事。這堂課教學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令人耳目一新。

  本節課藉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充分體現了“主導——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藉助多媒體和網絡,設情激趣,導讀點撥。學生在輕鬆活潑、優美和諧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協作交流,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之間其樂融融。

  本節課既突出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又發揮了信息技術的特有優勢。

  其一,學生課前預習中,通過在網絡上學唱歌曲《關雎》,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等,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教充分地發揮出來,注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其二,教學過程簡潔流暢,一唱三嘆吟誦《關雎》、美不勝收品味《關雎》、詩趣盎然唱讀《關雎》、環環相扣,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琅琅書聲一直貫穿課堂教學始終,讀書方式靈活多樣,范讀、自讀、指名讀、齊讀、美讀相映成趣。老師的范讀,極大調動了學生的讀詩熱情,很好地體現了老師的示範作用,回歸了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尤其是學生的演唱更是將整個課堂氣氛調動到了高潮。

  其三,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注意創設課堂優美的意境。所選的圖畫、音樂做到了輕柔、歡快,讓人充滿憧憬。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氛圍,特別是情景賞析中,對學生理解詩的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將學生帶到優美的詩境中。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的情景尤為重要,有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撞擊學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學生的情操。創設好適合的情景,也有利於學生爭取理解詩歌中所展示的人物形象。

  其四,在“知識拓展”《詩經》名句欣賞部分,通過展示學生收集整理到的資料,暢談感受、理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讓學生開闊了視野,體會到了《詩經》的語言之美。

  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發現、學習,學會利用網絡通信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作平台,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總之,通過本課的教學,我體會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但整合不等於混合,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並了解學科教學的需求。在整合過程中,教師要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通過了本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真正了解到《詩經》所含有的獨特的魅力,那優美的意境,讓我們流連忘返:那真摯的情感,更讓我們讚嘆不已。上完這節課很長時間,那優美的音樂,依然縈繞在耳邊。

  篇三:關雎教學反思

  這其實是昨天的課了,一直忙,一直忙,告訴自己一定要逮得時間讓心靈有所沉澱,否則隨風而逝的日子顯得太過沒有意義,太忙碌的日子必然忙着忙着讓“心”隨之而“亡”。故課還沒備,作業沒改,作文一大堆還在那杵着,覺得依然有必要來寫寫這有可能隨風而走的文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想,許許多多的孩子應該在很小的時候都能熟讀成誦,在我們的印象中這或許是關於愛情的美好詩篇。然而,這美好的詩篇難道寫的僅僅是一個男子對於一個女子的追求嗎?若是這樣,為什麼它可以位於《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又可以作為“五經”之一,成為多少儒生反覆誦讀的經典呢?我想這其中必有它奇妙的緣由。

  我們來看看男子所追求的是個怎樣的女子吧!女子的三個動作足以彰顯:“流之”“采之”“d之”。她輕柔地撈起水中的荇菜,輕柔地採摘,又是輕柔地選取。一切的動作是那麼的文靜、輕柔、美好。故詩曰“窈窕淑女”也。然而,這個女子又與“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女子有何區別呢?此時學生恍然大悟也。這還是一個熱愛勞動的女子呀!是的,這正是古人對於女子的一種審美和考量。然而,如是對女子的要求便彰顯了儒家的愛情觀了嗎?非也。此中的男子對女子追求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君子好逑”也。他是想娶她為妻的呀!而不是隨便談談戀愛,一個接着一個地褻瀆愛情。或許,這就是毛主席所說的“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就是耍流氓”吧!或許,這就是《關雎》作為《詩經》開篇的原因吧!愛情是生命中的美好,要慎重神聖地對待這份美好!

您正在瀏覽: 關雎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關雎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