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學習心得 >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

手機:M版  分類:學習心得  編輯:得得9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 標籤:感恩的心 軍訓心得 兩會學習 黨章學習 外出學習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

  尊敬的大家長賴老師上午好!親愛的育心家人們上午好!我叫李迎霞,大易網名欣欣媽。今天是我來向大家彙報一下自己學習《莊子》的一些心得體會。因為自己學得也淺,只能盡量把體會到的,給講清楚。今天的主題是:“小”與“大”。

  每次在江西參加育心活動時,我們都會參與勞動。我去年在玉坑的時候,參加了一項活動――挑泥。就是把泥從塘里挖出來,然後挑到樓頂,放在花壇里。大家可以想一下這個過程,先是一揪揪把泥挖出來,裝在桶里,提着桶或者挑着桶,順着樓梯走上樓頂,再把泥倒到花壇里。一次一次機械重複的動作,很簡單,也很單調,就是泥土大搬家。當初建樓的時候,在哪裡弄花壇,從哪裡取土,這些土要用在哪裡,都是誰來設計的?是賴老師。現在深圳總部搬家了。搬到新的辦公場所去了。

  從江西活動中心的建設,到現在推倒老房蓋小經學院,這些設計,規劃都來自於哪裡?都是來自於賴老師的大腦中。是不是?是他的思維決定了他後面的行為。通過學習我們的經典,不知道大家思考過沒有,人生一世。留下的是什麼?房子?錢?孩子?是這些嗎?都不是,是思想。思想這種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卻支配左右着我們的行為。經典所體現的正是一種先進的思維模式。

  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學習《莊子》這部經典,我們先一起了解一下莊子這個人。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戰國時代宋國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說今山東東明縣人)。莊子祖上系出楚國公族,后因吳起變法楚國發生內亂,先人避夷宗之罪遷至宋國蒙地。莊子生平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一開始,感覺這個漆園吏應該是個小官。後來查了一下,好像還是一個挺有權的官。不過莊子也不在意,後來人家隱居了。

  官大官小,對他沒什麼影響。下面我們繼續來看一下莊子的情況介紹。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他也被稱為蒙吏、蒙莊和蒙叟。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莊子》是莊子學派的著述總集,道家的重要典籍。《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現存《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所作,外篇、雜篇是莊周弟子及後學所作。莊子被稱為南華真人,大家還記得在哪部經典里提到了真人這一詞嗎?在《黃帝內經素問》第一章里。《上古天真論篇》中講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在這裡,我們看到“真人”一詞,還看到“道”這個字。能達到真人這樣的稱謂的,要符合下面這麼多的要求。並不容易呀。更多的內容,大家可以去網上搜集一下。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下面我們就直接進入今天的學習內容。《莊子》第一篇《逍遙遊》。《莊子》這本書里,講的都是故事。今天我們先試着來講一下他的第一個故事的第一小段。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冥本義是昏暗的意思,引申出來的含義就多了。形容詞性包括:深遠,幽深;精妙,深奧;愚昧;靜默。

  名詞詞性包括:夜晚,黑夜;另一個世界;神靈,自然;海。等等。對於我們不了解的世界,或者事物或者狀態,往往會用“冥冥”這個詞。“冥冥之中”這個詞,是我們最常見的。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北方,黑暗,深遠的大海里有魚。這個魚叫鯤。這個鯤好大啊。“不知其幾千里也。”幾千里這麼大的魚。這麼大的一個狀態,得多大呀?不知道了。鯤這個字,《爾雅·釋魚》里給的解釋為:鯤,魚子。《註》凡魚之子名鯤。

  在這裡,我們就覺得奇怪了。鯤不是魚子嗎?應該很小啊?怎麼會很大呢?

  還說它大得不知道有多大。是不是很奇怪?魚子除了小之外,還有一個什麼特性?大家知道嗎?對,數量多。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片子。是講大馬哈魚洄遊幾千里,回到出生地產卵。終生只繁殖一次,能產4000粒以上的卵。下面我們看幾張圖片。感受一下小魚帶給我們的震撼。

  鯤,小魚子,最後竟然組成這麼龐大的一個群組,尤其最後這一張照片,是不是像一條巨大的魚。而這條大魚,卻是由無數的,小小的沙丁魚組成。當他們集結而來,鋪天蓋地,給我們的震撼也不會小於一條大鯊魚了吧?我們接着後面的內容來看。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鯤這種魚在某一種條件下,化而為鳥,這種鳥叫鵬。我們來看一下鵬的解釋。鵬péng〈名〉(1)形聲。從鳥,朋聲。“鵬”是傳說中最大的一種鳥,由鯤變化而成。本義:大鵬(2)同本義朋,神鳥也。朋,古文鳳。鵬,亦古文鳳。——《說文》鳳在中國古代傳說中是百鳥之王。我們看一下它的字形演變。再看一下鵬字的字形演變。這個鵬字的右邊還是能看出來是由鳳這個字,慢慢演化而來的。而這個“朋”字本身的字形演變也和“鳳”非常相近。這是鳳的異體字。這是“朋”字的小篆體。按《說文》古鳳字,註:,古文鳳。象形。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原來朋黨是這麼衍生出來的。我們現在推行簡體漢字,實在是可惜。從“鳳”和“朋”字上已經完全看不出來兩者的聯繫了。中國文字。一個字一個畫,含義很深。我們看這樣的一個“鵬”字,可以體會到它的兩個含義,一方面,它的形體大或者數量多,另一方面,它還是一種精神力量的象徵。因為它是神鳥。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當鯤化而為鵬之後便“怒而飛”。怒是什麼意思呢?

  在這裡,怒不是生氣發火的意思,而是描述出一幅無法遏制,勢不可擋的狀態,它向上飛騰而且聲勢浩大。後面的其翼若垂天之雲”就很好理解了。這麼龐大的一條魚,或者一群魚,轉化之後,依然氣勢恢弘。而且從靜變為動了。原來在北海,不知道多麼幽深的大海里,可能沒人看得到。可是現在它發生變化了,以向上騰躍,不可阻擋的氣勢出現了。後面一句:“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這裡我們看到南冥。對應着北,就一定是南。當鯤變為鵬后,它就要到南方去。

  在這裡,我們每個家人,可能也會有體會。我們剛進入育心的時候,對自己的未來目標,大多數是不清楚的。糊塗著聽說要累積法讀經典,寫日記,天天也很愁,有啥可寫的,都看不懂。但是隨着我們學習,成長,一天天的累積,突然發現,我們都在改變了。這時,我們的目標,漸漸清晰,原先聽上去不太理解或者不太相信的東西,竟然是這麼清晰,只要我們再能努力一下,原來是可以觸碰到的。我們這裡的很多家人,慢慢的從用戶,成為指導師,從指導師變成講師,每一個人,只要參與到我們這個平台,來學習,付出的,都會有這種體會。

  這就是從無到有的一個過程。目標漸漸樹立起來。那麼回到我們剛才講的部分。當鯤變成鵬之後,它就有了新的方向,新的目標。它要去南冥。南冥是什麼地方?天池。這個場景也發生了變化。目標變化了,一切都在變化。其實是它的心變化了。它有了奔向更高,更遠目標的勇氣,能力。可是它怎麼去呢?就像老虎、豹子想要奔跑,得有一個開闊地。這麼大的鳥,想要起飛,一定要有足夠的平台和動力。那它靠什麼?靠海水的運動。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扶搖,旋風也。”盤旋而上的暴風。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鵬是借用了風的力量。可是它這麼大,哪裡來這麼大的風呢?《齊諧》這本書專門記載奇談怪論的事情。這本書里講了這樣的一個場景。鵬要遷徙到天池,它翅膀一扇,擊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一個大的波濤,海面上產生的巨大氣流,暴風由下向上升騰起來。

  憑藉這樣的一個力量,鵬盤旋着飛上了九萬里,一次呼吸是六個月。這裡給我們一個什麼信息呢?鵬鳥的呼吸很緩慢。曾經看到過一個調查:蛇每分鐘呼吸3次,壽命是700-1000年;鼠每分鐘呼吸5次,壽命是500-700年;象每分鐘呼吸5次,壽命是120-200年;狗每分鐘呼吸31次,壽命是15-20年;人每分鐘呼吸15-18次,壽命是80-100年。從這裡可以看到呼吸緩慢相對壽命也長。有一個佛經故事,講的是:釋迦牟尼佛問眾僧人:“生命能持續多長時間?”一位僧人回答:“能持續數日。”佛說你還不能夠修道。”佛又問一位僧人:“生命能持續多長時間?”那位僧人回答說:“能持續一頓飯工夫。”佛說:“你還不能夠修道。”

  佛再問一位僧人:“生命能持續多長時間?”那位僧人回答說:“生命只在呼吸之間。”佛說:“你可以說是修道者了!”我們的生命就在於這一呼一吸之間。鵬鳥呼吸緩慢,那它的相對壽命,就會比較長。所以,我們要認真的體會這一呼一吸之間,抓住每個小的瞬間,才會有一個長遠的未來。很多人說,等明天。我們可以想想,沒有今天,沒有現在,沒有眼下的一呼一吸,明天會在哪裡?當鵬衝上了九萬里的高空。它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呢?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動物遷徙的時候,景象壯觀。像非洲動物大遷徙的時間,是從每年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鵬來說,就如同塵埃出現一樣,轉眼之間,就消失,結束了。在鵬鳥的呼吸之間,很多動物就完成了它們的一生。當鵬來到了九萬里的高空,這時的天,還是深青色的嗎?到了這九萬里之遙的地方,發現還是沒有盡頭,雖然自己現在已經站在了曾經以為遙不可及的地方,但是天到底有多遠?哪裡是盡頭?

  當大鵬到了這個高度的時候,往下看看,感覺也是一樣的感覺。這種感覺有點高遠,也有點空曠和寂寞。讀到這裡,慢慢體會這是一種什麼現象呢?一種什麼感覺?一個個小小的東西,怎麼就能聚合而成如此龐大的身軀?而這個動物又是憑什麼變化成一個大鳥,一飛衝天達到一個本來遙不可及的目標呢?當目標到達的時候,會不會相信,還有更加廣闊的天地呢?到了這樣的天空,還會留戀曾經的過往嗎?會有不舍,可是要停留嗎?

  當鯤,小魚子在水裡的時候,開始的力量是很微小的。當它慢慢以某種力量聚集在一起,而且越來越多的時候,它的力量也在慢慢增強。想想我們自己,開始認知,能力都很有限,可是我們慢慢學習,慢慢實踐,慢慢提高的時候,能量、機會、挑戰也會慢慢聚攏過來。當量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在合適的平台,適當的時機之下,就會發生質的改變。而之前,似乎一直是在等待這樣的一個時機。

  這種改變發生的時候,也是有一個驚心動魄的過程。也要經過一番努力,拼搏之後,才會慢慢形成一股強勁的推動力。在成為推動力之前,也還可能是一股強大的阻力。我們在平時學習,推廣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並不知道為了什麼在努力,很多來自我們自己以及外部的質疑和糾結。在一種神秘的力量推動下,我們不斷聚合能量,慢慢越來越強大。慢慢達到了轉化的水平。在變為鵬之後,自然會有更高的要求。可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有多少的羈絆差點讓我們停下努力的腳步?

  只有在鵬鳥自己繼續不斷的努力,扇動翅膀,形成更大一股力量之後,才能在強大的推動力下,一飛衝天,向著理想前進。如果我們只是等待。那後面的改變,也是不太容易出現的。當它到達高空,翱翔於天際之間,低頭望去,一切都改變了。當我們能夠到達這樣的一個高度,曾經過往的一切,都如同塵埃一樣,微不足道。我們再看曾經的世界已經完全不同。

  《道德經》里講: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任何一件事,任何事情的發生髮展都是由小及大,小近及遠。

  我們如果有這樣的思維,認真對待身邊的小事,認真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抓住伸手可得的小的機會,小的成長,那我們的未來將會形成怎樣的一個合力。真是難以想象。賴老師學經典用經典,以一己之力,星星之火,慢慢引燃,生命的激情。從一個家庭,到現在的成千上成的家庭。

  從最初鯤,一個有形的行動,慢慢變成我們精神上,思想上的提升。這個鯤化為鵬的過程,是一個有形到無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力量,越積越大。我們的根越扎越深。我們即是等時機,又在創造時機。我們江西的活動,我們的新辦公地點,我們的三大集,我們的課程,我們的期刊,我們的畫冊,就是我們自己在創造奇迹,創造時機的努力。終於在某一天,在我們自己的力量推動之下,我們展翅飛翔了。

  我想這樣的一個過程,已經到達目標的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應該就是這樣,當他告訴我們的時候,我們能不能相信,能不能接受,可否照做?明智的家人們,都各自有自己的答案吧。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恩賴老師,感恩育心經典,感恩家人們的陪伴和聆聽。

    于丹莊子讀後感莊子觀后感莊子語錄

您正在瀏覽: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
網友評論
學習《莊子》的心得體會 暫無評論

相關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