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演講稿 > 公眾演講 > 在學院新生入學教育講座上的講話

在學院新生入學教育講座上的講話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pp958

  在平頂山學院文學院2013級同學入學教育講座上的講話

  開場語:尊敬的校友,親愛的老師,大家好!之所以在此處對“尊敬”和“親愛”這兩個定語進行一次與我們所熟悉的開場方式的換位用法,是因為我始終認為我們的同學之間應該多一些尊重和敬佩,我們與老師之間的相處應該多一些親近和關愛。非常高興而榮幸的再次回到熟悉的文學院4號教學樓,與朝氣蓬勃的小夥伴們交流學習。對於平頂山學院文學院2013級的同學而言,在踏上列車的前一天晚上,我們懷揣着對大學生活的無限憧憬和美麗嚮往,激動的一夜沒睡。當我們風塵僕僕的到達這個僕僕風塵的城市之後,也一夜沒睡。就在這樣一個“一年只刮兩次風,一次只刮半年”的美麗鷹城,開啟了我們美麗人生的嶄新節點。大學四年,是我們人生中最為美好、最為自由、最為珍貴的時光,我們徘徊於懵懂與成熟的邊緣,我們駐足在理想與現實的十字路口,常常不知所措。在很多個很晚的晚上和很多個很早的早晨,我們獨自面對電腦屏幕亦或是蜷縮在被窩裡雙手抱着手機發獃,靜靜的看着時間從一天的終點漸向另一天的起點。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喜歡平淡、但不甘於平庸的人,每當和朋友一起聊天、給學生上課、或是在做一些類似像今天這樣形式的交流的時候,總有一個總的思路指導着所有的發言,那就是:改變。在交流中改變自己,改變對方。儘管力量微弱,儘管資歷尚淺,但既然經歷過,就有了發言權,因為經驗總是從經歷中獲得的。今天,要講的題目是《本哥哥眼中的大學》,與在座諸君共勉。

  本哥哥眼中的大學

  一、大學是一個嘴上時常抱怨、內心引以為傲的地方。

  這是一個允許我們自己每天數十次的抱怨,但卻容不得別人輕蔑一句的地方。“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這樣的一句俗語,我從中解讀出了一個名詞--歸屬感。一個人沒有歸屬感,就沒有安全感;缺少安全感,何談幸福感?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家是最安全的所在,就是因為家給了你歸屬感。尤其是外省的同學,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國慶節回家時,當你進入家鄉所在省份的時候、當你走出車站回頭仰視那所城市的名字的時候,會不會發至內心的自言自語道:我回來了。

  在這裡,我們都是平頂山學院的主人,在這片面積為2145.7畝的土地上,你可以自由選擇行走在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當然,花壇草坪除外。但是可能只有一個地方能給你歸屬感。這個地方面積大概只有一二十平米;這個地方可能五六個人共用一個廁所,甚至可能與整個樓層的人共有;這個地方夏天很熱、冬天很冷;這個地方不能用飲水機、熱水器、吹風機、電熱毯……這個地方有這麼多的種種的不好,但是每當你帶着飯回去,坐在電腦屏幕前看喜歡看的電視劇,你會覺得生活是這樣的讓你滿足;每當心情好或不好的時候,可以帶着耳機,在屋裡或大聲咆哮或歇斯底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這一二十平米的地方是屬於你的。

  很多時候,我們會抱怨可以享受的空間太小,可以散步的地方太少。都是因為我們對待“自由”二字一直持有一種片面的理解方式,自由不是無拘無束、自由更不意味着無邊無際,甚至從很大意義上講自由需要界限,每個人都嚮往享有一點自由的空間,這個空間與別人的那個中間有着明顯的界限,這一個自由的空間其實不需要很大,因為一旦大到一定程度,你會覺得空落的讓你害怕。比如貴州大學是一所有着七個校區的211重點工程大學,它的每一個校區都可以與咱們學校相比。但是很少有人經常沒事兒的時候去串其它校區,因為那不是屬於TA的地方。如果現實條件允許的話,我更願意選擇在我們學校讀研,我喜歡這個愛颳風的城市,因為風在很多時候可以把我傷心的眼淚吹乾。

  記得在全國研究生選拔初試的時候,在表演考試的這一環節,首先是所有考生站成一排,進行自我介紹。我是3號,1號和2號分別是來自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的考生。輪到我介紹時,我抬起頭、表情鎮定而自信、可能當時還略帶微笑說自己是河南平頂山學院的,中間主考的女評委又問了一遍“哪裡”,我比剛才更大聲的“河南平頂山學院”,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是在接受檢驗,是在平頂山學院讀了幾年書以後去接受更高級別人才選拔的檢驗;那一刻,我真的很為自己的學校感到驕傲,主要是因為中間女評委下面所說的這句話“嗯,咱們是老鄉”。如果說,以前的自己還對母校抱有怨言的話,從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開始,之前所有的抱怨都快速轉化為無言以表的感激。到貴州讀書以後,我沒有更換手機號碼,這樣子的話,每當有朋友給我撥電話,都會記得我曾在平頂山生活過那麼幾年時間;也沒有取消高校通業務,這樣子每天都會收到校團委發的天氣預報,能了解到學校舉辦的一些活動,我會覺得自己距離咱們的大學並不十分遙遠。

  在給學生上表演課的時候,我會在每節課最開始的時候,大聲的告訴所有的學生“我是平頂山學院畢業的”。在結課的時候,我會告訴TA們,“大家只有努力學習,平頂山學院才會歡迎你,因為平頂山學院文學院的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是河南省省級特色專業。”我們不妨藉此機會做一個約定:今年,是平頂山學院36周年校慶,等到建校50周年的時候,希望我們都能作為傑出校友的代表再次相聚在這裡,讓母校為我們驕傲而自豪。

  二、大學是一個重新找尋目標、重新自我定位的過程。

  對目標的尋找是一個由模糊到清晰的過程。從啟蒙教育開始,學校、社會、家庭的各種言論,在無形中給我們定下了一個奮鬥目標:上大學。當我們苦讀數年,終於實現了十幾年以來為之奮鬥的“最高綱領”以後,我們放肆青春,我們盡情享受革命的勝利果實。狂歡之後,暈頭轉向的我們在這條寬闊而自由的大路上獨自迷茫。尋找目標,可以從滿足自身的慾望開始,慾望不是可恥的奢望,而是激勵你不斷前進的巨大動力。

  我從不否認自己是個很虛榮的人,想要吸引別人的注意、想要獲得人們的關注是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東西,因為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那種慾望就是成就感。以前總會用外在的一些東西來讓別人記住自己:黃頭髮、非主流、殺馬特等等,都是年輕時候用過的方式,其實是個挺有內在美的人,何必那麼膚淺。我能寫,高中時寫的文字都能把女孩子感動的稀里嘩啦;能唱,大二時參加的合唱團頗受觀眾喜歡;能演,話劇、小品甚至微電影;能導,《哈姆雷特》《偽君子》《陰謀與愛情》這樣的名劇都能掌握;能主持,班級活動、年級活動都嘗試主持過,甚至連婚禮都主持過……所以大學里,會獲得一些掌聲和榮譽,這些是在成長之路上前進的動力。後來總結出原來做很多事情的出發點,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包括考研,6月份的時候在考研經驗交流會上對2010級的學生講:“之所以能夠考上研究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你們,因為自從決定考的那天開始,就告訴自己一定要考上,然後才能站在這裡跟你們分享經驗”。

  對自身在大學里的定位是一個由平面到立體的過程。到了每年的畢業季,大四的學生都會搞一次關於“大學有什麼遺憾”的調查,不同的人答法不一。以下這段話,是我2013年6月21日在進行畢業總結的時候,得出的結論。

  經過定位和思考,自我鑒定如下:

  有過愛,有過被愛;

  有對手,有好朋友;

  有掛科,有獎學金;

  有失落,有成就感;

  有幕後觀看,有台上上演;

  有庶民生活,有幹部體驗;

  有校園生涯,有社會實踐;

  有本地生活,有各處出行。

  綜上所述:大學,沒有遺憾。

  這幾句話,只是我自己對大學生活的結論,有了這些東西我個人認為很完整。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定位,我的建議是:大學,不留遺憾。

  三、大學是一位教會你成長、教會你愛的老師。

  讀了大學,你會成長很多。並不是說那些沒有讀大學的人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我總覺得在大學里成長過的人走向社會以後,會比那些沒有讀大學的人多一點點東西,那就是:感性。我們不斷的成長,其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漸變成熟。前些年有句網絡流行語“成熟不是人心變老,而是淚水在眼角打轉,嘴角仍能保持微笑”,在我看來:成熟,就是你開始慢慢接受,那些以前不能接受的事情的過程。而從成長漸變到成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會有很多很多的經歷,我常講“經驗就是從經歷中獲得的,尤其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一些苦難的經歷會給我們留下更為寶貴的經驗”。

  大學里,我們會遭遇很多的失落和批評,這些是我們在成長之路保持清醒頭腦的空氣清新劑。記得大一的時候,我還是個狂躁而冷漠的少年,說狂躁是因為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很多,看不起別人,說冷漠是因為會對很多關心自己的人不以為然,覺得TA們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當TA們慢慢遠離自己的時候,甚至還在抱怨TA們的無情無義。狂躁和冷漠讓我付出了代價,周末時,自己在宿舍里看着窗外明媚的陽光,同學和舍友都三五成群的到平西湖畔、到山頂公園,TA們熱鬧着TA們的熱鬧,我寂寞着我的寂寞。大學生活變成了一場戲劇,大家都在忘我的表演,我就像是手捧爆米花獨自坐在角落裡的觀眾,曲終人散,我顯得如此的形影單隻。在第一次競選團支書的時候,只得了6票,其中還包括自己投自己一票,這讓我很失落,並開始反思自己之前的行為,發現問題就出現在自己身上,於是試圖開始與周圍的人接觸,這是件很難的事情,在一個班級里,大家彼此都已經很熟了,只有我跟TA們不熟,只能找各種各樣的由頭去跟同學搭訕,比如一天夜裡,在班級Q群里找到一個女生,給她發了條Q消息“姐姐,咱們明天上午是什麼課”,這個靦腆的女生一定是被我嚇到了,我抱着手機等了一個半小時,她也沒有回復我。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還是發現很難融入那些已經成型的一個個“小團體”。這個時候,一樣東西開始把我和同班同學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這樣東西叫表演。

  大二的時候,開始學習話劇史課程,賈占偉老師讓我們自己創作話劇劇本然後組織公演,眼看馬上就期末了,別的班都已經演出幾次了,但我們班都還沒有完整的思路,我用兩個晚上的時間寫好劇本,小心翼翼的拿到女生樓下,沒想到大家都願意參加我創作的劇本的演出,用了兩個半天的時間排練,演出效果出奇的成功,觀眾全體起立為所有演出人員鼓掌。這部話劇叫做《一塊錢》,從《一塊錢》開始,班級同學陸續開始參與我組織的劇本演出活動,全班56個人,有52位跟我一起排練並參加過各種表演活動。到了三年級第二學期評選優秀幹部的時候,作為班長,已經能夠得票近50票了。所以,我是在同學們的參與和支持之下,喜歡上了表演專業,並決定選擇表演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在大學里參加各式各樣的文體活動,是一種很好的成長。我們今天在座的大多數同學不是班級幹部、不是學生會幹部、甚至不是社團成員,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失去了很多參與學校各類活動的機會。朋友之間、同學之間,多去鼓勵,多去幫助,大家相互影響,促進相互成長。

  大學,你會學會去愛很多人。首先,因為距離遠,所以我們學會了愛父母。其次,因為距離近,所以我們學會了愛師長和同學。最後,由於我們要讓自己茁壯的成長,所以我們學會了愛自己。就在剛剛過去的九月,我還沒有來得及盡情呼吸“林城”貴陽的新鮮空氣,就不得不踏上列車回到母親的身邊,原以為只有43歲的媽媽還很年輕,距離病魔還有很多年的路程要走。你不會想象的到,那個前幾天還送你去車站的人,幾天後就躺在重症監護室的病床上,是怎樣的反差。你不會想象的到,那個你喊一聲就立馬跑到你身邊的人,喊了很多聲卻一直沒有反應,是怎樣的失落。你不會想象的到,醫院催着你簽手術知情同意書,同時學校逼着你返校學習,是怎樣的無助。在辦理休學手續那天上午,我清楚的記得貴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對我講的內容“我們從沒有辦過這樣的手續,但是我覺得一個研究生提出休學申請,一定是經過痛苦掙扎之後做出的決定。祝福你媽媽早日康復,你也照顧好自己。”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擔心我能不能挺住的時候,我在醫院按時吃飯、按時休息,甚至去安慰別的重症病人家屬,勸TA們堅強起來,就是在這樣的心態下,挺過了最開始的幾天,媽媽很快很順利的度過了危險期,現在正處於快速恢復的狀態。因此我要說:“愛別人的前提,首先是要愛自己,只有先好好的愛自己,才能更好的去愛身邊的人。”

  四、大學是一次財富的消耗與積累的重新組合。

  讀大學就是挺費錢,於是就會出現這樣的兩種人,一種是為了補貼家用而在大學期間打工的人,另一種是把搞點業餘收入作為樂趣的人。有的去做家教,有的去培訓班代課,有的擺個小攤兒賣點小飾品,還有的開起了門店……這些都作為大學的組成部分,豐富着我們在這裡的生活,這些行動會拉近大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距離,而且學校現在也倡導社會實踐、倡導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不得不指出:大學與社會就是有區別,我們也應該守衛好大學校園這一片純潔的凈土。因此,我會建議大家在參加社會實踐的時候要把握一個度,那就是以不耽誤學業為前提、以不掙黑心錢為底限。

  還有的同學過早的考慮畢業后的擇業問題,因為現在的一些媒體、網絡、報紙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在我們的意識里就以為“畢業就意味着失業”。作為剛剛畢業的應屆畢業生的班長,我太了解了,我的同學,TA們去了鄭州電視台、南陽電視台、鶴壁電視台、岳陽電視台、新華日報社等新聞媒體單位以及婚慶公司、禮儀公司、策劃公司、製片公司等文化傳媒行業,其餘的大多數都去了與自己本專業不相關的一些行業。自己於是乎我們得出結論:不是工作不好找,而是享受的工作不太多。而且作為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找工作”這個詞暫時還不配我們,選擇什麼樣工作的主動權不是掌握在我們手裡的,我們面臨的問題是“被選擇”。所以,在本科期間,去適應各種“被選擇”就成為我們着重要去掌握的一種能力。

  大學里,除了教室以外,還有兩個在你財富的重新積累過程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地方。一個是體育場,一個是圖書館,因為身體是你持久奮鬥的基礎資本,因為知識是你創造財富的無限源泉。交體育場這個朋友,並不意味着一定要去踢足球、練長跑,可以穿着運動服在清晨時順着跑道走幾圈,讓初升太陽的第一縷陽光照耀在你年輕的臉龐;交圖書館這個朋友,並不意味着一定要讀與本專業相關的書籍,可以去選擇一門自己愛好的學科着重了解,我雖是表演學專業,但歷史學教授說我的歷史學知識積累能達到碩士二年級水平。

  讀書的過程,不是財富直接擁有的過程。我們不需要過早的去患得患失,如果說把受教育看成是一種投資行為的話,它一定屬於長線投資。所以過早的審視自己受教育的成果,甚至僅以畢業后的工資來衡量大學的價值,都是一種短視。高等教育屬於文化軟實力,是一次對於我們人生觀、價值觀有着潛移默化作用的心靈洗禮。因此,我建議大家用這樣的一個比喻來審視和看待我們大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我們就是走上了一條嶄新的道路,這條路或寬闊或狹窄、或平坦或坎坷、或風景秀麗或一片荒蕪、或人群喧嘩或形影單隻、或收穫頗豐或多得無幾,我們現在只是剛剛走上了這條路,不要試圖一下子就去看到這條路的終點是什麼樣子,即便是走到了盡頭,也不要着急給這條路下結論,待到我們站在更高更遠的人生落腳點之後再回望這條路,因為距離的太近,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所以站的越遠,才能夠看得越清楚。

  五、大學是一段年輕時代美好時光的最後享受。

  總以為畢業是件距離自己特別遙遠的事情,記得讀大三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學姐身穿很正式的服裝走上教學樓,她其實平時穿衣服不怎麼講究,她告訴我她要去上她人生的最後一次課程。這讓我覺得很傷感,但很難做到感同身受,因為那時自己依然固執的以為平頂山學院仍然不容置疑的是屬於我自己的地方。

  起初,開始平頂山生活的時候,總覺得這不是屬於自己的地方,總會記錯教學樓的位置,把1、2號樓當成是3、4號樓;總是在逛商場的時候,從一個門進去,從另一個門出來,就搞不清楚方向……於是,用三年多的時間熟悉這裡,最終習慣了在平頂山這個城市生活的節奏,習慣了在丹尼斯、九頭崖超市搞活動時雙手拎着日用品走進學校的大門;習慣了在老餐廳旁邊的水房安靜的等待着熱水一縷縷的流進暖瓶,並耐心駐足觀看因為打水引起的各種小摩擦;習慣了在68路車上自己安靜的坐着,並安靜的看着別人不那麼安靜的站着的姿態……但是每個人的人生路程總會出現一些新的路口,會改變那些以往你所熟悉的一切。記得畢業前最後一次坐68路車到市區的時候,那天天氣很熱,車上的人很少,每個人都有位置,車走到南洛高速路口的時候,我不自覺的朝着窗外看了看,因為我總感覺那個位置是這個城市很美麗的地方,身邊的人對我講“嗯,再看一看這裡吧。”這句話剛傳入我耳朵,眼淚就刷的一下流了出來。我雖是表演學的碩士,但我從不以為自己是個很好的演員,因為我的每一滴眼淚都流的那麼真實。離開學校前的那天晚上,宿舍幾個人最後一次聚在一起聊天,那些曾經在我看來屬於“沒心沒肺型”的人都哭的很傷心,杜九陽跟我講:“這會兒還有另一個學校在等着你呢。”我說“可是,那個學校,已經沒有你們了”。

  畢業那天,我一撥撥的送走我的同班同學,那天的天空很陰,刮著風,沒有下雨,但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淚如雨下。我想,大家並不完全是因為捨不得離開學校,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走出平院的大門,意味着就要義無反顧的面對諸多嶄新的挑戰。大家對於未知的未來都存在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甚至沒有完全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就被推入了社會這所大學的洪流當中。

  對於現在大一的你們而言,過多的考慮畢業之後的事情,甚至陷入對所學專業的質疑和前途的憂慮,我認為都是一種杞人憂天的思維;但一味的享受大學自由生活的狂歡,我認為都是一種缺乏憂患意識的行為。那麼,怎樣把握這二者之間合適的度,我建議大家:以專業學習為主,加之以社會實踐、校園活動為輔。不要以為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去揮霍,不要以為我們還有很多機會去犯錯,請記住:且行且珍惜。

  實事求是的講,畢業后這段時間的生活並不快樂。我利用暑假時間實地查看了班級同學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家在省內的同學大多工作在鄭州,那是一個交通超負荷運載、大氣污染嚴重的城市,有的同學工作的地方離住的地方需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準確說是站公交;做攝影攝像工作的同學在洛陽機場的空曠場地上頂着39度的驕陽拍外景;做剪輯後期工作的同學為了完成剪片任務常常在電腦前熬得通宵達旦……看到這些,我會感到很心疼,但也會覺得很欣慰。TA們正在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能為社會創造價值,TA們正在朝着自己規劃的人生圖景而努力奮鬥。如果說,走進大學是歷久彌新的青春扉頁,那麼,走進社會就是波瀾壯闊的人生大學。所以,大家要先在青春的大學里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2017年我們一起畢業的時候,才能在社會這所大學里綻放的更加多彩絢麗。

  結束語:一直以為幸福在遠方,在可以追逐的未來,我的雙眼保持着眺望,我的雙耳仔細聆聽。直到後來,才茫然的發現,那些曾經唱過的歌、愛過的人、牽過的手、走過的路,所謂的曾經,就是幸福。能在這片“一個月只刮一次風,一次只刮一個月”的土地上生長四年,我感到無比幸福;能代表2013屆畢業生與2013級新同學見面交流,我感到無比幸福。2013屆畢業生是有着優秀的專業傳統的一群人,專業實力和各項成績是我們的輝煌創造;刻苦努力和永不言棄是我們的進軍宣言;團隊意識和創新精神是我們的優秀品格。現在,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傳統的接力棒交到了你們手裡,期待着大家有更多更加優秀的作品呈現出來,期待着大家有更多更加優異的成績表現出來,更期待着大家有更多更加輝煌的成就創造出來。謝謝大家!

  丁付祿

  於2013年10月27日

您正在瀏覽: 在學院新生入學教育講座上的講話
網友評論
在學院新生入學教育講座上的講話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