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節演講稿:五四精神代代傳
手機:M版 分類:公眾演講 編輯:得得9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五四精神代代傳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
我們是初生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
“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
壯麗的事業,激勵着我們繼往開來!
五四運動是由中國青年發起的一場偉大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是救亡與啟蒙並舉的革命行動。我們紀念的五四運動不是一個狹義上的五四,而是五四前後與之緊密相聯的一系列進步的政治、社會和文化運動。可以說,五四既是學生愛國政治運動,又是以啟蒙為目標以批判舊傳統為特色的新文化運動。
八十五年的歷史證明,青年始終是我們社會中最積極、最活躍、最有朝氣的一部分力量。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青年運動的發展就始終同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懈奮鬥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人民的事業取得的全部成就也始終與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英勇奮鬥分不開。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一道前進。
弘揚五四精神,肩負歷史使命,就是要樹立理想,立志報國,獻身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自覺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前途聯繫起來,在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就是要深入群眾,投身實踐,與工農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國情,經受鍛煉,增長才幹,開拓視野;就是要勤奮學習,善於創造,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努力學習經濟科技法律歷史和其他方面的知識,用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武裝自己,提高創新能力,勇於創新實踐;就是要鍛煉品格,磨礪意志,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身素質,完善人格品質,努力做中華民族美德的傳承者,做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範的實踐者,做新型人際關係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倡導者;就是要腳踏實地,艱苦奮鬥,深刻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任何時候都不懈怠創業精神,都不渙散奮鬥意志,創造無愧於前輩、無愧於後輩的業績。
作為一名團員,我們感到無限光榮,我們既是少先隊員的輔導員,又是共產黨的後備軍,我們應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要有創新概念。在我身邊,我認為有很多團員都很出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一些缺憾。我認為趙筱楓很棒她不但成績優秀而且工作負責。既是老師的助手,又是同學們的榜樣,還經常與我討論難題,真可謂是我的益友良師啊。版權所有
我也覺得王欣這位團員挺不錯的。他不算是學校的“尖子生”,但他非常刻苦。始終懷着一顆自信而忠誠的心去面對事情。他也十分樂於助人。有時,回忠誠的勸告一些成績較差的同學不要抄襲作業,他會耐心地教他們解題思路和方法。但他還是缺少參加一些學校舉辦的活動,應該多多積极參加。版權所有
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青年去建設,中國的改革和建設需要青年去奮鬥。各級黨組織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青年工作的重大意義,關心和支持青年工作,加強對青年的教育和引導,把廣大青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各級團組織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做好團的工作,加強團的建設,更好地團結和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我們深信,具有光榮傳統的中國青年一定會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以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滿腔熱血,為祖國和人民建立新的更大的功績,譜寫更加響亮的青春之歌。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五四精神代代傳 範文推薦:
相關範文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弘揚五四精神肩負歷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不可磨滅的五四精神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弘揚五四精神爭創時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向五四青年節敬禮
- ·革命傳統精神代代傳演講稿
- ·民族的脊樑(民族精神代代傳”演講稿)
- ·民族精神代代傳演講稿-民族的脊樑
- ·五四青年節國旗下講話稿:發揚五四精神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有感“五四”
- ·弘揚五四運動精神中國青年節演講稿
- ·五四詩歌-中國青年節演講稿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五四”,青春的節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釋放青春的能量點燃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青春的太陽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魂動青春
- ·青年節詩歌朗誦:紀念“五四”五四青年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八榮八恥的演講(二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八榮八恥的演講(三
- ·青年節徵文-不可磨滅的五四精神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精彩,與青春有約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2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青春讚歌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榮辱觀一個古老而嶄
- ·中國青年節演講稿-永遠跟黨走
- ·五四青年節演講稿---揚起新世紀“五
- ·青年節詩歌朗誦:五四暢想
- ·企業五四青年節演講稿:愛企、責任、奉
- ·五四演講稿—弘揚五四精神 做好本職
- ·讓勤奮勞動的優良傳統代代傳承
- ·關於五四青年節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