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亂彈八卦 > 孔子交友之三原則

孔子交友之三原則

手機:M版  分類:亂彈八卦  編輯:pp958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是探討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現代,朋友關係也是人倫關係的重要方面。那朋友是什麼,朋友又怎麼交往呢,《論語》給我們指出了交友之三原則。

  什麼是朋友

  人在社會中不是孤立的個體,是一個人與人之間形成的群體。這個群體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血緣為紐帶的群體,另一類是以朋友為紐帶的群體。血緣和朋友這兩類又是互相兼容的。有血緣關係的不一定成為真正的友誼而成為真正的朋友,很純的朋友關係又超越了無朋友感情的血緣關係。古人常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朋友就是最純潔、高高尚、最樸素的友情;朋友就是一種相知,是一種互相認可,相互仰慕,互相欣賞的過程。所以,我們通過朋友這面鏡子,了解自己是誰;需要哪樣的朋友。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純潔的友情帶來的是超脫功利的快樂。

  選擇朋友的標準和原則

  友直。什麼是友直,友直就是不邪曲、沒有私心、正直耿直的朋友。從古至今,友直一直是作為選擇朋友的一個標準和原則。大唐貞觀諫臣魏徵就是友直的表率,也是對主忠心的楷模。無論是對李建成還是李世明,他都用一顆正直的心去對待。在他心中,做到了不邪曲、沒有私心、正直耿直。正因為他沒有私心,做事公正,對人真誠,贏得了唐太宗對他的尊敬。所以在魏徵死後,太宗痛哭,親自寫碑書,“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舊唐書·魏徵傳》。

  友諒。友諒則是守信用、誠實不欺騙的朋友。在古時,與朋友交,貴在要守信用,誠實對待朋友,否則將違背五常,受到世人的唾罵。古往今來,誠實守信已成為擇友的標準之一。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幫學生看行禮就是誠實守信的典範。上世紀80年代,全國莘莘學子懷着無比自豪與榮耀來到兼容並包的學府——燕園。其中一位同學帶了很多行禮,沒人陪同。那時新生進校事很多的,可不象在家讀初中高中,有父母陪同。這位同學自己又要去報道,又要聯繫同一縣城先進北大的師兄問這問哪等等。但由於行禮多,只有自己一個人。正在一籌莫展之時,看到一位老人穿着樸素,佩戴着紅校徽章慢慢走過來。該同學以為是學校的老校工,就請他幫助看一會兒行李,自己去報到。老人沒說什麼,答應了,老老實實地在那兒守着。九月的的北京,天氣還是很熱,旁邊有人說:“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說:“還是我等他吧,換了人他該找不着了”。在苦苦等了三個小時后,報道的新生來了,老人還是在那耐心的等着,老人什麼也沒說就走了。在三天後的開學典禮上,這位學子吃驚地認出了台上的副校長、大名鼎鼎的季羨林教授就是那天幫自己看行李的老頭!可見,誠信是一種美德,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美好。誠信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它可以讓人們更加親近。誠信是一種語言,他可以讓人們彼此信任。

  友多聞。在《論語》里,交友的第三個標準和原則就是友多聞。友多聞則是學問廣博,見識豐富,生活閱歷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和躊躇的時候,可以得到朋友真知灼見的建議,為你指明方向,不在彷徨。三國時孔明與司馬徽、徐元直、龐士元、等等無一不是學識淵博之人,互為朋友,互相學習。他們之間把“友多聞”體現得淋漓盡致。

  與友直、 友諒、友多聞相對的就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如果一個人在擇友時,不經分辨,不慎交到便辟、善柔、便佞的人,那麼終將會被引入歧途,嚴重的將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來。自己後悔也來不及。所以從一個人交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就能大概知道這個人的道德修養有多高。要相信,道德修養達到一定程度的人是不會和魯迅筆下小癟三式的人在一起契闊談宴的。

  其實,在《論語》里孔子認為,交友必須交優秀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只有這樣才能見賢思齊,有道而正。但在現實中,交什麼樣的朋友,怎樣與朋友相處,考驗的是我們的眼光和智慧。我們讀論語,只能從中學習到一種審視、明辨的能力,是寬容、不為己甚的態度。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不斷的修身養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孔子“交友三原則”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朋友。它是一個映射着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藝術和智慧,多一份清醒與閑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饋贈的心情。

您正在瀏覽: 孔子交友之三原則
網友評論
孔子交友之三原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