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亂彈八卦 > 對“英文普及教育”的質疑

對“英文普及教育”的質疑

手機:M版  分類:亂彈八卦  編輯:小景

對“英文普及教育”的質疑 標籤:英文簡歷 教育的智慧 愛的教育 三生教育 教育走向生本

  【一刀作品】

  我有一個上小學的族弟,每當我回家的時候都要為他補習英文,他的英文水平實在是出奇地差,小學五年級了念英文單詞像我一年級時候讀白眼書,口中有詞,字不認識他,他不認識字。而我這個小兄弟,所有的課程都是呱呱叫的,唯有英文一門叫他頭疼,甚至厭惡不已,每當我叔叮囑他讀英語背單詞的時候,他總是那麼無可奈何且無能為力。他常常問我,為什麼要學英文?

  這個問題可算是問住了我,叫我無話可說。為什麼要學英文呢?我小學時候比他們幸福,他們三年級就不得不接觸一個在地球另一個角落的國家的語言,可是他們連那個國家的人長得和我們同也不同也不知道,稀里糊塗就神交了那個國家的文化,莫名其妙就淪為那個國家的忠實粉絲,他們是不樂意的。我在初中時候才接觸英文,那時候我照着課本上的筆畫認真地描寫着二十四個英文單詞,比寫鋼筆書法還要認真,因為漢字書法不考試也不作業,然而英文書寫就不一樣了,那影響我考試的綜合排名,為了一點小小的虛榮心,或者說為了稀里糊塗地迎合某種不可置否的意志,我選擇了順從。

  我曾經的老師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兒,四五歲的模樣,可別小瞧了小傢伙,人小鬼大,在我們老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下竟然記得很多的英文單詞,詞彙量有時候不得不叫彼時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汗顏。每次小傢伙到我們班來的時候,大家都非常興奮地問她什麼動物或者什麼植物英文怎麼說,而她總是稍作思考後就能脫口而出,一毫不差。其實我更為感興趣的是,小傢伙認識多少漢字,也許要求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背一些唐詩宋詞有點勉為其難,然而對於漢字的啟蒙以及對於英文的啟蒙,哪一個更重要呢?

  英文普及教育真正的意義,特別是強制性地以英文水平作為一項成績指標去要求學生,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這都是當今中國教育界、以至於漢語文化所烘托出來的整個炎黃子孫,整個民族不得不深思的問題。我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各門功課極好,物理化學數學等自然學科更是叫人艷羨,覺得他生出了一副科學家的好腦袋。然而提到英語,此君不得不有苦難言,每次考試只能考三四十分,全部蒙選擇題,因為英文一門短板,最後高考栽了跟頭,屈居二流大學。他也奇怪,這輩子他和地球那一個角落的那一個國家結了什麼宿怨大仇?

  經濟全球化,各國通商,就像住在一條街上的人每天買菜時的討價還價,沒有通用的語言交流怎麼行?於是大不列顛的語言因為“日不落”的輝煌歷史取得了萬眾矚目的地位,地球真的變成了一個村——地球村,住在兩塊版塊上的兩個不同國家的人,就像一個村裡兩個房子里的人,可以毫無障礙地完成交流,最關鍵的是做成生意。緊跟經濟全球化的腳步,語言也要全球化。可是語言畢竟淪為了經濟的附庸,只是為了完成經濟往來的一個工具。語言全球化了,文化也是要全球化的。所以現在我們全民接受英文普及教育,積極入駐地球村。

  文化的交流是本着自由發展為原則的,而不是強制性地人為推行。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似乎被看待得過於淺顯和簡單,這絕不是一個民族的人不分男女老幼掌握地球上另一個民族的語言所能完成的,對於此類粗暴的文化交流方式,只有在充滿血腥的侵略史上發生過。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的并行教育是毫無疑問的,一個國家的未來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上是根本性的,然而我們國家對於英文教育的普及,好比買賣貨物的捆綁銷售,可是有誰徵求了學生們的意見?看看他們是否有意掌握一門其他國家的語言,尤其是這門語言也許他們一輩子也沒有使用的機會。許多初高中的畢業生在中高考因為英語一門不過關失去升學的機會,這門學科對他們未來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可謂微乎其微,因為一門無足輕重的學科毀掉一生的前途的確顯得過於荒唐了些。他們儘管花費了數年的時間學會了幾句簡單的問候語,於文化的交流又有何裨益呢?顯然對於魯迅先生所提出的“拿來主義”,我們的某些決策者過於熱心了,不僅要拿來他們的科學和文化,還要炮製他們的語言和文字。

  更為可笑的是圍繞“英語教育”而興起的一條龍的產業。英語養活了多少中國人啊,他們以傳播英語為己任,以買賣字母而養家糊口,甚至賺得盆滿缽滿,腰纏萬貫。自英文教育推行以來,多少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多少“假洋鬼子”趨之若鶩。那些一口流利英文腔的老師和培訓人員,他們對於不列顛的文化有了解多少呢?他們從書本上、電台里複製着字母組合以及字母發音,然而對於這一文化載體的起源和演變卻是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許多的中國人光榮地充當了傳播英語文化的使者,以其昏昏而使人昭昭,充斥着功利和荒謬。

  對於教育而言任何一門學科的開設,關鍵在於它對於受教育者是否具有解決現實問題的效用。試想一個從初中到大學以來一路過關斬將,背單詞練聽力,冬練三伏夏練三九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的學子花費九年時間所掌握的英語能帶來什麼實際的好處呢?那就是作為一種強制性的成績指標來評判一個學生的學習水平,月考期考、中考高考、四級六級、雅思托福……而這種評判是否過分地以偏概全一葉障目,利弊之間還真是有待商榷。除此而外,難道我們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傾其心力孤注一擲颳起一股英文學習的熱潮就是為了有可能遇到一個到達中國的外國人說一聲hello!可是我們能遇見幾個外國人,外國人來中國為什麼不學好中文?還是當我們走出國門能夠很好地和任何一個外國人順利地就文化以及專業等知識做出交流。可是學習英文的眾位同仁志士有幾人能夠有機會走出國門?就算走出去了用得着那麼高深的交流么?抑或是從地球的另一個角落郵寄一本原版的英文專註來閉門自修企圖探討出什麼翻譯作品不能夠表現的玄機。

  中國人離不開英語了嗎?至少普遍的,非專業的普通中國民眾不需要英語,可是億萬的中國人大多花費了九年,或者六年,還是三年,甚至十二年去學一門可能一輩子都無用的語言。社會分工,專業方面自有專業的人員進行專攻,為什麼我們不能夠將英文的著作翻譯而來呢?一人之功,萬夫受用,而是整個國家都陷入一種英文學習熱潮,像大躍進時期的大鍊鋼鐵。純粹是一種錯誤的,得不償失的,愚蠢無比的決策。多少有一些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和外國的月亮鐵定比中國的圓有得比。想要毀滅一個民族,首先得毀滅其文化,在英文普及教育大行其道而漢語文化逐漸邊緣化的今天,我們是不是產生了一點危機感呢?漢語文化作為唯一能夠與英文文化抗衡的文化形式,是否一開始就處於長他人志氣的劣勢呢?

  在全球化浪潮勢不可擋的二十一世紀,文化的輸入和輸出一直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全民英文教育的普及似乎能夠完成與西方世界的接軌,並且是整個漢語文化體系去接英語文化體系的軌道,那麼就等於承認了漢語文化體系在全球化競爭中的弱勢地位,我們不得不選擇屈從、學習更為先進的文化體系。如此底氣不足的教育方式,一開始似乎就陷入了妄自菲薄的尷尬地位。試問西方有哪一個國家像我們一樣,將漢語像我們對待英語一樣視為必修的一門學科來衡量學生的知識水平呢?當我們的大學生們興高采烈地取得了留學海外的通行證,他們的漢語文化素養同他們的英文流利程度相較之,哪一個更讓他們引以為豪?當一個中國人易名改姓被湯姆、約翰地稱呼着,撈金賺銀並且自鳴得意着,旁觀者是眼紅呢還是臉臊?我們不遺餘力地想要親近、了解以英語為體系的西方文化,無時無刻不被來自西方世界文化和商品影響着,但是對於本國的文化,我們又將怎樣的繼承和發揚,進而推向世界呢?我們的年輕人吃着肯德基,在電影院看着英美大片的時候,我們有着五千年文明傳統的古國將拿什麼與無孔不入的西方文化抗衡?

  不可否認一個國家要發展要進步,離不開同先進國家的交流學習,很顯然我們需要優秀的人才掌握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和體制,所以中國人之中,必然要有精通外語的人才存在,但是為了少數人的培養,大可不必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讓所有的人都進行外語的強制性學習。對於英文的掌握,完全可以術業有專攻,有目的性地培養,或是自我學習別國語言,而不是胡干蠻幹,全民出擊,通通“密斯托”,用蹩腳的英文狂熱地為大英帝國搖動着手裡的小彩旗。

  2014/5/23晚改舊作。

您正在瀏覽: 對“英文普及教育”的質疑
網友評論
對“英文普及教育”的質疑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