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讓我們為“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做些貢獻吧!

讓我們為“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做些貢獻吧!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讓我們為“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做些貢獻吧! 標籤:兩個文明建設

  “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這句話幾乎已經成為每個中國人口頭上的潛台詞。傳遍中國各地的大街小巷,可謂“家喻戶曉”。就2008年奧運會,正是中國人的文明素質得以全面展示的時候,據說在北京,類似的標語在街頭和報紙上幾乎隨處可見。我想問:中國人的道德標準能否經得起世界的“檢閱”?前不久,曾有新華社記者走上街頭社區,隨機採訪群眾,最後發現:北京市民的文明素質喜中有憂,優差並重。

  中國乃是堂堂的禮邦之國,千百年來一直得到其他各國的尊敬,而被視為中央之國。中國古代是一個講究禮義文明的社會,以德治國是儒家思想長期影響中國傳統社會的觀念。因此,與西方相比,廉恥與榮辱觀被賦予更為重要的地位與意義,是立國建邦、實現和諧的根本所在。不管我們今天如何看待它,但在中國古代,它是客觀存在的道德文化遺產。儘管中華擁有着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儘管我們一直在接受“仁義禮智信”的傳統道德熏陶,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個人、企業的道德失重行為令人觸目驚心。有時候,我們甚至可以發出這樣的感慨:“隨着時代的變遷,中華五千年積累下來的傳統美德是否也在隨之變遷”?

  近年來,“從交通管制預演,到小廣告的清除;從一些臨街樓的粉刷,到城市街道的整治;從窗口行業的培訓,到文明禮儀知識的普及;從號召戒掉‘京罵’,到對隨地吐痰者進行處罰。”人們都感受到:“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正在被點點滴滴付諸實踐。可以想像,今年的奧運會,新的文明必將迎來世界的矚目。

  但是,人們更希望的是,這種道德風尚不會隨着奧運的結束而成為歷史,而是再度在中華大地上傳承。而眼下開展的“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只是在迎奧運的主題下展開,因此便產生了局限。這就使得許多關於文明新風的實際行動,也為了針對奧運會而展開。這樣的集中創建,確實有一定的針對性,但將來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成效。因此,同樣也讓人產生憂慮:這樣得來的文明和新風,在奧運會期間充分展示出來也許沒問題,但是否能繼承下來保持下去?人們的擔心也不是多餘的。不少地方,為迎接奧運期間的環境檢查,爭創文明衛生城市和上層領導的檢查,總是全民動員,搞大掃除,清理街道,搞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有的甚至不惜花錢搞獎勵,說直些,無非為了在上級面前得到認同,從中撈點油水。記得非典期間,人們很講衛生,“白衣天使”的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讓國人為之敬佩。但非典一過,讓人憂心的事又出現了。陳風陋習似秋日的涼風般,再度吹回。

  文明新潮的出現,總有一個過程,也需要藉助一些大的事件和活動來推動發展,但不能把這些事件和活動當做任務一樣。我們“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不是為了要臉面、更不能在外國人面前丟臉,也不是為了在奧運期間表現,必須要通過奧運,在共同參與、共同努力下,改掉陋習,使原本將要乾枯的文明之樹再度發芽,重現勃勃生機。從而恢復我們大唐的盛世之風。奧運是我們“講文明、樹新風”的重要契機,不能因此成為講文明的終點。如果以這樣的思路去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可以變得更加科學、理性一些。

  有些不文明的現象、不良的風氣,是受一定的經濟社會環境所制約的,短期內不可能根本改變,我們只需嘗試去做,但不必過於強求,如果目標定得較大的話,只能適得其反。有的則只能通過體制機制的變革才能改變,我們不妨利用這個契機去一步步地改。有的可以通過共同努力得到改變的,我們可以創新方式方法,以文明的手段去推動文明的形成。其實,許多“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也是這樣努力在做的,是否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呢?重要的不僅是自己的付出有多大,而是文明的收穫有多高。換個角度來分析,真實的、原生態的文明,才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客觀反映,只有這樣才能體現一個國家文明的真正進步。我們何不倡導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共建美好家園,為創造和諧的迎奧運氣氛做出貢獻呢?

您正在瀏覽: 讓我們為“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做些貢獻吧!
網友評論
讓我們為“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做些貢獻吧!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