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散文隨筆 > 讀書是一種個體體驗

讀書是一種個體體驗

手機:M版  分類:散文隨筆  編輯:pp958

讀書是一種個體體驗 標籤:讀書思廉

  山窪有個習慣邊看電視邊吃飯,頭腦和嘴同時工作。打開電視機裡面講,今天是“讀書日”。

  第一次聽這個消息感覺很新鮮,喜歡看書愛書的他,本應該知道這個節日的卻不知曉。飯也顧不得吃了,認真聽上面講。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目的,促進人們重視閱讀習慣,延續人類書籍文明。

  報道中說,我國國民閱讀率年年呈總體下降趨勢,有讀書習慣的人僅有百分之五。全年人均閱讀書只有四本半。記者在學生中調查只有百分之十六的家庭擁有六十本以上的書。半數以上家長沒有讀書看報的習慣,羅列這些數字在山窪看來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他工作的廠子職工一千多人,知識分子佔了三分之一。仔細搜尋自己記憶,愛書、看書、藏書都有誰?除他這個假知識分子以外,想不起來任何人的名字。那年搬遷西安,他整理出的書籍用香煙箱盛了二十多包,估計超過幾千冊。搬家民工看他家的東西少,受眼睛矇騙搶着搬,兩組人爭得不可開交,一組先下手搬了東西就跑;另一組只好放棄灰溜溜走了。幾件傢具搬完,剩下靠牆壘着的書,他們認為是衣服被子之類的東西,很輕鬆就能抱着走,沒有想到得用全身的勁,才能抱起來。叫着問:“是什麼?”山窪說:“書”。那些書在民工心裡比磚頭還要沉重,要扛着一步一步爬上五樓。他們喘着粗氣呲牙咧嘴問:“你的書怎麼這麼多?人家搬家,你搬書……”山窪想他們剛才搶的情景笑着說:“這些書都是上好的“木頭”能不重嗎?”,他們不霄一顧看山窪,一定在心裡罵:狗屁,什麼破爛玩意,五毛錢一公斤。他們不看書,所以不懂愛書人對書的情感。更不了解書對山窪的意義。擁有這些書對山窪來說,是擁有財富,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一本書就是他一位朋友、一本書里就有一顆鮮活的心靈在跳動。有這麼多朋友他能不幸福嗎?心永遠不會寂寞。窩在一個角落隨手拿起一本,就可以同他們對話,感受文字的美好。

  山窪知道像他這種人在人群中很少很少,單位可能只有他一個“稀罕物”,難道“讀書日”要推崇他們這樣“稀罕物”?這個世界是有點那麼不正常了,他也感覺出自己的“不合群”、“不合拍”,想不讀書呢!

  讀書日提倡、號召了十來個年頭,他不知道有過這樣的節日,他是不是讀書人?他問自己。其實有沒有這個節日對他來說沒有實際意義,看書對他來說僅僅是一種個體體驗,是習慣愛好而已。

  個體體驗有許多途徑,不僅僅限於讀書、還有自己做事的實踐經驗、有父母言傳身教等等、同樣可以取得很好的個人成就、現在的電視和網絡,也可以讓人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的,比讀書來得更快捷,所以我們看到有許多不愛讀書的人,一樣前程似錦,步步高升;不讀書一樣可以掙到許多錢,坐高級轎車,住豪華別墅,享受更高層次的特色服務,所以才有那麼多人選擇不讀書。

  讀書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痛苦的事,首先要耐住寂寞,抵制住“窗外”的多種誘惑;其次,要有平和的心境,對選擇的書感興趣;其三,自己要有清醒的認識,讀書不一定對目下的生活有所幫助,所以大多數人選擇逃避是有道理的。

  不斷呼籲叫嚷“讀書日”,山窪認為起到的作用很有限,讀書的人照樣讀書、不讀書的人照樣不買書,外力很難扭轉他們的念頭,因為讀書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個人的行為,是一種個體體驗。感覺快樂,感覺心裡舒坦了、感覺書中說的道理對自己有用,他自然選擇去讀書。

您正在瀏覽: 讀書是一種個體體驗
網友評論
讀書是一種個體體驗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