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思想鉤沉 > 誰動了我的她的愛情

誰動了我的她的愛情

手機:M版  分類:思想鉤沉  編輯:pp958

誰動了我的她的愛情 標籤:我的中國夢

  提起張愛玲,我們可能會想起一連串著名的小說,會想起那一個個經典的愛情,那些似曾相識的音容笑貌、痛苦心酸。提起張愛玲,我們不得不說的是《半生緣》,還有讓人愛憐而有為之心碎的曼楨,多少凝淚的回眸與痴情,多少訴之不盡的相思與瘋狂,可嘆十幾年的命運輪迴,往事已矣,情何以堪?

  一腔柔情,卻只有半生緣分,說到曼楨的愛情以及人生,很多人都會感嘆人生的無奈,命運的捉弄,最後只留下“回不去的”感慨,但當靜下來想一想,到底是誰奪走了曼楨的愛情?是姐姐曼璐、姐夫祝鴻才的陰謀詭計,是顧老太太的息事寧人,是沈世鈞的薄情寡義,還是世事無常,造化弄人?為解開這個謎團,讓我們再一次的走近曼楨,去看一看曼楨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初次見到曼楨的人,都會感覺到是陽光般的溫暖,她善良,溫柔,思想有主張,性格雖沉靜不張揚但又不失個性,可以說在曼楨身上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完美女人所具有的特質,無怪乎沈世鈞第一次見到曼楨的時候就會喜歡上她。

  曼楨獨立,顧家在繁華的大上海的日子一點都不寬裕,可以說是非常拮据,姐姐曼璐早年為了家裡人的生計,做了舞女,家裡還有幾個小的弟弟妹妹。曼楨靠着姐姐做舞女的錢念完了大學,工作后她努力賺錢,接幾份工養家,希望可以減輕姐姐的負擔,而當姐姐嫁給祝鴻才生活變得富裕起來時,曼楨並沒有像一些人那樣的趨炎附勢,去討好姐姐來換取任何的好處利益,曼楨獨立的性格讓她堅持了自我不會活在姐姐的陰影中。曼楨獨立,為了讓世鈞事業有個很好的發展,寧可自己一個人受苦受累來養活家人的生計,也不讓世鈞來一起分擔。

  曼楨聰明,我們可以從曼楨為了不讓世鈞心急結婚而故意對第一次到顧家張豫謹熱情招待,雖然有點小女人的意味,也讓沈世鈞醋意大濃,但這正反應了曼楨的聰明所在,如果一直拒絕世鈞的結婚請求,肯定會挫傷他的自尊心。曼楨溫柔體貼,無論是對待叔惠還是世鈞,她都體現出一個東方淑女的特性,善於發現細微的變化,讓與之接觸的人雖然感覺沉靜卻不拒人與千里之外。

  曼楨對待愛情忠貞,一旦認定了的事情就是她的事情,一旦認定了的人就是她的人,世鈞童年並不快樂的生活讓他的性格稍顯懦弱,而只有曼楨才能讓他找回家與溫暖的感覺,因為曼楨認定了世鈞,就會一心一意永不改變,就像她在給世鈞里信中寫道: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着你的,不管是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曼楨堅強,在還不是很開放的時代,遭遇了那麼大的恥辱,也許有好多人會因此而了卻自己的人生,其實曼楨確實也有這樣的想法,但曼楨堅強的性格讓她在惡劣的環境下有着求生的願望,讓她在禁閉的房間身患重病依然能夠堅持着挺過來;曼楨堅強,堅強的性格讓她沒有沉淪,而是去尋找任何的機會逃脫,先是帶血的紅寶石戒指,到醫院后又捨得下剛出生的孩子,當然也可能她把孩子當成了一個恥辱,但面對着自己的親生骨肉又有幾人可以真正的做到。

  按說曼楨的這麼多美好性格特點應該會有美好的結果,卻為何有如此悲慘的命運?曼楨終究不是女神,她是活生生的人,她的性格中具有兩面性,她並不是個一味天真的人,也不是個一味害羞的人,這種矛盾讓世鈞也覺得匪夷所思。在遭遇變故,被迫生下祝鴻才的兒子后,她的這種矛盾表現在:一方面她痛恨祝鴻才、曼璐和知情卻不出手相救的母親,發狠誓決不饒恕祝鴻才,另一方面卻最終嫁給這個設計陷害自己的男人。曼楨清楚的知道,在如何選擇結婚對象是一個女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在這之後自己能左右的事情並不多了,她卻步入姐姐的後塵,為了孩子嫁給祝鴻才令人唏噓不止。當然了,那時候,世鈞和翠芝已結婚。可她畢竟是個受到新思潮影響的女人,她不是那種受到某種脅迫屈就其中的人。這又是個老話題,女人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曼璐彌留前,告訴妹妹,祝鴻才如何欣賞她,另眼瞧她,不自覺中曼楨還是把這些話聽進耳朵去了。於是帶着一些悲憤和羞愧,曼楨悄悄嫁給祝鴻才,祝鴻才得到了顧家二小姐之後,發現這個曼楨和從前想的完全不一樣,全無自在、瀟洒可說,也就漸漸拋在腦後,另尋快活去了。這也是一張種愛情的面具,可望不可求之後的追求后終於得手了,忽然沒了興趣,就像烤山芋這樣的東西,聞起來香甜,吃起來無趣。如此看來,曼楨還是聽信了曼璐的一番話,蹦進了深淵,輪迴報應,有了這場此劫難,曼楨和曼璐再不相欠了。

  曼楨雖然堅強獨立,也有她軟弱的一面。在面對姐姐的出賣,獨自一人的艱難的時候,她還是那麼有主見,那麼堅強不屈,她是一個獨立的堅強不屈的新時代女性的形象。但曼楨為了孩子,她嫁給了仇人,這也說明了曼楨的性格中也有作為一個母親最平凡的一面,叫做母愛,也因為這種叫做母愛的東西,曼楨願意委曲求全。

  曼楨聰明,但不代表所有的人都可以理解她的聰明,世鈞沒有真正理解她對張豫謹熱情的原因,反而給他們之間的愛情增添了一個誤會,誤會可大可小,而恰恰是這個很小的誤會成為他們以後沒能在一起的主因,自己的猜測加上曼璐的謊言讓這一切成為了現實。

  曼楨的命運更是讓人覺得蒼涼無比。身陷姐姐、姐夫、母親共同設計的陷井裡,曼楨顯然沒有屈服,千方百計地想逃出去,可是在她有了孩子后,便妥協了,嫁給了把她推向火坑的姐夫。雖然後來曼楨與姐夫離婚,並迎來新時代的變革,但曼楨與世鈞的愛情卻像成為一段陳舊的夾在書中的枯花敗葉。美好的東西永遠存在記憶里,現存的皆是由命運安排的無奈。曼楨的性格中有明顯的鬥爭意識,但鬥爭的不徹底性改變不了她的命運,從而決定了她悲劇性的愛情結局。

  不知道是誰提出的理論,性格決定命運,當然這依然是個爭議的話題,但就曼楨來看雖然她想着追求自己的理想與愛情,但她卻無法改變整個社會,她不能勸服自己的母親站在自己一邊,也無法給沈世鈞一個合理的解釋,甚至她都無法確認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有思想的她選擇了抗爭,小說的結尾雖然也給予她最大的肯定:離婚取得孩子的撫養權,但矛盾的她在那樣的時代仍然找不回自己完美的愛情,最後的戀人見面也變成了訣別。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改變整個世界,只能是跟隨着世界的改變而改變,曼楨的矛盾性格,加上時間與空間的錯落,人情世故的莫測,可以說是曼楨自身的性格與當時社會的背景共同產生了這一場愛情悲劇。

  除去故事本身,我們再看一看張愛玲是怎麼來展現的這段凄美愛情,整部小說的心理描寫特別多,似乎每個人在遇到其他人和事情時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或喜或悲,或熱情如火,或冷漠不言,都是先進行一段心理描述,讓他們的每一個想法都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透他們的內心世界。我們再去看這些心理描述的時候,不禁驚訝,讓我們刻骨銘心曼楨的心理描述卻很少。曼楨與世鈞戀愛的時候,我們可以完整的看到世鈞的每一個心理波動,當然這些波動都是針對着曼楨的,但是曼楨呢,曼楨是怎樣想的呢?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沈世均想像中曼楨的想法。作者沒有抓住曼楨寫個沒完,甚至曼楨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她自發的去做而是因為其他人的介入才引出的。《半生緣》大部分的筆墨是給了世鈞的,卻為什麼曼楨讓我們那樣地記憶深刻,永遠的在字裡行間,作者的高明之處在於用世鈞的一切來映照着曼楨,因為曼楨始終在世鈞的心裡,世鈞的思考就是曼楨的出現。

  心理描寫是小說的一大特點,除此之外故事情節的安排也讓我們為曼楨唏噓不已,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流行的韓劇也學會了張愛玲的劇情安排,一次次的巧合,一次次的擦肩而過的機會,讓我們到最後不得不感嘆命運弄人,也許這其中的任何一點改變都可能帶來的是另一種天地,但張愛玲用巧妙的劇情安排,讓曼楨和沈世均這對戀人經歷了那麼多的是是非非,坎坎坷坷,卻每次又像《圍城》里的方鴻漸與唐曉芙的那種黑色幽默,到最後也只能仰天長嘆:回不去了。《半生緣》的劇情雖然是生活的升華,但卻讓人感覺合合理理,所以才會讓曼楨的形象長留在我們的記憶里,我們為曼楨的快樂而笑,為曼楨的苦而悲傷時,其實就是在為我們自己笑或哭,因為真實的東西才能打動人,也才能震撼人。

  誰搶走了她的愛情,遠離了那個時代我們不得而知,就算真的能回到那個時代,我們也無法保證一切都還如從前。曼楨不是一個人,她是那個時代女性的一個縮影,是生活在古老中國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們崇尚個性,追求婚戀自由,對那樣的時代有着並不徹底的反抗與鬥爭,也註定了她們無法真正的改變自己的命運。長期以來中國的女性都是逆來順受,沒有什麼地位,受着折磨與屈辱。而在遭受着種種磨難時有誰可以站出來成為他們的支援,成為她們堅實的後盾,又有誰能真正的為她們做出努力,來保障她們的權益。世界需要改變,也許一點點的抗爭無法徹底的燃燒,但至少讓我們可以看到星星之火,那火光其實就是我們的方向,是我們的理想,是我們的追求。

  誰搶走了她的愛情,其實不只是她的愛情,還有你的,我的愛情都可能被搶走。張愛玲筆下的曼楨沒有得到她理想中的愛情,但她得到了自己的個性,也得到了她的至愛,在我們為曼楨思考的同時不禁也思考一下自己,我是不是曼楨呢?我失去什麼,又得到多少。在上面的文章中我們分析了曼楨那麼多的性格特徵,其實就是在分析着我們自我,每個人身上都會或多或少的有曼楨的影子,每個時代都有着不同的特徵,每個時代也都有着不同的曼楨。

  所謂人生不可能沒有遺憾,錯過一時,錯過一生,無休止的只有無奈,而只有你衝出了那片禁錮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只要你還沒放棄理想,你的人生就有着價值。追逐生命的樂趣,追逐人生的真諦,沒有人能搶走我們的愛情,除了我們自己,也許同樣的十四年後我們遇到舊時相識,大家會是一笑相視。

您正在瀏覽: 誰動了我的她的愛情
網友評論
誰動了我的她的愛情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