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洞庭湖畔釣魚郎

洞庭湖畔釣魚郎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小景

  江南水鄉,水是最具特色的一張名片,在湘北的洞庭湖畔,這張名片尤為惹眼。

  江南的水,特別利於魚兒生長,從年頭到年尾都養育着魚兒。有道是:“春魚喜,夏魚忙,秋汛催得魚兒狂,冬來水草侵溪石,魚兒四季吃得香!”

  有人是這樣概括的:洞庭湖畔,有水的地方就有魚兒活動。這也正是江南人感到最高興最幸福的事。

  為啥?因為江南人喜歡釣魚啊!

  江南的氣候,雖然有四季的明顯變化,但四季都適應魚兒活動,只是適應的魚的種類與習性稍有些區別。哪怕是冬天,只要太陽一出來,氣溫稍有轉暖,那魚兒就忍不住要到水邊來啄食。那些弄魚的古靈精怪,一見到這樣的天氣,就趕早來到岸邊,觀察着水的深淺變化,猜測着魚兒活動的地方,那些“近水知魚性”的“老八哥”,還真真看得到什麼樣的魚兒喜歡到什麼樣的水域活動呢!他們就在那些地方擺出陣勢,布下陷井,拋下餌料,守株待兔,誘魚兒上鉤。

  魚兒最敏感天氣變化,一到天晴,分外覺得餓得慌,以為離岸邊不遠的地方草食多,便迫不及待地要到淺水地方來尋覓一番,一見到釣魚者拋下的美食,還以為運氣特好,遇到了佳肴,便餓狼撲羊似的咬了過去,哪知道這香噴噴的食料是占不得的小便宜,一不小心,就被那釣魚鉤鉤個正着,魚兒還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就成了岸邊釣魚者的俘虜。

  江南人釣魚,文化深着呢!

  從時令上看,雖然一年四季都有魚釣,但還是有最佳季節與最佳天氣。

  我們還是從春天說起吧——

  江南的春天令人嚮往。春天一到,天色就像一個剛剛睡醒的美人,睜開了眼睛,舒展了眉頭,那嫩嫩的太陽,也更有了精神。

  驚蟄過後,雲兒加快了變化的腳步,在頭頂上來來往往,匆匆忙忙趕集似的。那寒流與熱氣在空中相遇,便熱烈地擁抱,幾道電閃,幾個響雷,將嚴冬的暮氣炸開,雨水就盡情地傾泄。不幾天,湖水就猛漲起來,那大群大群的魚兒隨着春汛,高興地散開了群,游到湖邊來啃食青草。它們抓住季節尋找新的伴侶,進行愛的交配,歡呼雀躍,追波騰浪,惹得那岸邊的漁翁,心兒戚戚的,手兒痒痒的,只想去弄幾條來嘗嘗鮮。

  垂釣的最佳時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了。春天的鯽魚,比一般的魚更貪食,所以也就更容易上鉤,還有那刁子魚、翹嘴白,也是搶食的能手,似乎在水中張着嘴兒等着釣者拋食,釣者將魚鉤上裝了食一甩下水去,它們就爭着來搶,將食與鉤拖去甚遠,若是釣者收竿及時,還能鉤住一二,收得稍慢了一點,魚兒釣不着,食料就被搶光了。

  有時候,那些刁子魚多了,一群群的,釣魚者想要釣水下層的鯽魚,餌料很難沉下底,就在半路里被刁子魚攔路劫了去,惹得那些垂釣者心裡煩躁,自個兒發脾氣,罵罵咧咧的。當然,這也無傷大雅,他們還是耐着性子繼續釣,萬一坐不住了,就換一個地方,待那些刁子遠遊了,再回原地。因為垂釣者都知道,魚都是動態的,一般不會在一個地方久呆,除非是食料太豐富,將魚兒留得住。留得住的當然更多的是鯽魚鯉魚,因為餌料扔下去,一會兒就會沉到底下,不會停留在半水中,而鯽魚鯉魚不同於刁子魚,它們喜歡傍底遊動覓食,刁子魚喜歡在水上層歡游吃浮遊食物。

  清明前後,是釣鯽魚的最佳時機,有時候,一釣雙鉤能鉤上兩條魚來,釣魚者美其名曰“雙飛”、“雙子座”。收穫不錯的,一天釣得幾斤十幾斤甚至幾十斤。那垂釣者喜笑顏開,說話的聲音也大了,逢人便唱着高調。若是過後說與人聽的,聽的人看不到他的魚袋裡裝的魚了,那釣魚者便將重量誇大,數量誇多,將單條的魚份量成倍成倍擴大,向朋友吹牛,反正“敷死了人”也不抵命。聽者也信也不信,一笑了之。那些愛好釣魚者聽了,心兒戚戚,便尋問哪裡的魚最多,便也想擠個時間去享受一番釣魚的樂趣。

  夏天來了,那毒毒的太陽烤炙着垂釣者的耐力。釣魚者有的是辦法,將工具購置得齊齊全全,什麼防晒服,帽子、眼鏡,遮臉的、護手的,全副武裝,還有大排的遮陽傘,隨時移動,太陽想歪着頭看清垂釣者的面目還真難,垂釣者就是不讓太陽直射,跟着太陽西移着遮陽傘。當然,最理想的還是有自然蔭涼的地方,若是又陰涼又有魚釣的水灣,那是最好不過了,但有時候就是沒這麼盡人意,那就只好人工防護太陽暴晒了。

  初秋的太陽也沿襲着夏陽的炙熱,更有毒於夏陽,也有些喜歡釣魚的人又不大注意防護,卻被太陽曬得如非洲人一般,驟一見面,只見兩個眼珠子在動,大家見面一笑,晒黑者也是一笑了之。有時候還搭上幾句笑話,笑人者道:“搞什麼釣魚協會啊,不如開個黑人俱樂部算了!”被笑者聽了,有些自我嘲弄——“這有什麼稀奇的”,“河風吹老少年郎”啊,“我準備到非洲去定居,先從形象上作作準備唄”!開玩笑的人與被笑的人,越過了年齡界限,也不計較。

  到了冬天,釣魚的人相對來說減少了許多,但也有一些釣癮大的,只要是晴好之日,便不想放過,砸開那堅冰,僵腳僵手的,也樂在其中。

  釣魚者可有他們自己的一套理論,什麼“春釣灘,夏釣灣,秋釣邊,冬釣淵(潭)”,什麼“釣晴不釣陰,釣雨不釣風,釣溝不釣焦,釣淺不釣深”,什麼“時令不同魚知曉,釣翁跟着魚汛跑”等等。有時候,大雨來臨之前,天氣悶熱閉塞,那魚兒便焦躁不安,時而躍出水面來吸收新鮮空氣,在水裡卻不願啄食,所以好一陣不見有魚咬鉤。待到雨來了,將新鮮空氣帶入水中,魚兒緩解了情緒,便活躍起來,啄食也放鬆了警惕,胡亂地搶食歡游,那釣魚者便趁機將它們逮了上來,這就是為什麼大雨來臨之時釣魚效果好的原因。

  垂釣者既有學習別人的經驗,也有各自的實踐探索。怎麼才能釣着魚,怎麼才能使釣魚的效果更好,雖然有共同的理論,但也是很有靈活性的。時令不同,氣候不同,垂釣的地方不同,一切都在變化着。既有靜態的,更有動態的。同一個魚塘、河灣,相隔就一兩米遠的距離,水底下哪裡藏魚,哪裡不藏魚,行家能從岸上觀察得到,所以有時候,一同去釣魚,有的人能滿載而歸,有的人卻空空如也。

  釣魚者相互之間,大多不保守,將自己的體會傳給別人;也有一些小心眼者,到什麼地方釣,用什麼餌料,自己探索到了一些有益的體會或到釣魚行家那裡學來的經驗不向外傳的,生怕人家釣得比他多,這些人有些私利性,個中小九九,人家一看也就明白。但這種人畢竟不多,絕大部分人都是以釣魚為樂,時常噹噹“空軍”(沒釣着魚而空着手回家)也無所謂,只當作是一種消遣,並不是以釣魚為業,要保障一家人的生活。

  如今釣魚的人可多了,隊伍越來越龐大,大到七、八十歲的老爺爺,小到幾歲的孩童。原來只有男人喜歡垂釣,現在還有一些女郎加入了這支隊伍。我之所以說“洞庭湖畔釣魚郎”而不說“釣魚翁”,也就是因為釣魚的隊伍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從年齡上和性別上都自然放開了。

  釣魚者當然還有心態問題,有的急性子就釣不得魚,一時半刻沒有魚咬鉤,就坐不住,耐不得煩了,所以說釣魚也是培養人增強耐性的一種好方式。

  有的大人,為了培養孩子做事有耐勁,就帶着孩子去釣魚,以便養成能坐得住,靜得下來的習慣。當然,水邊上還是有危險的,俗話說“塘邊訓子,枕邊訓妻”,也就蘊涵著水邊有危險性,教育孩子要有安全意識。

  釣魚之樂不在魚,而在釣的過程中。當魚兒在咬鉤時,垂釣者心兒戚戚,激動的情緒隨着魚兒咬鉤閃動浮標的程度而起伏着,顫顫驚驚的,痒痒熙熙的,兩個眼珠子集中注射在那浮標上,生怕打了個閃而錯過最佳時機。當瞅准了最佳時機鉤住了魚的時候,無論魚的大小,就在那瞬間產生手感,知道已經有魚上了鉤,心情就突然一下變得激動起來,隨着魚兒在鉤上掛着而要出水面時的亂沖亂撞,那種激動的心情是特別享受的。古人也曾有描寫“潛魚騰淵”時的心情,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心裡活動呢?垂釣者的普遍心緒是在又擔心怕魚跑掉,又感覺拉上來的勝利在望,兩種心情糾結在一起的綜合反應。那種感覺,是最美妙最快活最享受的感覺了!釣魚者最在乎的就是那種感覺,至於能釣到多少魚,今天的收穫大不大,釣魚者大多並不在意。

  但是,釣者能不能把握好最佳時機,那可是有技術的,會釣與不會釣的差別,這是分高下的重要一着,至於釣得多與少,那當然還有許多其它的影響因素,包括水中的魚密度大不大,餌料好不好,氣候適不適宜,等等都有關係。可當魚咬鉤時剛好鉤着的火候也是很難把握的,因為火候的時間極短,拉早了,魚沒咬着鉤,拉遲了,魚吃了食吐掉了鉤,只有拉得正是時候,才能剛好是魚咬着還沒吐鉤的瞬間,這種把握自然有難度,錯過最佳時機是經常有的,哪怕你再會釣,也不可能百分之百能將魚兒釣上來。

  更有甚者,魚提到半空中又掉下水去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有的人甚至還將魚兒取下了鉤,放到漁護里去時,一不小心,魚兒就溜了,一下滑進水中,後悔不迭,連連罵著自己。有個別者更具醜態,用那帶着魚腥味的手,搧自己一記耳光。自責歸自責,眼與手還是在不停地動,又準備着下一桿,只想儘快地甩下水去。

  垂釣,除了怡情養性,有利於身體健康之外,還有一種精神值得宏揚,那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精神。大多喜歡釣魚的人,一次兩次三次空手而歸,但到了自己認為是釣魚的好天氣時,在家就呆不住了,忍不住又背上行囊朝水邊走去,心中總是揣着個希望,盼望有些收穫,哪怕是收穫不到魚兒,能收穫到一種愉快的心情也是好的。有首七絕式的順口溜說得好:

  洞庭湖畔釣魚郎,最喜湖邊曬太陽。

  揚起竿兒堤岸坐,釣來幸福入心房。

  朋友是不是想問:“那你呢?”

  呵呵,不用說啦,我也是其中一“狼”!

您正在瀏覽: 洞庭湖畔釣魚郎
網友評論
洞庭湖畔釣魚郎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