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歲月隨筆 > 皖東明珠——大橫山

皖東明珠——大橫山

手機:M版  分類:歲月隨筆  編輯:小景

  皖東明珠——大橫山

  黑精靈

  大橫山位於定遠、明光的交界處,地跨兩市縣,其西和南有近三分之二在定遠地界,其東和北的三分之一屬明光市管轄。大橫山地處江淮分水嶺東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天然氧庫,無南方颱風肆虐,無北方沙塵侵襲,海拔234米,這裡灌木叢生,四季蔥蘢屬國家級野生自然生態林。大橫山造型奇特,其山體成梯形狀,從任何一個方位看,均是一個造型,猶如一塊元寶倒扣在皖東大地,它與位於三河古鎮境內的烏雲山(亦平頂,山勢平緩)、池河鎮東部的岱山(尖頂,山勢險峻)成三角狀,相互牽帶,猶如一條長龍,岱山為首,烏雲山是尾,蜷卧皖東大地千萬年,形成了一道奇特景觀。衛星雲圖上九曲池河如絲帶穿着一塊翡翠長命鎖將大橫山牢牢鎖住,山體四周的水庫又如鑲嵌在這塊翡翠鎖上的鑽石,它們相互映襯,熠熠生輝。

  一、大橫山的特點:古、幻、靜、奇、神。

  (一)、古

  大橫山形成古遠。遠在第四紀造山運動就已形成這座造型奇特的梯形山,距今已有七千萬年歷史。加之山上已有的古柴王城遺址、朱元璋屯兵遺址、元代“法華禪庵寺”遺址、元代佛塔兩座、向陽寺遺址、古井、放生池等多出古遺址等。

  山的東南一公里之地,(拂曉園藝村)有一雙墩(當地叫小雙墩)墩內安葬何人還有待考證;山的西南約兩公里,高塘村有馮墩古墓,現已被開挖,據說墓主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身份不定,據推測為地方王侯之墓;山的南首往南約五公里,有一大雙墩,據史料記載為春秋古墓,古墓為雙人墓穴,高約50米,底座直徑40米。相傳春秋時期稱霸中原的晉國國君晉獻公和自己的寵姬驪姬在臨死前,選擇了大橫山風水寶地而長眠,為永保晉朝萬代千秋。大橫山生態休閑旅遊區位於古墓東北處,和古墓相映成趣。可見定遠縣的古代知名度及大橫山的靈氣,更加顯示了此山的古樸、久遠。

  (二)、神

  有許多神話傳說,如楊二郎擔山攆太陽、朱洪武媽吃魚刺坐胎、無意井救山民、仙人洞金犁銀耙助鄉民、情人坡幽會富家女,法華寺古井水消災祛病。

  1、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當年天上有12個太陽日夜炙烤大地,烤得莊稼無法生長,凡間人民水深火熱。楊二郎奉玉帝聖旨擔山攆太陽,用龍筋做的神鞭逐殺烈日,一連抽滅了十一,在追趕最後一個太陽時,被高聳入雲的烏雲山阻擋去路。二郎神頓怒,揮鞭抽向烏雲山,一鞭將一座原本完整的山一分為三,烏雲山為底,呼嘯東去的是大橫山為中,鞭梢帶向東南方的是岱山為頂。太陽藏在大橫山背後一棵馬英菜(麻繩菜,學名馬齒莧,耐旱、莖葉可入葯,又稱長壽菜)底下保留了下來,所以太陽曬不死馬英菜。

  2、民間有則神話:混沌初開,上天下界來了兄妹兩人,一路戲耍開心。當晚來到了大橫山上,見其山頂平坦,風景尤好,只是沒有人煙,不見香火。

  兄妹倆想做一件善事,在山頂上建一座城池,在山北坡二嶝平坦處(大橫山共分三嶝,西坡、北坡最明顯)修兩座佛塔,可以供流落他鄉的人們居住和拜佛祭奉。兄妹倆打賭看誰先建好,哥哥建城池,妹妹修塔,天亮前修建好為贏。哥哥自恃高大神力,認為城牆好建,先休息好了,醒來再建,就呼呼睡覺了。妹妹自知個小體弱,應笨鳥先飛,就不停地忙碌起來。天還未亮,兩座磚塔就完工了。他見哥哥仍酣睡未醒,就在塔頂上掛了一個紅燈籠,然後去喚醒哥哥,說:天亮了,太陽出來了,你的城建好了嗎?哥哥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看見塔頂上的一點紅,誤把紅燈籠當作太陽,心想:這下糟了,天亮了,城還未建呢!心裡一急,脫掉上衣朝地下一鋪,滿山撿拾大圓石,連土帶石兜起來,在山頂上跑一圈,撒下大圓石,形成了今天的石圍牆城。

  哥哥輸了,垂頭喪氣的下山,妹妹在身後捂着嘴嗤嗤笑跟着走,下山不遠,妹妹感覺鞋裡咯得慌,脫掉鞋倒出兩撮土,就是今天的東“小雙墩子”。再朝西行數里,哥哥感覺衣袖口袋裡還有不少土,又隨手抖落乾淨,形成了今天看見的南“大雙墩子”。

  3、柴王古城

  法華寺向南,上山約一公里即可到大橫山頂的柴王古城,傳說五代周志世忠柴榮在此建過一座城,稱柴王城。據《盱眙縣誌》記載“柴王城,累石為牆,周圍二里有四門”。古城輪廓至今清晰可見,西城去年挖中藥的人還挖出台階。

  傳說柴王有一個不孝子,一輩子都和父王的教導反着干,柴王臨死時把兒子叫道床前說:我死後把我吊到城門上,不要下葬。柴王心想,你反着干,就會把我安葬了。誰知兒子心想,我一輩子沒聽父王的話,他最後一個要求,我還能不聽嗎?於是把柴王吊到城門上。

  傳說古城牆內,朱元璋攻打南京時,在此練過兵。

  由於有了許多神奇的傳說,這就更增添了大橫山神奇的色彩。

  (三)、靜

  大橫山所處的地理環境獨特,東面、南面和綿延起伏的丘陵接壤;西面和北面一馬平川,以水為主。大橫山本身就像一條巨龍南為首,高高翹起,整個身體蜷卧在一起,靜靜地卧在皖東大地,泰然自若。此山,三面環水,東南是吳庄水庫,西南面是石嘴水庫,北面有夏庄水庫。方圓幾十公里內無工業污染,遠離城市更無城市得喧囂,寧靜清新,是一座天然的氧吧,也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養身之地。

  (四)、幻

  大橫山地處北緯32度,屬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的氣候特點,闊葉林與針葉林混生,過了梅雨季節直至整個夏季,早晨和陰雨連綿的天氣,山上雲煙聚散,雲層流連忘返,給人一種動態美。當地的老百姓流傳着這麼一句民諺叫做“大橫山放雲,雨點賽如黃盆”,意思是說大橫山要是放雲了,天就有可能要下雨了。此時你若走在山間,彷彿走在雲間,宛如騰雲駕霧,飄飄欲仙,有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五)、奇

  1、頂部平坦。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個大橫山打造成這個造型;這也與楊二郎擔山攆太陽的傳說故事有關,曾一度當地的老百姓都信以為真。

  2、太極圖。俯瞰大橫山又象太極圖,西北綠樹為陰魚,東南紅石為陽魚,從山南看是紅色的山,所以山南曾今由各鄉就叫紅山鄉,現已劃歸拂曉鄉;從山北看是橫向的山,所以山北有明光市的橫山鄉,其實是半紅半綠的橫山。法華寺就位於綠色陰魚魚眼部位,寓易學於建築之中。

  3、橫澗西流。“世間無水不朝東”,唯有橫山水西行,也就是說山東坡的水流下山,從山的東部向北而後又折向西,這樣就寓哲理與山水之中。

  4、紅石峽谷

  坐落於定遠縣拂曉鄉境內的大橫山南首,就是著名的紅砂溝(紅石峽谷)所在地。這裡主要由紅砂岩組成,還有少量硅酸鹽成分,有的地方還夾雜玉石及瑪瑙石,通體朱紅,彷彿一群着紅披風的玉女、又像大橫山裸露的胸膛。置身其中,猶如置身於火爐之中,即使是冰封大地的冬季亦不覺寒冷,紅砂岩的形狀任由你去想象,有的像大茶壺、有的像軍艦、有的像人體器官……每移動三五步都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奇山異景出現。

  據安徽省地質專家鑒定:屬於“雅丹”地貌。“雅丹”地貌的形成,是由於岩石層遭受大風剝蝕,日積月累,岩層逐漸往裡凹的形態;山包上的土質又鬆軟,呈紅色,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垮塌成陡峭的山壁,經過千百萬年的演變,才能形成。安徽省獨一處,有極高的旅遊欣賞價值。

  二、大橫山之景點

  1、紅石峽谷(紅砂溝)

  位於大橫山南端,屬雅丹地貌。在峽谷的底部有一條小溪,溪水清澈透明,清醇甘甜。以前到此也經常有人到此遊玩,還經常在這裡做野炊。紅石倒影在水中,加之綠葉相襯,猶如一朵朵水中鮮花,讓遊人流連忘返。

  紅石峽谷被周圍的綠樹環抱,猶如一塊塊瑪瑙鑲嵌在山體上,給人帶來夢幻般的意境,風光旖旎,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聖地。

  2、金牛池

  大橫山的山頂有幾個大小不等的水池,大的有幾間屋大,相傳當年放牛的將8條牛趕進去打汪(洗澡),可是到池裡后變成9條,放牛的感到奇怪,把牛趕上來一數,還是8條,天天如此。有一天他們想到辦法看看哪條不是自己的:將自己牛角上繫上紅絲帶,牛趕下去後果真有一個牛角沒紅絲帶。他們下去逮,牛都驚跑了,一條沒剩下,後來有人又看到幾條牛在洗澡,有一條是金牛,只是到跟前就沒了。空落一個金牛池的地方,雖在山頂,常年水不幹。

  3、古城

  位於山頂平緩處,據傳五代周志世忠柴榮曾在此建過一座古城,所以又稱柴王城,據《盱眙縣誌》記載“柴王城,累石為牆,周圍二里有四門”。古城的輪廓至今仍清晰可辨。

  4、古井

  (1)、歪井,位於山腳下姬圩境內,相傳天神楊二郎擔山追太陽飲馬時,為馬蹄踩踏所至,至今仍在。

  (2)、橫山井,位於山腳下小宇庄內,井旁有證可考為元至正年間所挖,至今井水仍清澈可飲用。

  (3)、無意井,相傳古時山下有窮苦兄妹倆,以砍柴為生,曾在山上砍柴時,從蛇口中救下一隻青蛙,隔年兄妹倆再上山砍柴時,口渴難耐,哥哥暈了過去,妹妹情急之中忽聽蛙鳴,順眼望去,見一口井,井水又清又深,妹妹就用井水救了哥哥,妹妹一不留神那口井又不見了,再想找時怎麼也找不着,所以人們認為是那隻青蛙為報救命之恩所變,故稱為“無意井”,據山下人介紹很多人在山上都曾見到過,卻怎麼也說不清它的位置。

  5、老鷹嘴

  位於大橫山東南兩端,在山腳下極目遠眺,山的兩端酷似老鷹嘴。如站立於老鷹嘴之上,張開雙臂,擁抱大自然,必讓你心曠神怡,更有乘鷹如神鵰俠侶之感。站在老鷹嘴上還可以看見吳庄水庫和石嘴水庫,猶如大橫山這條青龍的眼睛,明艷照人。

  6、仙人洞

  位於大橫山的西南部,相傳洞中曾有神仙居住,神仙見山下農夫整日勞作辛苦,便牽洞中神牛、金耙夜晚為農夫耕田,后一貪財農夫在一道人的點撥下,追牛偷耙,神仙一氣之下關閉洞門從此不再出山。文革後期,曾一度有不少香客來此燒香求葯。

  7、情人坡

  位於大橫山東坡,據傳山腳下有一俊秀青年,在財主家打工,與財主女兒兩情相閱,經常在此約會,而得名,山下相愛的男女至今仍有在此約會的習慣。

  8、五指溝:位於山西邊,接近中部,因形似五指抓過的痕迹而得名。此處將大橫山從西部一分為二。

  9、向陽寺遺址

  從大橫山的西邊掃帚嶺村民組東登山,上至西二墩,即是古向陽寺遺址。曾有考古學者來此考查。

  10、練兵場:位於山頂古城牆內(小刺窩), 元未朱元章攻打南京城時,在此練過兵,置身其中仍可覺千軍萬馬之勢。

  11、龍泉:位於向陽寺南面的山坳里。泉水常年不竭,據傳朱元章在此練兵時,常在此飲水,故曰龍泉。

  12、窪地:知名的有猴頭窪(仙人洞的北邊)、白土窪(大橫山南頭蔣吳家后漩泥窩)、小鬼窪(大橫山南頭山根哨的三板橋邊)、紅土窪(大橫山南頭蔣吳北邊)。

  13、看西湖:位於山北250米處的倉湖鄉夏庄水庫,從山上遠遠望去,宛如碧玉鑲嵌於大地之中,又如畫中供人觀賞的兩湖,故曰“看西湖”。

  14、板栗林

  大橫山野生板栗林隨處可見,尤以山的東坡居多。野生叢林、灌木鬱鬱蔥蔥,每到秋季碩果累累,其營養價值遠遠高於人工種植的板栗。

  15、玄武石

  大橫山玄武石隨處可見,尤其在山頂那開闊的地面上卻神奇的獨卧着一個個如老水牛般大小的黑色玄武岩石塊,更有甚者大似三間房屋,重達數噸乃至幾十噸。大橫山玄武岩石頭有個特點,它土層里沒有石根,而是全裸在土壤上面,象人工擺在那裡一樣。難道說是玄武岩自身在膨脹生長?還是鬼斧神工?不得而知。根據測定,大橫山玄武岩的形成於1.46億年前。由於年代太久遠,人們只能望而嘆之。

  那為什麼又叫玄武石呢?古代四神,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稱四靈、四象、四維、四獸等。前面3個都很形象,大概能猜出長什麼樣,玄武是什麼呢?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因為這種石頭沒有根,每一個都是獨立的,且顏色為黑色,酷似一個個烏龜,故而得名。

  16、法華寺

  法華寺坐落於大橫山北側山坡上,屬明光市管轄範圍。法華寺建在一塊約六十畝龍鳳地上,始建於元至正十年(1350),抗戰時期100餘間樓閣殿堂毀於戰火,傳說當時寶物和日軍軍械投入深井封埋,今殘磚、斷瓦、柱基、石佛歷歷在目,香火不斷。另有古井兩口、放生池一個、佛塔兩座。

  法華寺現存佛塔兩座,南塔叫小寶塔七層無剎,高16.9米,為磚石結構的樓閣式,平面呈六角行,塔建造於自然巨石之上,未發現碑記,具有元代建築風格,雖經多次維修無奈西角古磚有被撬開,暴“腹堂”露“筋骨”,危如累卵,但依然雄風猶在。

  北塔叫興慈寶塔,位於北緯32度37分、東經118度00分,現存兩層,殘高11.2米,平面六角,底層單面4米,內有石梯,各層有磚砌腰檐、平座、斗拱,製作精細,塔上盲窗較多,紋飾精美,其形狀令人嘆為觀止,尤其在陽光照射下,透視效果十分動人。是安徽省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元代佛塔,元代佛塔全國少見。1986年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竹林

  大橫山的竹子均為山野生,主要分佈在法華寺附近,山的東北坡地,竹枝細小,柔韌性較好,適宜編織竹器,竹林流綠滴翠,環境優雅,把法華寺襯托得更有意趣。

  此外,山上野生中草藥種類繁多,藥材質地優良,遍布山體。

  三、大橫山旅遊路線

  1、定遠縣城——池河——紅山(定遠到紅山平時10元,定遠交通局車站)——大橫山。此路從山的西面上山。

  2、定遠——拂曉——大橫山(定遠到拂曉平時10元,定遠交通局車站每天四趟)。此路從拂曉的原紅星林場,先觀賞紅石峽谷風光,而後再從南首登山,從山頂西側往北直至法華寺,而後再從法華寺向南途徑情人坡下山至紅石峽谷,結束旅程,整個旅程大約需要5小時左右。

  一般都是自駕車來玩,很少有乘車來的,因為乘車來當天就回不了家。

  大橫山方圓十幾公里,山下於山頂基本等高,所以四面八方都有上山的路,較好的要數第二條線路,這裡寬敞氣魄,先看紅石峽谷風光,首先就讓旅遊者對大橫山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意境。

  四、旅遊開發

  大橫山有如此之風景,可至如今仍未開發。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有許多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涉足這裡,並提出了旅遊開發的建議;周圍的中小學更是把她作為春遊的最好去處。改革開放以來,滁州市範圍來此遊玩的不計其數,省內其他地方也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近年還有其他省的遊客慕名前來,2013年5月,江蘇常州某旅行社就組織了近50人,前來旅遊觀光。凡前來此遊玩過的,都對大橫山的風光驚嘆不已,三步一景、五步一觀,嘖嘖稱奇、留連忘返,認為有極高的旅遊價值。

  筆者認為,對大橫山的旅遊開發,還要加大宣傳力度,造足聲勢,讓更多的世人了解大橫山、知曉大橫山。當地的旅遊部門更是責無旁貸,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早日實現大橫山的旅遊開發,提搞定遠的知名度,為定遠的發展獻力。

您正在瀏覽: 皖東明珠——大橫山
網友評論
皖東明珠——大橫山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