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詩歌為什麼要分行

詩歌為什麼要分行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詩歌為什麼要分行 標籤:經濟學是什麼

  如今的詩詞書寫都是分行的。大都是一句一行,也有半句一行的,一句幾行的也有。

  古代版本的詩詞都不分行,和散文一樣,只是分段。看來詩歌分行在中國也是後來的事,明顯是受了外國詩歌的影響。

  詩歌確實是應該分行的。同一首詩,分行和不分行,讀起來感覺大不一樣。不分行不如分行看的舒服,讀的易於激發感情。這說明詩歌是適合分行的。至於古人寫詩不分行,大抵是為了省紙惜墨,或者是還沒有認識到詩歌分行的妙處。

  詩歌為什麼適合分行呢?因為分行更能顯出詩歌的魅力,這就和不同的人適合穿不同的衣服一樣,詩歌的分行也是由它本身的特質決定的。

  首先,詩歌是純感情的文學藝術。說它是純情藝術,並不是說它除感情以外就一無所有了,而是說詩歌主要是表達感情的,它沒有什麼都行,唯獨不能沒有感情;沒有了感情,就不是詩了。而感情是需要體驗的。對一句詩中感情的體驗,需要想象,需要調動以往的感情經驗。一句詩獨立一行,就表現一句詩的獨立地位,更有利於對其中的感情進行全方位的體驗。

  二是,詩歌的語言有很強的跳躍性。跳躍性是指,詩句之間的意思往往是不連貫的。上句在天上,下句就在地下;上句是歡喜,下句就是悲傷;上句在秦,下句在宋。它不像散文、小說的語言,自然段中各句話之間都有嚴密的邏輯性,有時嚴密到一個字都不能增減,否則,語言就會出現殘損,就會破壞整個語群的整體性。詩歌的語言則不同,詩句天生就給人一種孤獨印象,它像一位女子站在一個獨立的台階上,它像一個舞蹈女子留下的一個美麗姿勢,它像一個不善言辭,內心豐富的沉默女子,我們需要用智慧去參透它的內心世界。它與另一位“女子”,或戀愛、或姐妹、或母子的關係,不是從外表就能判斷出來的。你只有體驗到了每句詩的感情,才能理解“女子”之間那親密無間的關係。它以一種獨立的姿態與其它詩句和整首詩發生聯繫。可以說,再沒有比單獨一行更能表現詩句獨立、跳躍的特點了。詩句的獨立性和跳躍性,使我們絕對不能把詩句當作散文的語言來欣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如果當作散文來讀,恐怕就不知所云了。可見詩歌就是不分行,也是分行的。所以分行更加適合詩歌的欣賞和閱讀。( : )

  三是,詩的含蓄性。詩句就像一個漂在水上的冰塊,只能看到漂在水上的部分,浸在水下的部分是要靠我們想象出來的。我們看不見的部分也需要佔有一定的空間。一句詩獨佔一行便是給看不見的部分留下了空間。

  四是,詩句是討厭過渡的。詩句之間都有了因果關係,都有了必然聯繫,那便是科學的說明,實在的敘述,不是感情的表達了。正是它的討厭過渡,才使我們在書寫中,有必要留下過渡的空間,讓每一句詩享受獨佔一行的優待。正是它的討厭過渡,才使不同的人在閱讀過程中有了不同的體驗,每個讀者有了每個讀者不同的過渡方式。

  五是,詩句是多義的。任何語言都不會象詩句那樣具有豐富的含義,使人們對它產生那麼多不同的理解,並能運用到不同的文章中生髮出嶄新的意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原詩中是襯托友情的,可它又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徵,又是新生事物不可遏制蓬勃發展的象徵。有很多古代詩人,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詩句誣陷出很多牽強附會的罪名,就是因為詩句可以生髮不同含義,才被他人有機可乘的。“馬踏八方”是象棋中的術語,如果把詩句比作這裡的“馬”是再合適不過的。它的多義再一次證明了“詩無達沽”論斷。

  詩句的純情、跳躍、含蓄、多義、討厭過渡的特質。都說明詩句是需要體驗的,需要品味的,需要發現的。因為詩句的背後還蘊藏着更深刻的部分。這“深刻的部分”實在有必要給它留下足夠的位置。所以讓詩句獨立成行,在扉頁上留下足夠的空白,不要讓它前後左右的句子影響我們的視覺,影響我們的體驗是非常必要的。這個必要就是分行。

  但我們必須明確,分行只是詩歌的形式,它的純情、跳躍、含蓄、多義、討厭過渡才是它的本質。分行的不一定是詩;不分行,或分行不好的不一定不是詩,但它一定是形式不完美的詩。有詩意的小說散文,是借鑒了詩歌的某種特質,也不是詩。詩歌有它獨特的性格。

  不注重分行,是對詩歌形式不重視的表現,也是對詩歌內容不重視的表現。如何分行,如何分節,如何把一句詩放在詩體中最合適的位置,是詩人認真斟酌,不可隨意的。

  在詩歌內容意境上的獨具匠心,和在結構分行上的獨具匠心,應是現代詩人對現代詩歌追求的兩大內容。那些在內容上玩弄文字遊戲,製造出一些讓人摸不着頭腦句子的人,在敲打回車鍵的時候,我想一定也是無所用心的。那些模糊的內容,實在不可能有清新優美的形式。

  當然韻律是詩歌感情波動的形式,分行分節也最能適應詩歌韻律的需要。

您正在瀏覽: 詩歌為什麼要分行
網友評論
詩歌為什麼要分行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