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黑暗的種子(原創)

黑暗的種子(原創)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黑暗的種子(原創)

  魯迅的時代是極其黑暗腐化,充滿了無處不在,明目張胆的剝削壓榨,軍閥割據、戰火不斷,帝國主義橫行霸道,中國民眾沒有地位,沒有權益;所以魯迅在那個時代是一盞明燈,是一把利刃,有其時代的適應性。雖然不被其時的統治者所肯定,卻為想要革命救中國的人們所擁戴推崇。

  時間走到今天,雖然現在的社會上仍有很多腐敗黑暗的現象糾結於我們中間,但比起從前那個時代無所不在的漆黑感相比,現時期也可以算是一個沒有戰爭的“太平盛世”了。畢竟我們中國人在世界直起了腰桿,挺起了胸膛;“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再也不能恥辱我們的中國心了。人們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更多的時候人們想的是如何幸福的生活。

  由於追求急速的發展效率,我們的國家經歷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問題也出來了,追求速度必然導致一些無心顧及的缺失,追求市場化的功利概念阻止了道德觀念的普及教育。現代人文化素質相對高,但多屬於即學現用,比如經濟學。文化程度的提高並不代表道德素養的相對提高。這不是我們的個人出了問題,是體制在短時間內的無法健全導致了道德認知的失衡。

  汶川大地震,正當普天之下皆為哀痛之時,一些沒有道德觀念的青少年卻在破口大罵地震影響了他們娛樂的時間。這何其無知。然而這無知一半來自於他們自身的淺薄自私,一半就源於我們社會的影響。也不要盡意去苛責他們,他們就是我們現時期功利化觀念的誕生品。我們應該從體制規範、教育普及等方面去考慮為什麼八十后與九十后的人缺乏起碼的同情心?全社會都沒有真心誠意的奉行社會道德,憑什麼去指責這些還處在學習階段的無知少年?我們是有責任的。

  社會上沒有道德觀,社會人也就自然缺失去。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強迫新一代人去理解和接受魯迅是不現實的態度。但是我們必須要向社會明確一個認知——有壓迫就有反抗,有黑暗就有光明。魯迅可以被新的統治者審時度事的需要所驅除,但魯迅敢於對黑暗說不的精神在有識之士的心目中是不會被滅絕的。相反,壓制之下反會燎原本已淡弱的星星之火。對的我們要稱道,錯的我們依舊會批駁。魯迅精神的存在不以將其課本的剝除而轉移消化,黑暗的對立面總是光明。光明之下一切昭然若揭。

  這個時代相對和平和興盛了,但魯迅還是不能徹底被抹殺的。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不平等,更何況貧富差距巨大的當今社會?魯迅死了,然而太陽依舊在光耀人間。黑暗的種子孕育出來的啊,正是光明!

您正在瀏覽: 黑暗的種子(原創)
網友評論
黑暗的種子(原創)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