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石家莊發生的著名戰役

石家莊發生的著名戰役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得得9

  石家莊發生的著名戰役

  夫香

  1背水一戰

  井陘古塞、綿河兩岸,歷來均為兵家必爭之地,在井陘縣白石嶺上,保存着後世修築的韓信廟及陳餘祠,在鹿泉市抱犢寨山頂,後人修建淮陰侯祠,以紀念韓信背水之戰的歷史。這裡也正是韓信滅趙“背水之戰”的古戰場。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領漢軍去攻打趙國。

  趙王歇和趙國統帥陳餘,率領20萬兵馬,集結在井徑口(即現在河北省井陘山上的井陘關),準備迎戰。

  趙國謀士李左車向陳餘獻計說: “韓信這次領兵前來,一路上打了許多勝仗。他乘勝而來,其勢不可擋。但是他們經過長途跋涉,必定糧草不足,士兵,戰馬飢腸轆轆。我們井陘這地方山路狹窄,車馬通過困難。因此,我們可派三萬兵從小路截斷他的糧車。再把溝挖得深些,牆壘得高些,固守營寨,不與他們交戰。這樣一來,他們前不得戰,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就可活捉韓信。”

  李左車說得在理,可陳餘是個書獃子,很教條,不聽他的意見,說: “我讀過不少兵法。兵法上說,兵力比敵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圍敵人;兵力比敵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敵人對陣。現在漢軍號稱幾萬人,其實不過幾千人,況且遠道而來,疲憊不堪。我們的兵力超過漢軍許多倍,難道還不能把他們消滅掉嗎?如果今天避而不戰,以後可能沒機會了。” 就這樣,陳餘沒有採納李左車的正確意見。 韓信探知陳餘不用李左車的計策,十分高興。

  當時韓信、張耳統兵數萬,趙王歇與陳餘在井陘口聚兵20萬,雙方兵力懸殊,趙軍營壘設在今鹿泉市的土門關到井陘縣白皮關一線。堵截漢軍。

  韓信向井陘進軍,在離井陘口30里處安營紮寨。韓信選派輕騎兩千,各持一面紅旗,半夜抄小路趕到趙營背後,在萆山(今鹿泉市抱犢寨)隱蔽。

  次日晨,韓信命萬餘人渡過綿蔓水(今井陘縣綿河),背水布陣。有左右進言:兵法上說行軍布陣要背山臨水不可背水面山。“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布陣,豈不犯兵家之忌耳?”韓信答道:“兵法雲,`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我軍大多是新募的兵卒,沒經嚴格訓練,只有將他們置之死地,方能拚命廝殺,死裡求生。

  陳餘站在白石嶺上,俯瞰綿蔓河,見韓信背水布陣,大笑譏諷韓信小兒,不懂兵法,爾今休也!即令趙軍出擊。

  此時,韓信樹起大將旗幟,戰鼓擂動,號角齊鳴,直攻趙軍營壘。漢軍背水作戰,沒有退路,個個奮勇殺敵。雙方激戰,韓信令士兵丟棄旗鼓,佯裝敗退,陳餘馬上令所有趙軍傾巢而出。這時埋伏在趙營背後的兩千騎兵按韓信命令,迅速從萆山沖向趙營,拔掉趙旗,樹起無數漢軍旗幟。趙軍久戰不能勝,忽見趙營遍插了漢軍紅旗,頓時大亂,紛紛奔逃,作鳥獸散。韓信遂令全軍兩面夾擊,追殲趙軍。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韓信巧設背水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大破陳餘,消滅趙軍。創造了我國戰爭史上的著名戰例。

  2、王莽趕劉秀

  (劉秀走國)

  唐代胡曾在《渡滹沱河》一詩中寫道:“光武經營業未興,王郎兵革暫憑陵。須知後漢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這首詩說的是 公元23年,王郎稱帝,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着前朝血統的劉秀乘勢起兵,與更使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今河北柏鄉)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依然沿用“漢”為其國號,是為“東漢”。時,時政多舛,諸州郡官員難辨真偽,紛紛聽命王郎。立足未穩的劉秀,被王郎追趕,一日,渡過滹沱河,逃到安平縣會渦村。寒風凜冽,人疲馬乏,而追兵將至,劉秀勢危。絕望之際,一布衣少女荷擔而至,眉間紅痣如星。眾人馬飲兩桶水,而水不絕。少女說:"速去真定,大事可成。"說完竟飄渺而走。劉秀知是神人引導遂奔逃真定。

  公元24年,劉秀到達盧奴(今定州),上谷太守耿況之子耿弇南下求見。耿況原本是王莽委任的太守,更始帝劉玄遣使巡視郡國,耿況歸順更始帝,得知劉秀北巡,特意派其子耿弇前來接應。陪同劉秀到達上谷郡治所薊城。城內傳言邯鄲大軍將至,劉秀及其隨從便準備南下。耿弇堅持迎劉秀進城。正在兩者爭論之時,西漢廣陽王之子劉接在薊響應王郎,而且王郎懸賞捉拿劉秀檄文傳至薊城,劉接發兵圍剿劉秀。

  劉秀兵微將寡,難以立足,又難以確認耿弇父子是否有詐,因此,從南門匆匆逃出薊城,與耿弇失散。劉秀一行一路晝夜兼程,疾馳到饒陽蕪簍亭。

  次日到饒陽,劉秀官屬皆飢餓不堪,於是詐稱是王郎使者,到傳舍就食。不料隨從劉秀的兵將由於飢餓難耐,發生爭搶食物情況,引起了傳舍官的懷疑,傳舍官遂謊稱“邯鄲將軍到”,劉秀兵將官屬大驚失色。劉秀自知迎戰必敗,便機智以對,鎮靜自若說“請邯鄲將軍入”。這才穩住傳吏,使其從屬得以解決溫飽。

  劉秀一行率部南馳,“至下曲陽(今晉州市西),傳聞王郎兵在後。從者皆恐。”南面又是滹沱河,劉秀一行一邊西奔一邊令大將王霸親自查看。王霸唯恐驚嚇官屬,返回后詭稱曰:“冰堅可渡,官屬皆喜。”事後,劉秀對王霸說:“安吾眾得濟免者,卿之力也。”

  由此,才在王霸護衛之下,有驚無險地渡過了滹沱河。現在在石家莊市長安區滹沱河畔,有個村子名叫“凌透”。據說當年劉秀到滹沱河邊,其兵馬履冰而過,劉秀渡河后冰凌隨即裂透,阻止了王郎追兵。現長安區凌透地方就是劉秀等渡過滹沱河的地方。

  這一事件,在後世的許多名人詩詞中都有反映。如南宋的忠臣宰相文天祥,被俘后,經滹沱河,寫下了《渡滹沱河》二首,其中寫道:“過了長江與大河,橫流數仞絕滹沱。蕭王舊事今何在?回首中天感慨多。”

  劉秀至真定,與真定王劉揚聯姻(現石家莊東垣城即真定王劉揚的王宮)。借劉楊之勢,立足冀州。滅王莽進而一統天下。被後世尊為漢光武帝。

  3、顏杲卿抗叛

  公元756年正月初,安祿山在洛陽自立為大燕皇帝,直逼潼關。為牽制叛軍主力,顏杲卿傳檄各郡縣,聲稱朝廷派榮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統“王師二十萬入土門”,同時遣部將郭仲邕率百餘騎兵,在土門關外拖柴草飛馳,揚起煙塵,令土門將士搖旗擂鼓,假稱王師先鋒已到。這一行動,極大地鼓舞了河北軍民的鬥志。當時,正在圍攻饒陽的叛將張獻誠聞訊,丟盔棄甲龜縮於范陽城。而趙郡、廣平、河間等郡,則殺掉安祿山的部將和偽刺史、偽太守,傳首真定。時顏杲卿(691—756)任常山郡真定(今正定)郡守。數日內,有15郡歸順朝廷。

  不幾,安、史叛軍途經真定,對顏杲卿百般利誘脅迫,顏杲卿及部將不為所動,仍堅持積極抗擊叛軍。

  當數萬叛軍兵臨真定城下時,顏杲卿面對強敵,組織軍民打退叛軍屢次進攻。在內缺糧草、外無援軍的艱苦條件下,顏杲卿和大批將士及家眷被俘。

  史思明用寶劍按住顏杲卿次子顏季明的脖子,威逼顏杲卿投降,並讓他制止河北各郡縣的抵抗。顏堅貞不屈。史思明惱羞成怒,將其子侄顏季明等殘酷殺害,並把顏杲卿等押往洛陽。

  安祿山把顏杲卿等人捆在洛陽天津橋的柱子上,惡狠狠地說:“吾擢爾太守,爾何所負而反?”顏杲卿義正詞嚴地對答:“汝營州牧羊羯奴(安祿山為營州羯族人)耳,竊荷恩寵,天子負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義。恨不斬汝以謝上,豈能從爾反耶?”

  安祿山窮凶極惡,割下顏杲卿的舌頭,並令劊子手把顏杲卿的幼孫顏誕、侄兒顏詡、幼子顏詢等人的手足砍掉,割肉刮骨。顏杲卿視死如歸,痛斥賊酋,最後被凌遲致死,時年65歲。

  顏杲卿等愛國志士抗擊叛軍的壯舉,雖然失敗,但遏制了安祿山在河北的勢力,延緩了叛軍入陝的時間,為後來郭子儀、李光弼等人平息安史之亂創造了條件。

  4(燕王掃北)靖難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后,為鞏固朱家帝業,排除異已,不擇手段地殘害功臣宿將。在繼承皇位的問題上,朱元璋內部也發生了分岐。馬娘娘利用垂簾聽政的機會,祖封小王,把四皇子朱棣封為"燕王"趕出南京,名義上叫朱棣去掃北,實則設下重重陷阱,欲置朱棣於死地。此舉激怒了燕王朱棣。朱棣採取先發制人的戰略,以“清君側”為名,掛孝舉兵南下。自稱“靖難”。

  時惠帝派長興侯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率兵討燕。建文元年(1399)八月,耿炳文率王師至真定。

  當時,燕王軍隊只有數萬,雙方兵力懸殊。但朱棣熟悉河北地形,發揮內線作戰的有利條件,主動出擊,打迂迴戰,各個擊破。

  耿炳文的部將張保在真定一戰,臨陣投降了燕王。朱棣掌握了南軍的虛實,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耿炳文率部北跨滹沱河,欲駐在真定城西北至西山一帶。正在調動之際,朱棣率精騎數十,繞過城西南,利用南軍大規模擁擠渡河的時機,突然南北夾擊,耿炳文急促出城迎戰,但不敵燕軍夾擊,南軍被“斬首三萬餘級,積屍塞城壕,溺死滹沱河者無計其數”。

  耿炳文兵大敗,被帝詔回南京,另派李景隆取代。

  建文二年(1400)四月,李景隆帶兵60萬,由德州(今山東德州市)進兵真定,以圖取燕。兩軍會合於白溝激戰,李景隆敗走濟南。是年九月,明惠帝又選盛庸為帥進駐德州,與定州(今定州市)、滄州互為犄角之勢,從三面圍困北平。燕王朱棣佯攻遼東,突然南下,攻陷南軍防禦最薄弱的滄州,“拔其城”。

  建文三年(1401)閏三月,兩軍會戰於藁城,燕軍得勝,斬敵首6萬餘,追至真定城下,生擒南將。河北郡縣多望風降燕。

  建文四年(1402),燕軍渡淮水,直達京師應天府城下。朱棣於應天府即皇帝位,改元永樂,是為明成祖。朱棣在眾多英雄的輔佐保護下,通過你死我活的較量,終於清算了韓馬兩黨的罪惡。登上了大明永樂皇帝的寶座,重建萬里長城,鞏固了邊防。明朝從此也進入了安定、繁盛的時期。

您正在瀏覽: 石家莊發生的著名戰役
網友評論
石家莊發生的著名戰役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