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揭示人物的性格美

揭示人物的性格美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一篇好的文藝作品,總是以其真、善、美的魅力令人折服。我讀《石匠李》(作者周鶴生),就有這樣的感覺。

  小說雖然沒有奇巧的完整故事,也沒有曲折的人生遭際,甚至連篇幅也很短,僅九百個字。但是,作者將李石匠——這個“雙耳被敵人的大炮震聾”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在將近四十年的人生長河中經歷的風風雨雨,踏過的坎坎坷坷進行了濃縮。作品以凝練的筆墨,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憎愛分明的形象及其真、善、美的人格。

  當李石匠“手裡捏着個榮譽本本”回鄉時,“鄉長讓他守鄉政府大門,吃口官糧”,他卻搖搖頭,上山學石雕,做了“神手雕的關門弟子”。“每到北風緊時,鄉長的老伴兒會顫抖着雙小腳艱難地上山,給石匠加條破棉絮。他們把石匠李當成自家孩呢。”老鄉長對李石匠關懷備至,李石匠對老鄉長也是一往情深。那一年,“老鄉長被捆着雙手挨批鬥,李石匠咆哮着衝上去背起老鄉長一口氣衝上山,他把石片片壘在門邊,要和膽敢上山的人拚命呢。”當新鄉長派人拿着錢上山請李石匠下山辦石雕廠時,“石匠見了哇哇叫着把他趕跑”,而當“老鄉長知道了,挺起精神讓人用滑竿抬他上山,石匠見到他沒打一個頓,捲起工具隨他下山。”李石匠就是這樣,以其真情,還人情真。同樣,李石匠與他師傅之間的感情也是如此。師傅死後,“李石匠哭紅了雙眼,七天七夜為師傅雕了一方清山凹空前絕後的青石巨碑”,自己死後,也“埋在神手雕墓旁邊”。師傅死後,李石匠下山“給鄉親們鑿磨、銑牲口槽和轆轤”,為鄉親們幹活,他從不收錢。

  李石匠的性格,集中表現在他“受人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這從他對老鄉長的“感恩”,對師傅的“報答”,對鄉親們的“還願”中可以看出來。也許有人會對這種傳統的“報恩”思想報有異議,而我卻以為,正是由於這種樸素的情感,構成了李石匠與他周圍人的那種水乳交融的誠摯關係,也才使其性格之美得到了升華。試想,在有些人的“權錢交易”愈演愈烈,有些人“見利忘義”、“忘恩負義”的時候,李石匠這種“報恩”情感的砝碼,份量會輕嗎?

  附小說:《石匠李》

  李石匠年輕時不是石匠,抗美援朝結束回清山凹時,手裡捏着個榮譽本本,他的雙耳被敵人的大炮震聾。鄉長讓他守鄉政府的大門,吃口官糧,他搖搖頭。奔上南宮廟邊,沖神手雕磕三個響頭,提上布兜當上神手雕的關門弟子。或許雙耳的靈性轉移到雙手上,沒兩年他就掏盡了師傅的技藝。滿師該走了師傅舉起鋼鑿趕他走,他竟然橫着腦袋迎鑿撞上去,嚇得師傅忙縮回握鑿的手,引得師徒倆哈哈大笑。那天師徒倆去大青山採石,一塊滾石讓師傅命歸九泉,李石匠哭紅了雙眼,七天七夜為師傅雕了一方清山凹空前絕後的青石巨碑。

  李石匠從此下山,展轉凹子前後給鄉親們鑿磨、銑牲口槽和轆轤,渴了哪家都有他喝的水,飢了,轉誰家也沒少了他吃的。石匠幹活不用喊,喊了他也聽不見。四五百戶的大凹子誰家磨鈍了,臼該換了,他心中有底呢。他幹活不收錢,10分工才幾分錢的鄉親們拿不出錢。該他的殘廢金老鄉長攆屁股塞進他口袋,他又掏出扔地下,氣得鄉長罵“聾子缺心眼”。倒是給他的衣服,石匠毫不客氣地拿回廟邊。每到北風緊時鄉長的老伴兒會顫抖着雙小腳艱難地上山,給石匠加條破棉絮,他們把石匠當成自家孩呢。

  那年,已過中年的石匠幹活路過鄉政府,猛見老鄉長被捆着雙手挨批鬥。他不知道出了啥事,便咆哮着衝上去背起老鄉長一口氣衝上山,他把石片片壘在門邊,要和膽敢上山的人拚命呢。老鄉長在山上住了近一年,這一年他可着心意在廟門前雕成一對青石巨獅,獅子雄渾的氣勢,圓睜雙目,昂首長嘯,倘若主人對其口中送一股氣,一對獅子准能躍下石階搖尾相隨。

  前年日本佛教協會一位方丈來南宮廟,被這對獅子吸引,要花五萬日圓買走,石匠摟住石獅怒目而視,才使方丈斷了念頭。陪同來的鄉長受此啟發要在清山凹辦一個石雕廠他派鄉工辦主任請他下山,做着手勢並從懷裡拿出一疊鈔票比劃,石匠見了哇哇叫着把他趕跑。老鄉長知道了,挺起精神讓人用滑竿抬他上山,石匠見到他沒打一個頓,捲起工具隨他下山。半年後,清山石雕廠的大青獅,一對就賺回成萬元的外幣。

  今年初,石匠臨死前,他指指床下,鄉親們見是一塊青石碑,他又指指神手雕的墓地方向,見鄉親們讀懂了他的意思,才放心閉目。鄉親們把他埋在神手雕墓旁邊,他自己雕刻的墓碑立在墳前,精工雕成的石碑正面,刻的是兩隻耳朵。

您正在瀏覽: 揭示人物的性格美
網友評論
揭示人物的性格美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