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矛盾與是非

矛盾與是非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經用三句詩來概括人生的三大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解釋玄思;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解釋苦索;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解釋頓悟。王國維使詩從愛情領域上升到治學領域 ,賦予其深刻的全新內涵。

  人生的境界是一個廣泛而抽象的概念,無法簡單的解釋,但從一個角度解釋,人生是人在社會生活中全部的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交流融合所構成的抽象化的集合,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很多時候我們會不知不覺的陷入矛盾和糾結中,世界是矛盾的,人把自身的矛盾性主觀的映射到客觀世界中,矛盾是思想情感的產物,假如人不存在矛盾感就無法感知世界的矛盾性,那就無所謂矛盾與不矛盾了。同時,世界的矛盾性作為一種外部力量,又潛移默化的影響着人的矛盾感的形成,因為人成長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從幼稚到成熟,人的矛盾感也是從無到有一步步的形成,人成長的過程狹義的講就是矛盾感形成的過程。

  矛盾是一個被高度概括化了的具有強烈解釋性的哲學名詞,好多東西用其他途徑來解釋似乎很困難,但有時用“矛盾”兩個字解釋就顯得合情合理,很多人都能理解。矛盾把對事物的解釋權變相的賦予了人們,但表面上似乎“矛盾”就是答案,其實不然。

  是非,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矛盾的子集,是非本身就充滿了矛盾,是具體化了的矛盾,世界的矛盾性很大程度上歸結於是非的存在,我們無法避免與是非打交道,理解是非,辨別是非,解決是非,但是非從來就沒有消失過,它總是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只要矛盾存在,是非就會存在。

  假如用是非來解釋人生歷程,人生可分為四個階段:無感是非,不明是非,是非分明,不以 是為是不以非為非。

  剛出生的嬰兒,天真無邪,沒有能力去感知和認識世界,當我們處在無憂無慮的階段時,我們也不理解何為是非,況且我們也無需理解是非,但是非一直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絲毫沒有察覺,對於是非我們連最原始的感覺都沒有。這時我們的人生處在最低層次階段。

  人的心智是從幼稚一步步走向成熟,隨着心智的增長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是非開始對我們的生活有了影響,這時我們才意識到原來世界上還存在是非,有了最原始的感覺,我們感知到了是非的存在,但我們還不能透徹理解是非,我們的分析判斷能力還處在成長階段,相對於第一個無感是非階段,我們已上升到不明是非階段,有了質的提高。

  我們繼續成長,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自我思維能力的提高,理論和實踐的磨練,使得我們能理解是非,它在成熟的心智面前揭開了神秘朦朧的面紗,真實的展現在我們面前,這時我們的人生已上升到了是非分明的階段。

  對於第四個階段,與其說階段,不如說是境界,很多人無法達到這個境界。不以是為是,不以非為非,這句話充滿了哲學的辯證思想。是在此處是是,是在他處是非,非在今日是非,非在他日是是。這是動態的思維模式,看問題並不局限於就事論事,判斷標準和所得結論是不斷變化,很多東西並不能絕對的衡量。更深層次的講,“不以是為是,不以非為非”是一種豁達的人生觀,世界是矛盾的,人是矛盾的,我們用矛盾的思維來解釋充滿矛盾的矛盾的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答案沒有對錯,唯一的區別是是否能擁有一個豁達的人生。

  是是非非,無謂是非,既是是非,無是無非。

您正在瀏覽: 矛盾與是非
網友評論
矛盾與是非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