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文化隨筆 > 關於張無忌的愛情:男人更需要被更多女人愛

關於張無忌的愛情:男人更需要被更多女人愛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小景

  一個認識很久,但是只見過一面的朋友常常為尋找到自己和家人滿意的女朋友而苦惱,不知道究竟該如何讓其兩全,這是一個難題,愛情誰也說不清楚,又常常讓所有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看過金庸越來越多的小說,更加覺得“射鵰三部曲”是其經典而顛峰的巨著,無人能夠超越,因為首先他自己就已經無法超越。之前斷斷續續地看過電視劇版本的《倚天屠龍記》,時間關係沒能夠連續地全部看完,後來終於找時間看完了完整的故事,當然原著的小說版本比電視劇更精彩,覺得蘇有朋版本的張無忌應該是最符合原著精神和個人氣質的電視劇。蘇有朋演繹了一個俠義柔腸、肝膽義照、真誠無私,但是對待愛情卻游移不定,善良軟弱,具有“九陽神功”的陽剛及“九陰真經”的陰柔的大丈夫。

  關於張無忌的愛情,他一生中遇到了四個真正意義上的痴情女子,周芷若、趙敏、蛛兒、小昭,當然,楊不悔也曾經愛過他,但是最終卻成為了兄妹般的情誼。小說寫到他們最初的相遇,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彷彿都是一場已經預演好的緣分,只是有些人有緣無分,有些人緣分已盡,有些人只是一場偶遇,有些人雖然有過短暫的溫馨,但是也註定只是擦肩而過的無奈。

  張無忌長大后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對於楊不悔對此問題的追問,他也只是內心波濤洶湧,嘴上卻始終無法做出決斷。其實,對於張無忌所處的朝代來說,一夫多妻似乎也是社會所能容忍的,如果金庸寫成這樣的結局,那想來應該是最完美無缺的愛情了,只是,金庸的佛學與中庸不允許也不願意這樣寫,當然小說的矛盾與衝突也是一方面。於是,張無忌就在比較中艱難地見一個,愛一個,愛一個,傷一個,因為,不到最後,他無法把自己的愛完整而唯一地留給一個人,於是,四個女子都痛苦,又都有過偶爾的幸福和快樂。

  其實,像張無忌這樣的孩子,對於愛情,他一直是渴望越多越好,來者不拒,因為他內心深處缺少母性的關愛,一個人越是缺少什麼,就越是渴望擁有更多,他的猶豫不絕也顯示出他渴望被更多的人保護,被更多的人愛,這樣才能夠擁有安全感——這是人生五大需求的首位。他的經歷讓他從小到大都缺乏安全感,內心懦弱、膽小、猶疑,雖然因為練就了《九陽神功》而無人能抵,但是一個人無論表面多麼強大,如果內心遭受過巨大創傷無法擺脫而脆弱不堪的話,那他終將是不堪一擊的,張無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受母親的影響太大,以至於對後來的四個女子都是既愛又恨,恨的越多也就愛的越多,或者說愛的越多也就恨的越多。

  每個男人都渴望擁有她們這樣的四個女子陪伴一生,但是當現實所不允許的時候,他們又希望最好有一個女子能夠包容四個女子所有的優點,包括周芷若的樸實親切(雖然後來變得陰毒,那也是情節需要,非本人意願)、趙敏的聰慧富有、蛛兒的堅強善良、小昭的忠心賢淑,然而找這樣的一個女子比同時擁有四個女子陪伴一生更難,於是,張無忌就更加難以取捨,就更加需要更多人愛。這不是自私和貪婪,而是人性中本能的需要,他需要的更多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因為他最懂得父母愛情的不易與忠貞不屈的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相守。

  他的猶豫和難以取捨完全出於對自我保護的需要,既要有母親般的慈愛,又要有女孩般的頑皮;既是長輩,又是妻子;既能夠伸出手臂保護她,又需要作為一個避風的港灣……對於張無忌來說,既然不能同時擁有這樣四個女子,那就讓她們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越長越好,於是就時常猶豫,與其說時常不知道該做如何選擇,還不如說時常不做出選擇。

  其實,到最後他還是有自己的主見的,這是金庸安排的結局,但是同樣也是張無忌這樣的男子內心掙扎比較后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戀母情節讓他一生中都在尋找一個如同他母親一樣的女子,而趙敏就是這樣的一個基本吻合的女子,選擇趙敏也就是命中注定的。蘇有朋版本的電視劇從最開始的張翠山和殷素素到最後站在同一塊石頭上許下終生不離不棄願望的張無忌和趙敏,讓同一個人進行演繹,也就從某種意義上已經預示了某種象徵意義,這是一個經典鏡頭,也是從一開始就無法分離的約定和相守。

  堅強如張無忌,軟弱也如張無忌,他的愛情需要被更多女人愛,但是也會把所有的愛融入到一個女子體內,讓軟弱變堅強,讓堅強更堅強。

  緣分總是在某個角落悄悄地等待着,一時的錯過並不代表終生的失去,一時的磨難也無法終止既定的緣分。

您正在瀏覽: 關於張無忌的愛情:男人更需要被更多女人愛
網友評論
關於張無忌的愛情:男人更需要被更多女人愛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