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曹操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pp958
暑假無聊,繼《漢武大帝》、《康熙王朝》之後,我居然又看完95集的史詩大劇《新三國》。賞罷,回味無窮、感觸良深。在此,我且不論其中有多少的情節偏離史實,也不論其中有多少的錯亂邏輯,僅從人物塑造上,我覺得《新三國》的是成功,尤其是曹操。
如果要給三國的英雄人物排序,曹操當仁不讓位居榜首。
從歷史的角度看,曹操是的“奸雄”的代言人,可謂一奸到底。“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眾奸之大,其餘的諸如:巧取官渡、豪奪徐州等,在此不一而足。從社會的角度看,曹操則是黑的代表,也可謂一黑到底,不留一點白瑕。這一點在李宗吾的《厚黑學》中剖析得淋漓盡致。書中如是寫曹操的黑心:“三國奸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黑: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后皇子,悍然不顧,並且明目張胆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心子之黑,真是達於極點了。”
而《新三國》中衝破了歷史與社會給曹操的定型鏡,我不想多加褒貶論證,僅從劇中的曹操臨死的台辭便可見一斑。直至死的最後一刻,他依然重複着那句劇中他一生說過多次的話:
“世人昨日看錯我曹操,今日又看錯我,也許明日還看錯我,但我仍然是我,我從來不怕別人看錯我。”僅此可見導演的用心良苦啊!
這一劇情當時令我十分震憾,惋惜這一代雄才的殞落的同時,更敬佩其高屋建瓴的大氣和忍辱負重的胸懷。其實,想一想,曹操並非一奸到底,亦非一黑到底,很多事情其都是不得以而為之。況且不論從歷史還是新劇本中,曹操也有其忠義之面。試想倘若絲毫不忠,為何要刺董卓、手屋兵權至死而不篡帝位?再者,如果他絲毫不義,又為何數次不殺齊備?還有那送陳公台最後一程的感人情節又是為何?不禁想起大清王朝的帝王康熙用苦役——-洗馬桶逼死容妃那凄涼的一幕。容妃死後,在她的陵墓邊,康熙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你是扎在朕心頭上的一根刺啊,這刺啊,扎進去痛,拔出來更痛。”其實每位帝王的一生又何止一根刺呢?同樣,藍齊兒格格、李光第、姚啟聖不也是康熙心頭裡的刺嗎?世人可會因此而否認康熙是一代賢明帝王呢?不會!呂伯奢、孔融,楊修,董承伏還有那劉備、漢獻帝、還有皇后皇子不也是曹操心頭裡的刺嗎?但世人為何卻要給曹操冠以一個“奸雄”的頭銜呢?因此,新三國導演高希希似乎是想讓世人明白一點,曹操的奸其實只是表面,實情是曹孟德做事過於坦蕩啊!所以,是該為曹操翻案的時候了。
當然,這一翻或許翻出很所謂學者與媒體的罵聲來,但我覺得網絡與觀眾的罵聲是正常的。因為,中國的電視劇從來都是有人罵有人揚,一邊罵一邊評論,一邊評論一邊熱播。作此評論,我想我也挨罵,但我依然佩服高導演這一大膽改動,也佩服他高屋建瓴的卓見。比較而言,我倒有點覺得李宗吾先生的言論有偏僻極端之辭,過於表面而沒有真善美了。
賞完全劇,回味無窮。我想曹操是一塊石頭,一塊敗絮其表,金玉其中的石頭;一塊大忠似奸,大真似偽的石頭。其實,歷史長河、現實生活中又何止一個曹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