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浮雲,自在澄明
手機:M版 分類:文化隨筆 編輯:小景
我讀書有一種不好的習慣,就是興之所至而不求甚解,這樣的後果自然是不精不誠,自然不能動人。特別是對於一個真正要為學術事業而獻身的人來說,更不能這樣浮泛。然而,本性難改。這不,為了寫一點東東,撿起來那些所謂的故紙堆來找尋,找尋到與崔顥《黃鶴樓》齊名的李白的一首《登金陵鳳凰台》,原詩如下: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雲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歷來很多人為了比較崔李這兩首詩的優劣而爭論不休,我暫且不去管它。我只知道,讀了這首詩歌后我的第一反映就是要把它背下來,然後悉心體會。可能在形式上與崔詩有很大的相似,但暫且不顧這些,讓我們來看看詩仙李白登金陵鳳凰台時的真切感受。
崔詩《黃鶴樓》是為了尋找每個人精神家園。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出李白的這首詩也有此意,但李詩的最大不同體現在尾聯“總為浮雲能蔽日”這句上。游鳳凰台,詩人和崔顥一樣有着沉重的歷史感,使命感。這些都是我國古人應有的精神品格。但李白的深刻之處卻獨獨體現在“總為浮雲能蔽日”這句上。鳳凰台上空空如也,空么?詩人放大視野,看到的是湘江的水流;拉長歷史視野,看到的吳越春秋的鉛華洗盡;看到的是魏晉南北朝時候的繁華聚散,看到的是往事成空。看到了自我理想的破滅。回到現實,詩人在這勝景中看到的是純美的自然:雲和山,長江和湘江,白鷺洲……然而,理想不再,長安不見。為何?因為浮雲蔽日么?
詩人的反思成了我們的哲思。浮雲蔽日,我們看不清青天,那麼青天外的世界更是朦朧而隱匿不見。當我們在自己理想破滅的時候,總能為自己找到一些借口,借口現實的阻力,借口現實的黑暗,借口自己當初沒有更加努力等等。浮雲蔽日,遮蔽的不僅是這個現實世界,更是自己那份求真的心靈。在一個被遮蔽的世界里,我們總有那麼多的借口,為自己尋找開脫。這樣,每個人都有理由為自己的失敗找到借口,每個貪官都為自己的罪行找到借口。可是回頭想想,是這樣么?當向外的訴求找不到答案時,我們是否該向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遮蔽的內心,從來都沒有去“滌除玄鑒”,從來都沒有“虛壹貳靜”,更從來沒有“澄懷味象”。我們的心靈被包裹的嚴嚴實實,得用鋸子鋸,鎚子錘,剖開那層厚厚的包裝,讓心靈透透氣,然後我們才有可能恍然大悟:原來開始就是一個錯誤!
李白在詩歌上成就斐然,然而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如此悲觀,絕望。我們看看,這是他原本想要得到的詩意生活么?詩人就是詩人,一個純粹的詩人哪裡容得上你在政治上指手畫腳呢,那裡容得上你在那裡的率性而為呢?李白選擇政治這條路徑原本就是一個錯誤。他沒有很好的叩開自己的心靈去問問,自己到底合不合適在這條路徑上走下去。“總為浮雲能蔽日”?到後來,我們的詩人李白可能也沒有想通吧,要不然怎麼望不見長安還躊躇滿懷呢?
相關範文
- ·浮雲,都是風景
- ·《讓心自由》讀後感--為了自在先不自
- ·心有桃花源,自在水雲間
- ·往生命的盡頭走去,自由自在!
- ·當浮雲亦是浮雲
- ·步如澄明之徑 ————法律推理在司法
- ·浮世蒼茫,誰為誰拂去心傷?
- ·拂去塵埃得靜心
- ·褪去浮華,只待離人歸
- ·拭去浮華
- ·淡去浮華,禪意人生
- ·那抹淡雲,飄得最久
- ·你像一片雲,輕輕的飄過我的窗前
- ·天上的雲,你的心,我的淚
- ·烏雲,晴空
- ·就像白雲,就像烏雲
- ·一片雲,一朵花
- ·彩雲,是我寫給落日的情書
- ·雲,哭了
- ·那雲,那天,那季節的擺鐘
- ·流雲,路過的曾經
- ·飛鳥愛彩雲,寂寞的開始
- ·夕風拂雲,嫻靜塵心
- ·白雲,只為藍天舞蹈
- ·抬頭望雲,我說風迷了眼睛
- ·牽一片閑雲,尋找夢中的村落
- ·清淡流雲,藍蒼幽幽,念執着。
- ·雲,漂浮的生命
- ·青梅煮酒風雲,摺扇淡搖天下
- ·前塵往事如煙雲,高歌一曲迎新春
- ·宿怨,羈絆,雲,散、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