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黃鶴樓游感

黃鶴樓游感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pp958

  黃鶴樓對於我一直以來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和割捨不斷的情愫,究其原因是因為上學的時候曾經學過一首唐朝崔顥的詩《黃鶴樓》,當時教語文的老師是一位很博學的右派,他不僅把黃鶴樓壯觀的景色描述的使人身臨其境,而且把詩人懷鄉的那種愁緒闡述的淋漓盡致。現在回想起來更增強了我一睹為快的願望。

  去年初冬的一天,我跟隨一個觀光團來到了嚮往已久的黃鶴樓……

  雖是初冬季節,觀賞黃鶴樓的遊客還是絡繹不絕,從西門進入黃鶴樓景地,迎面有一尊銅塑的兩隻仙鶴屹立於黃鶴樓的腳下,也許這就是那隻傳說中的仙鶴吧;銅鶴的下面有一銅塑的龜,龜背上盤有銅製的蛇,看那條蛇,簡直就像在蜿蜒行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兩隻仙鶴亮着翅膀像要西去一樣。

  巍峨聳立於武漢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美稱,與湖南嶽陽樓,山東蓬萊閣、江西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於此),在形勢險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長江處,修築了歷史上最早的黃鶴樓。黃鶴樓在群雄紛爭,戰火連綿的三國時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着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遊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而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為武漢“江城”的美譽奠定了基礎。

  我們在導遊小姐的帶領下繼續向樓上奔去,導遊小姐邊走邊給我們講了關於黃鶴樓美麗的傳說……

  黃鶴樓的得名,有兩種說法。“因仙”一說曾有仙人駕鶴經此,遂以得名。一說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牆上畫一隻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十年後道士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

  雖然這些神話傳說很美麗,也很動人,但都不是黃鶴樓名字真正的由來。歷代的考證認為,黃鶴樓的名字是因為它建在黃鵠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鵠”與“鶴”二字一音之轉,互為通用,故名為“黃鶴樓”。因山得名的說法為黃鶴樓名字的由來奠定了地理學的基石,因仙得名的說法卻讓遊客插上了縱橫馳騁的想象翅膀,滿足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也為黃鶴樓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兩種說法相得益彰,共傳於千秋後代。

  黃鶴樓還有一個關於三國名臣費禕的傳說。

  費禕,江夏人。三國時蜀漢名相。費禕性格寬和,劉備平定益州時,在蜀為文官。劉備死後,諸葛亮輔左劉禪管理國事,重用費禕及蔣琬等。南征孟獲時,諸葛亮以費禕為長史隨軍。後來興師北伐中原,諸葛亮撰《出師表》,稱費禕等“皆良實,志慮忠純”。北伐期間,費禕常為使節,往來漢中成都,又常替魏延、楊儀弭息糾紛。諸葛亮死時,將國事付與蔣琬、費禕料理。

  傳說費禕原來是天上的羽仙,專門管理飛鳥走獸的外衣。他喜愛江夏黃鵠山的秀美。黃鵠山突兀于濤濤江水邊,與龜山相峙,滾滾漢水與濤濤江水匯合,不舍晝夜向東流去,煙波浩渺,朦朦朧朧,一望無際。眺望江心,是芳草萋萋的鸚鵡洲。山上古柏參天,鬱鬱蔥蔥,紫竹叢叢,挺拔青翠,景色迷人。羽仙常常乘仙鶴前來遊玩,還經常召集鳥獸來此聚會,樂不思歸,因此觸怒了玉皇大帝,把他謫貶人間,到江夏郡降生,取名費禕。由於他才智過人,輔助蜀漢皇帝劉備和後主劉禪建立了功業。羽仙謫貶凡間后,鳥獸蟲魚無法領取外衣,紛紛到天廷哀號。玉帝只得將他召上天去,但他依然留戀人間,並乘黃鶴重遊故地。孫吳文人荀瑰站在黃鵠山眺望風景,見到一個身披五彩羽衣的仙人,乘黃鶴冉冉從天而降來到他的身邊,荀瑰十分高興,便邀請他飲酒。黃鶴便在空中盤旋,招來飛禽走獸前來聚會,他倆也盡情歡樂。將近日落之時,仙人告辭,荀瑰依依不捨,荀瑰為了招引羽仙,建築了黃鶴樓。

  這便是“建樓可招黃鶴、登樓可見費禕”的典故。

  延熙十六年正月新春佳節,蜀漢第三任執政者費禕舉行歲首大會,大宴群臣,同僚共飲。席間,費禕不經意被出席宴會的一個叫郭遁(魏國人)的人刺殺身亡。對於蜀漢政權而言,費禕之死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諸葛亮頻繁北伐,耗盡蜀漢國力之後,蔣琬當政十三年,費禕當政六年,均沒有大規模的出兵。蜀漢政權在這十幾年內獲得了一個相當難得的休養生息的機會。

  我們在導遊的引導下來到了詞亭

  詞亭位於在南樓東南側,黃鶴樓東南,白雲閣西南。亭中央矗立一大型青石碑,南北兩面分別鐫有毛澤東1927年春登蛇山時填寫的《菩薩蠻。黃鶴樓》和1956年6月暢遊長江后填寫的《水調歌頭。游泳》兩首詞。“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的著名詩句就出自於此,使本來神秘的黃鶴樓更增加了一點靈氣。

  看罷毛澤東氣勢雄偉的兩首詞我們又到擱筆亭。

  擱筆亭位於黃鶴樓以東,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於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李白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只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名氣大盛。

  李白稱得上是唐朝著名的詩人,和杜甫、白居易並稱唐朝“李、杜、白”三大詩人,卻在崔顥的詩面前才氣閉塞,自愧弗如,這也的確應了一句古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假如李白能活到現代我們這個時代,當他看到毛澤東的這兩首詞的時候,他就根本摸不起毛筆了……

  眼看夕陽西下,我們便開始往回走,一路上,同行的人當中有的稱讚黃鶴樓的雄偉壯觀,有的讚美龜山和蛇山的秀美,還有的則是一言不發,可我則對費禕這個人以及費禕的傳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是呀,費禕與仙鶴的故事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神話,人們在製造神話的同時也高度讚揚了費禕對於蜀漢的功績;諸葛亮慧眼識才,將費禕推上了蜀漢的執政台,使蜀漢的百姓有了這六年的安居樂業,休養生息的機會;不過費禕死後,姜維當政的五年,年年興兵,年年用兵,剛剛積蓄的一點國力又被瞬間耗空,無力支付戰爭所需的武器和給養;雖然不能完全把蜀漢亡國的責任完全推在姜維窮兵黷武上,但是姜維執政后的頻繁北伐,的確加速了蜀漢國力的衰減,使蜀漢最終走向滅亡。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作為一個國家要想保證自己的領土不被侵犯,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必須從經濟上富足,增強自己的國力。費禕執政六年期間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一心一意搞生產、抓經濟;說他休養生息也好,說他韜光養晦也好,我以為費禕的行為才是大智。

您正在瀏覽: 黃鶴樓游感
網友評論
黃鶴樓游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