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散文欣賞 > 登黃鶴樓懷古

登黃鶴樓懷古

手機:M版  分類:散文欣賞  編輯:小景

  黃鶴樓果然名不虛傳:偉岸、俊拔、大氣,四面飛檐,彷彿黃鶴展翅,款款欲飛。名聯警句,錦繡生輝:或成對倚於門側賞心悅目,或獨丁懸於匾額之上醒神勵志;或珍藏於櫃檯暗香浮動,或張掛於明堂蓬蓽生輝。巍峨龜蛇,是它巋然不動的兩隻駐腳;浩渺長江,是它氣貫長虹的一腔呼吸……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相傳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主樓高49米,共5層;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傲然舒展,恰似凌空黃鶴;與范仲淹所記的岳陽樓、王勃作序的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仰視其壯觀偉麗,慕名其鴻篇佳句,我不僅心潮澎湃,感喟不已。

  七十年代初,我還是個初中沒有畢業就教了初中語文的毛頭小伙。偶爾去縣城學習培訓,就粘糊糊湊在阿城五中吳老師旁邊,趁課間休息或內容乏味之機,聽寫他低低仄仄背誦的唐詩宋詞。大約兩年光景,竟也記下並背會了百餘首,其中最喜歡的就有崔顥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那時我還不曾見過“煙波”,更不懂“鄉愁。而此刻,佇立黃鶴樓最高處憑欄北望:龜山猶如一撮蒼蒼莽莽的心事,在滔滔江面上鬱結,挾起滿江揮之不去的煙波鄉愁。在迷茫還有些神秘的煙波深處,浪淘盡的“千古風流人物”,或踏浪湧來,或逐流遠去……

  一身傲骨、長袍峨冠的三閭大夫屈原,一路吟哦“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愴然而來。帝王昏聵,奸佞當道,以死名節之壯舉可歌可泣。汨羅江因葬其身而揚名天下,端午節因銘其志而傳承古今。

  羽扇綸巾、捧着《出師表》和一片赤誠的孔明踽踽而來,出祁山、擒孟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豪邁與無奈,“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詩聖難得一樂,須縱酒、喜欲狂之後,便想象“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何其淋漓痛快!而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封建社會,最終還是南柯一夢。

  處處青山、處處名句的詩仙登此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只知道李白是個浪漫的情種,卻也如此謙恭明智。倒是“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令眾遊子浮想聯翩,俯首心折,禁不住感時起故鄉、友情的珍重與綿長……

  1927年2月,毛澤東考察完湖南農民運動後來到武昌,登樓遠眺,情至而詞涌:“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當時中國社會之黑暗、動亂可見一斑;詞人心繫廣宇、憂國憂民之情袒露無遺。

  22年後,毛澤東帶領共產黨締造了新中國,成了人們的偉大領袖。1976年9月9日逝世於北京。整個中國哭得真箇是天昏地暗。誰知沒過幾年,9月10日就被定為了教師節,莫非有人想把他老人家從孩子心裡抹去不成?後來,據說始作俑者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悒鬱而終,魂歸大海。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可憐歷代精魂英靈!我就想,歷史就像這漫漫江水,“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然而,能夠興風作浪、揚起幾朵浪花的,能有幾人?然他們就是今人的楷模或鏡子。我們不是踩着他們的肩頭,就是循着他們的腳印前行到如今的。想着他們未竟的事業,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奮鬥、追求?想着我們遲早也要去和他們見面,成為未來的古人,我們還有什麼不能釋懷、放下?!

您正在瀏覽: 登黃鶴樓懷古
網友評論
登黃鶴樓懷古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