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升鍾湖神韻

升鍾湖神韻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小景

  四川省南部縣升鍾湖,猶如九天倒映的銀河,複製在劍脈山脈的群山峻岭之間,它將發源於秦嶺山脈的西河攔腰截斷而形成的高峽平湖。這座修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人工水庫曾被譽為中國西南第一湖,具有灌溉、防洪、發電、養殖和旅遊開發之功能。13億多立方米庫容,憑藉著200餘米的海拔落差,自流灌溉着下游十多個縣市區的200餘萬畝農田,保障着1000多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用水,解決了川北地區十年九旱的根本問題。每年春季開閘放水期間,所有的乾渠、支渠、斗渠、農渠、毛渠全負荷運轉,把生命之水輸向百萬農田和千萬人們的心田。流動的水系泛起波濤、騰起白霧,好一派壯觀的流動水墨畫。

  上善若水。維繫升鍾湖的西河流域,兩岸群山環抱,綠樹成林,蒼翠蔥蘢。距升鍾湖尾水位置約2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是四川省濕地公園,這裡的河岔灘涂,水草茂盛,灌木叢生,70餘種植物、30餘種野生動物、40餘種鳥類在這裡生息繁殖。層層疊疊的原生態植被,猶如一塊巨大的肺,把升鍾湖水過濾得清澈湛藍,清純可飲。這裡人煙稀少,民風淳樸,他們家家枕河、戶戶通舟,朝有百鳥爭鳴,晚有漁歌互答,樂呵至極。蕩舟青紗帳,船漿白天把“太陽”劃得金光閃閃;夜晚把“月亮”打得銀光一片,着實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距升鍾湖大壩主入口約30公里水路的地方有一個最大的島嶼――鳳凰島,全島總面積約500畝,因形似鳳凰而得名。是升鍾湖最開闊、最壯觀的地方,水面最寬處達3公里,島嶼眾多,港叉交錯,是水上運動和訓練的最佳場所。中國青年滑水隊、中國特技滑水隊把這裡確定為永久性訓練基地。8萬畝水面的升鍾湖滋養了大量的淡水魚類。眾多的島嶼,漫長的湖岸線,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吸引着大量的釣魚愛好者前來休閑垂釣。每到雙休日,湖邊帳蓬林立,釣桿密布,人魚博弈,樂哉呵哉!

  進入升鍾湖半島,美不勝收。4平方米大小的200多個浮動釣魚台依次排列在半島兩岸,不受湖水升降影響。一年四季向垂釣者開放,每遇重大比賽,隨着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萬釣齊下,蔚為壯觀。近年來,南部縣人民政府利用升鍾湖得天獨厚的魚、水資源修建環湖公路、游步道、釣魚台,大力發展和挖掘魚文化內涵,把釣魚、觀魚、烹魚、品魚作為旅遊長效產業,以舉辦國際國內重大釣魚賽事活動為推手,建立了永久性釣魚基地。連續四屆升鍾湖全國釣魚大獎賽的成功舉辦,使升鍾湖名聲大振、享譽中外,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釣魚城市”。這裡是休閑的天堂、垂釣的樂園、體驗的勝地。

  在升鍾湖83公里的主航道上,沉澱着厚重的歷史文化。國寶文物――元代古剎李封觀、皇娘墳;矗立於西河主航道上的清代神壩磚塔;建於盛唐時期的古西水縣衙;被湖水淹沒的古廟治平寺和紅色景點德豐縣蘇埃遺址、升保起義紀念館等,編寫着塵封的、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和美麗詩篇。

  在升鍾半島的對岸,有一個美麗的村莊,叫臨江坪村,被譽為“中國西部最美麗的漁村”。全村有85戶人家,300多村民集中居住在臨湖約6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帶。這裡的房屋建築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川北民居風格,為土木穿斗結構,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分戶連片,外觀包裝一致。一座座農家院落乾淨整潔,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間,令人心曠神怡,感嘆不已。全村80%以上老百姓從事漁家樂旅遊接待,每逢雙休日、節假日,城裡人紛紛到這裡吃漁家飯、住漁家屋、享漁家樂,從事農耕體驗,放鬆心情,陶冶情操,別有一番情致。

  進入升鍾湖景區,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入口處的水庫大壩。它橫亘在西河中段兩山之間,壩長420米、高79米、寬12米,是上世紀70年代廣大人民群眾靠肩挑背磨築起的粘土大壩。大壩外坡當地老百姓用白瓷片堆制而成的“升鍾水庫”四個大字,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幫親筆提寫。飽含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川東北老區人民的深情厚愛,大壩的雄偉壯觀與九孔泄洪閘等配套工程,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漫步大壩,彷彿看到了當年漫山遍野紅旗招展,萬人打石挑土拉碾的勞動場景,聽到了震耳欲聾的勞動號子。。。。。。

  在旅遊開發進程中,升鍾湖各級管理部門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從湖水的監測、污水的排放、項目的投入到執法管理都十分嚴格,湖水一直保持在國家二類水質標準。13.39億立方米的庫容,被世界旅遊組織評為“中國西南最大的人造水資源”, 升鍾湖還被國家確定為“戰略水儲備庫”。十分巧合,全中國每人都有一立方米的水存在升鍾湖,因此升鍾湖又稱之為中國人的“水立方”。

  美麗的升鍾湖啊,你在我的眼中、夢境中、記憶中,時而雄壯,時而溫婉,時而清純,時而性感......愛上了你,你就深藏在我的心裡。誰若見到你,就會愛上你,你就會藏在他的心裡。

  作者:王忠臣

您正在瀏覽: 升鍾湖神韻
網友評論
升鍾湖神韻 暫無評論